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注入新能量
  • 创新驱动为转型升级注入新能量

    时间:2017-03-30 13:12:17  来源:贵阳网  作者:

      10月25日,秋风送爽,景色宜人,2013年全省第三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迎来走进贵阳的第二天。

      在贵阳娃哈哈、燕京啤酒,生产线上一瓶瓶产品依次排列,展现出传统铝工业大区的转型;在今飞轮毂、贵州中铝铝业,流水线一车车铝水变成不同的产品,描绘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美景;在永青仪电,展示区里一个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表吸引代表们的目光,折射出创新驱动的力量。

      加快转型升级 筑梦高端铝业

      来到贵州今飞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区,从夏利、马自达到奔驰、宝马、保时捷,从普通的银色、黑色到难得一见的金色、红色、黄色、绿色……五花八门的汽车铝合金轮毂看得代表们眼花缭乱。“没想到我们贵州铝厂铝液生产出来的铝合金轮毂这么上档次,卖到了世界各地。”一位代表说。

      作为白云区铝及铝加工基地的牵头项目,今飞轮毂利用中铝贵州分公司优良的铝液直接为生产铝合金轮毂提供原料,从而减少重熔等中间环节。“我们采用‘液、液’模式进行生产后,每吨可节约标准煤50吨,直接避免产生大量废气和废铝渣,每吨还可降低成本800元。”今飞轮毂企业负责人说,生产成本下降、运输费用减少,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轮毂的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产品供不应求。

      充分发挥“铝水直供”的优势,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已聚集20多家下游企业,初步形成由铝水(锭)到铝板带、铝箔、铝轮毂等铝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年内预计可实现产值220亿元。目前,中铝贵州分公司每年产生的43万吨铝水,基本能在园区内消化。

      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在设备和产品的科技创新上就能专心致志。“大多数设备都是我们和国内一流制造商联合开发的,其中有两台还是贵阳险峰机床厂生产的。”在贵州中铝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铝板带项目生产车间,项目负责人自豪地说,企业正在研发的铝板,最薄的厚度只有一张纸的一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省科技厅副厅长苟渝新坦言:“市场竞争是公平的。以科技创新引领转型升级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未来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全省90%的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在贵阳,贵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必然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实体经济和县域经济大突破更是作为引领全省奋力冲出‘经济洼地’的‘火车头’、‘发动机’应尽的责任。”

      守住环保底线 促可持续发展

      走进燕京啤酒(贵州)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啤酒生产车间二楼上的电脑自动化控制主系统操作间,一个近100平方米的房间映入眼帘,房间里有5台电脑,每台电脑前都坐着一位工作人员,其干净整洁程度不亚于星级酒店。

      一个年产20万吨啤酒的控制系统上就这么几个人?“加上楼下的3个工作人员,一共就8个人在管理啤酒酿造的核心生产线。”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覃明说,如果回到10年前,年产20万吨啤酒的同等规模啤酒厂,管理人员至少需要78人。

      燕京啤酒公司于2012年7月动工建设,2013年4月20日一期工程灌酒试产,5月18日批量投产。该公司今年计划生产啤酒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

      作为观摩团成员之一,遵义市余庆县委书记舒存水看得仔细、听得认真。“早些年,我来过白云区,那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铝’字。今天通过观摩几个项目,看到贵阳依托创新驱动,形成了一批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舒存水说,下一步,余庆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学习贵阳创新驱动的做法,突出自身的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抓好园区发展。着力建设优质粮油基地,打好生态牌,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来到啤酒包装车间,机声隆隆,麦香弥漫,全不锈钢的流水线光洁锃亮、纤尘不染,数以千计的啤酒瓶在传输带的运送下包装入箱。“良好的环境也是生产力。公司正在修建占地10000平米的三废处理中心,准备一期总投资2000万元,现在已陆续投入1600万元,设计处理能力达4000立方米/天,采用行业先进的污水处理和臭气处理工艺,有效保证生产厂区和周边的水质环境和空气质量。”覃明说。

      “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只有绷紧环保这根弦,决不拿底线做交易,决不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才能实现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打造贵州经济‘升级版’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说。

      汇聚要素优势 实现创新驱动

      冲击实验室、盐雾试验室、淋雨实验室、温度冲击试验室……代表们刚刚走进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就被这个“老国企”拥有的先进试验室所深深吸引。

      作为贵阳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永青仪电的前身永青示波器厂一度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不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永青仪电在工程机械机、电、液、信控制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并于2012年完成产值2.4亿元,创利税5200万元。

      2013年,乘中关村与贵阳携手共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之势,永青仪电与美国派克汉尼汾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永青仪电将利用战略合作伙伴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面向世界进行产品配套和市场推广,并在5年内形成15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看到以贵阳永青为代表的企业强势崛起,不少代表认为,技术的革新、要素的聚集,正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

      “贵阳如果能用好中关村贵阳科技园这个平台,将吸引更多高端创新要素在贵阳、贵州集聚,对本省优质企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唐斯庆认为,贵州要实现跨越发展,离不开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支持。贵阳以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的做法,为全省加快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唐斯庆的观点,得到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行长吴民豪的赞同。“要实现创新驱动,必须打破传统产业固有的发展路径。”吴民豪结合自身工作领域,剖析了高新产业在集聚发展要素上的不同之处。他表示,相对传统实业而言,高新产业利润高但风险也大。因此,传统融资渠道并不适用于高新企业。这就要求高新产业创新融资渠道,依靠私募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等新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吴民豪说,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上,贵阳走在了前列。未来,贵阳如果能在与中关村的合作中实现要素集聚方面的更新、更大突破,那么当好“火车头”、“发动机”的使命,就能完成得更漂亮。(本报记者 杨丰源 路榕 孙惠楠 涂俊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