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以创新拓路 贵州制造升级贵州“智造”
  • 以创新拓路 贵州制造升级贵州“智造”

    时间:2017-03-30 13:18:17  来源:贵阳网  作者:

       主题策划

       今年,我省将全面实施“贵州智造2017计划”,建立汽车产业联盟,推动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和推广应用,力争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在省经信委的相关会议上明确了“计划”内容。

      历经数代人的努力,贵州的“装备制造”已成靓丽名片:装备企业在茁壮成长,行业综合实力从弱到强,系列产品从粗到精。受益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众多高、新、尖、特产品开始走出国门,贵州制造正悄然向“贵州智造”蜕变。不断跃升的品牌影响力,已成贵州敢于强势“亮剑”的重要筹码。

        声 音

      坚持创新、加速转型、融合发展、树立品牌!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主动适应改革发展趋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紧跟市场的变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夯实自身基础,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不可替代的“精、特、优、专”的高端工程装备智造企业,使其成为独树一帜的以“高速、多功能、遥控、智能”为特色的高端工程装备品牌。

      ——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黔

        以创新拓路 贵州制造升级贵州“智造”

      文/周朝义

      【解读“贵州名片”系列报道之3】

      贵州装备成第32次南极科考重器全地形运输车。

      主编 看  品牌

        军工,贵州有优势

      品牌联想是指记忆中与品牌相联系的一切事物。联想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品牌形象则是各种品牌联想以某种有意义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品牌可能存在很多联想,而品牌联想可通过很多方式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

      贵州有“短板”与“长板”,贵州的发展就是补齐“短板”,用好“长板”。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与底蕴,就是贵州的“长板”。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在贵州部署了多个军工企业。军工,一直是品质的代名词。

      发展至今,这些军工企业一直没有辱没过军工的威名。生产的高精尖的产品成功应用于三峡电站、“中国天眼”等国家重要工程,以及“辽宁号”航空母舰、神舟载人飞船系列等的高端装备。

      只要产品特征具有实际意义,这样的联想就可以直接转化为顾客是否购买该品牌产品的理由。而销售,是品牌成长和企业壮大的必须。既然载人飞船、三峡电站都能用的产品,显然品质是绝对过硬的。军工企业军工标准做出来的产品,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购买和使用。那么,军工就是贵州装备制造业给顾客最好的品质联想。

      利用好军工基础优势,做好“军转民”“民参军”融合点,激活军工品质联想,是贵州装备制造业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

      詹阳动力重工装配车间。

        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彰显品牌魅力

      20世纪60年代,061、011和083三大军工基地的设立及贵州电视机厂、铁道部贵阳车辆厂、贵阳轻工机械厂等工厂的开工投产,奠定了贵州装备制造业的基础。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贵航集团新研制的山鹰高级教练机和鹞鹰无人机崭露头角后,让业界对贵州的装备制造产品发出由衷的赞叹。

      去年,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贵州“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和“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的背后必有原因——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瞄准国际线材制品行业发展方向,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他们紧紧依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30多项、国家及地方重点科技项目10余项。

      在坚持以精品厚植市场竞争优势的理念下,研制生产出大批高难度产品填补了我国线材制品工业空白,工艺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先后成功应用于广东虎门大桥、贵州坝陵河大桥、三峡电站以及贵州平塘“天眼”工程等国家重要工程,以及“辽宁号”航空母舰、神舟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载人飞船等令人仰视的高端装备。

      2015年11月,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JY813全地形车,正式随同“雪龙号”出征,参加南极第32次科考任务,成为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这款全地形运输车是一种全地形、全天候的水陆两用多功能车,并且能在—41℃至40℃的环境下工作,能在—50℃至70℃的环境下停放。

      超前的设计令人惊愕,但让人最佩服的,还是他们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对产品精雕细琢执着。一次科考,至少得在南极待五六个月时间,但该公司却派出技术骨干,随“雪龙号”一道前往南极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时刻记录该装备在南极科考中的使用情况。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再次对装备性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去年11月,全地形南极车再次作为第33次南极科考队主要后勤保障车辆前往南极,肩负起恶劣环境中的各项试验和保障任务。

      事实上,贵州装备制造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之所以能够快速扩散,正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装备制造从业者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他们用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才让从贵州大山走出去的装备产品令人刮目相看。

        挖掘潜力 军民融合互补迸发新活力

      装备制造是贵州的核心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更是将其列入《贵州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中,明确要实现过1000亿元的产值目标。如今,贵州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超过1500亿元,成为毫无争议的大产业。

      装备制造业因其产业关联度高被誉为“工业之母”,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据有关统计显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份额有20多万亿,贵州现在所占的份额,比例显然偏低,行业存在“大而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整体竞争力弱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关键在融合,重点在创新,希望在突破。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院长张兆勇认为,军有军的优势,民有民的特点,将两者融合,优势互补,将迸发出新的活力。经过50年的建设,特别是通过实施调整改造和专项生产能力建设,该院科研生产条件不断完善,科研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布局更趋合理,建成了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遵义两大园区,发展成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大型军民融合企业集团,并朝着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航天技术研究院阔步迈进。近年来,该院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航天军工技术优势,做强做优民用产业,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板块。该院民用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1%。

      作为军民融合的先行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凭借领先的技术,成果丰硕,该院南极冰架热水钻头、新型森林灭火弹、核化伤员洗消方舱等产品,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以“军转民”和“民参军”为突破口,从军工产品向民用转变,从重工产品向精细化延伸,从单一产品向多领域拓展,让“贵州造”装备制造更具竞争力。

      去年年底,贵州在全省军民融合产业招商引资大会上明确,“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努力推动全省军民融合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到2020年全省国防科技工业规模进入全国前10位。为此,我省将抓住技术上“军转民”、资源上“民参军”两大融合点,搭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广,开辟军民融合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进军民融合项目引进、技术转化、人才培养、要素整合和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发挥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作用,推动“政产学研金”全产业链合作,做好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服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党组书记、主任吴强在提及“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业”话题时说,首先,我省将支持贵阳、遵义、安顺推进“1 3”政策体系落地。启动运营2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促进国际转包、大飞机配套、通用航空等项目落户贵州。建立完善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库,实施军民融合合作项目60个以上,培育新增“民参军”企业36户,军民融合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其次,将实施主机带动工程,推动无人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主机研发生产,持续扩大工程机械、能矿装备、电力装备等产业优势。

        创新拓路 让“贵州制造”升级为“贵州智造”

      “工业4.0”的时代中,“制造”变“智造”是必然。 

      在今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和省两会上,省委、省政府将智能制造作为我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

      省经信委印发的《2017年贵州省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将在装备制造、电子、医药、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围绕“千企改造”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试点,着力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标杆企业,打造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实施一批智能化改造项目,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库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支持重点的智能制造项目,谋划一批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此促进我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智能装备的产品研发。

      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会长、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黔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千企改造”的重点内容。

      “坚持创新、加速转型、融合发展、树立品牌!”吕黔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必须主动适应改革发展趋势,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紧跟市场的变革,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夯实自身基础,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不可替代的“精、特、优、专”的高端工程装备智造企业,使其成为独树一帜的以“高速、多功能、遥控、智能”为特色的高端工程装备品牌。

      贵州省委决策咨询顾问、贵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咨询专家、战略咨询师龙河闻坦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就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或者说,是基于民生导向为核心的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经济革命。故而本身就有着区位贸易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自然就成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以生产生产资料为重心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就显得乏力。换句话说,贵州的装备制造业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军工产业基础。形成“一枝独秀又春色满园”错落有致的品牌发展格局。

      他分析,从结构上来看,贵州主要围绕四个板块展开:第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第二、智能制造业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培育发展机器人产业。第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打造贵阳、安顺、遵义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着力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第四、专用装备制造业发展能矿装备和工程机械装备制造。

      在龙河闻看来,互联网时代的生产方式有别于传统,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快捷、数字制造、定制化、3D打印、桌面操控等。为此,作为产业发展核心的企业组织,就必要构建一整套与之相匹配的“轻战略”。即通过“短期有效、反应敏捷、适销对路、智慧化、全天候”的运营方式,依托品牌优势,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拓展“互联网 ”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大融合、大发展,实现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流程智能、管理智能,尽快实现“制造”到“智造”的完全蜕变。

      延 伸 阅 读

        贵州将举办装备工业博览会

      为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省际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首届中国(贵州)装备工业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份在贵阳召开。

      贵州“制博会”自2006年创办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数千家国际国内高端装备企业的积极参与,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装备工业展览会和贵州最大的工业产品产销见面会。经过努力,今年升格为“中国(贵州)装备工业博览会”。

      本届博览会预计展出面积为3万平方米,将吸引国内外50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前来参展。将设置军民融合(航空、航天)展区、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及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展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体验区、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展区、工程机械及专用车辆、工业园区展示及项目推介展区,各工业类高职院校人才交流展示推介等主体展区。同期将举办西部“高铁经济带”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交流会、新产品新闻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将邀请国内外的行业专家、科研人员、政府部门领导到会参加相关的技术研讨活动,组织项目推介活动、参观工业园区、参观工厂、一对一开展商务洽谈等活动,搭建供需双方多渠道沟通的贸易平台。

      此次博览会将展示诸多鲜为人知的装备制造成果,凡是不涉密的军品,都有望在此次展会上让人们一睹芳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