•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贵大博士扎根赫章10年 推动核桃产业蓬勃发展
  • 贵大博士扎根赫章10年 推动核桃产业蓬勃发展

    时间:2017-03-30 13:19:00  来源:贵阳网  作者:

      潘学军和当地农民聊今年的收成。

      9月10日,教师节。一位中年男子头发花白,身着灰色夹克,皮鞋上裹着一层厚厚的泥土,一瘸一拐的行走在乌蒙山区的山路上。他患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了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和鼻梁上架着的厚厚的眼镜能表明他的身份外的,他活脱脱就是一个乌蒙山区农民的形象。

      这个人,就是贵州大学农学院核桃研究专家潘学军教授,被赫章农民亲切称道的“潘核桃”。

      2006年,潘学军来到赫章,开始了长达10年的核桃研究,先后主持贵州省核桃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12项。10年,这个扎根泥土的教授,在赫章县的群山间写下了漂亮的论文:该县核桃种植面积由14万亩变成了166万亩,产值由3亿元变成了15亿元,核桃种植户户均增收超过了5000元。

      潘学军:“科研论文要写在大地上”

      “当初为什么来赫章?”

      “因为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所以我就来了。”

      从沂蒙山区走进象牙塔,从象牙塔再到乌蒙山区,博士潘学军在赫章一待就是10年。

      2005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的潘学军分配到贵州。

      2006年,在贵州大学农学院任教一年的博士潘学军被派到赫章从事核桃果树研究。

      到赫章后的一天,他和林业局的同志去财神镇调研。

      午饭时,村里一个老乡听说是搞核桃研究的,热情地邀请潘学军到他家吃午饭。桌子上,一碗洋芋,一锅酸菜,粗糙的包谷饭,就是招待客人的饭菜。老乡拿出个土碗,倒了半碗包谷酒,轻轻抿了一小口,用乌黑的手掌揩了揩碗沿,递给潘学军。潘学军毫不犹豫地接过来喝了一口。那一刻,他看到老乡咧开嘴笑了,露出几瓣幸存的虫牙。潘学军说,那是他到赫章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临别时,老乡站在院坝边一个劲地挥手,并嘱咐潘学军说改天一定要来,他的背后,是三间矮小的茅草屋。“老乡的身影,像极了自己当年想致富又无门路的苦闷的老父亲。”

      “多么淳朴的乡亲,他们的生存却如此艰难。如果通过我的研究能够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我就是在乌蒙大山里待十年、二十年又怎样,人这一辈子,能够做好一两件事就够了。”潘学军动情地说,“教授的科研论文不能只写在纸上,要写在大地上。”

      10年付出,小核桃变成大产业

      今年9月10日,财神镇财神村83岁的常吕端大爷抬了张小凳子坐在路边看孙子拿着竹竿打核桃,核桃“噼噼啪啪”地往下掉,常大爷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这是常大爷的养老树,也是黔核7号的母树,一棵树结的果要卖7000多元。更令常大爷高兴的是,他和子女们的地里全部种上了核桃,且全部在潘学军的指导下嫁接改良成了黔核7号,即将挂果。

      黔核7号是潘学军在赫章培育出来的核桃品种,壳薄,仁白且饱满,味香,干果市场价每斤35元左右。除了黔核7号,潘学军还培育出了黔核5号、黔核6号和黔核8号。

      地处乌蒙腹地的赫章,海拔和气候非常适合核桃树生长。据统计,全县超过30年以上的核桃树有100多万株。

      10年坚守,10年付出,扎根赫章大地的博士潘学军,让赫章县的核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赫章县的群山间写下了漂亮的论文:该县核桃种植面积由14万亩变成了166万亩,产值由3亿元变成了15亿元,核桃种植户户均增收超过了5000元。让当地百姓依托种植核桃修了房、买了车、成了家。

      水塘堡乡国有林场职工朱治平2007年种了20亩核桃,2009年在潘学军的指导下进行嫁接改良。2013年开始挂果,2014年开始产生效益,2015年收入2万余元。“今年也不会少于这个数。”朱治平开心地说。

      “再过3年,按现在的市场价每斤鲜果10元,亩产值将超过1万元。”朱治平兴奋地算着丰收账,心里充满喜悦,也充满着对潘学军的感激。

      学生眼中的好导师

      “佩服!”赫章县政协副主席张政发自内心的赞许。“潘教授来赫章时,我正好是县林业局长,我们一直搭档到现在。一个不到30岁的博士,在条件这么艰苦的地方,一蹲就是十年,把一颗小核桃带成了大产业,真的很了不起。”

      “不保留,接地气……”这是老百姓对潘学军的评价。

      “懂理论,重实践,严谨,一丝不苟……”这是学生心中的潘学军。

      “潘教授刚来时我很怀疑,一个30岁不到的博士,到底有真本事没有?”渐渐地,潘学军深厚的学识让县核桃局副局长彭剑折服。后来彭剑干脆报考潘学军教授的研究生,成为了潘学军在赫章带出的5个“核桃硕士”的其中之一。

      在学生的眼中,潘学军严谨得有点死板。2007年,育种的关键阶段,潘学军经常往返贵阳和赫章之间。当时有几个学生嘟囔:为什么连最简单的测量也要亲自跑一趟,让别人测了传数据回贵阳不就行了。

      潘学军告诉学生们:“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测量方法不对或者结果稍有误差,育出来的种品质可能会不好,一旦劣质的苗种批量种植,长大后不知道会害到多少老百姓。”

      走过了栉风沐雨的匆匆岁月,迎来了春华秋实的硕果。潘学军老师蹲点10年,换来了赫章的核桃产业蓬勃发展。但他表示还想再蹲10年,他的心愿是要再用10年的时间,帮助赫章规划建设夜郎核桃主题公园,将夜郎文化与旅游产业、核桃产业结合起来,扩大产业链,增加老百姓的致富渠道。(记者 张仕杰 摄影报道 来源:贵州都市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