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用好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五大平台
  • 用好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五大平台

    时间:2017-03-30 13:11:54  来源:贵阳网  作者:

        省、市政协委员视察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

        贵阳与中关村共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携手推进创新驱动、区域合作,是两个“国家级示范”的高位对接,是创新驱动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组合。陈刚书记说:“中关村贵阳产业园落户贵阳,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园区,更重要的是为贵阳提供了一个创新发展的平台。”我认为,从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发展方面来看,这个平台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为贵阳创新科技政策制度提供了平台。中关村是我国最重要、最活跃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创新创业中心。中关村在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上,最重要的特色是科技产业政策制度上的创新。最典型的经验是 “1+6”系列新政。“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等六个方面实施试点政策。通过建立中关村贵阳产业园,有利于直接借鉴中关村成功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制度,帮助贵阳探索完善相关科技产业政策制度体系,从制度上为贵阳提升内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活力提供动力和保障。

        二是为贵阳创新科技人才引进方式提供了平台。科技创新核心是人才,而高端科技人才缺失是我市创新发展的短板。中关村聚集的科技活动人员达到40.2万人,每千名从业人员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3.7人;海外归国创业人员达到1.6万人。通过建立中关村贵阳产业园,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引进合作机制,为首都科技人才在贵阳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的要素保障,建立人才交流、培养互动机制,为贵阳创新驱动发展引人才、借人才、留人才、用人才、培养人才创造新的模式和途径。

        三是为贵阳创新科技与市场结合方式提供了平台。通过建立中关村贵阳科技产业园,使贵阳科技型企业可依托中关村,打通科技与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加快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贵阳科技型企业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最前沿的市场,贵阳与外界交流合作的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加大科技要素聚集和整合力度,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全新合作模式。

        四是为贵阳创新科技金融支持提供了平台。中关村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918.2亿元,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增加值的10.5%,是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3倍。作为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2012年,中关村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23家,IPO融资额1900亿元,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达61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的4.2%。有17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了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610亿元。通过建立中关村贵阳产业园,鼓励和引导中关村示范区内的银行、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与贵阳市相关机构开展投融资合作,推动贵阳市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科技金融体系,为贵阳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五是为贵阳创新科技资源整合方式提供了平台。贵阳市集聚了贵州省70%以上科技资源,通过建立中关村贵阳产业园,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引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活动,将贵阳现有空间分布零散的科技资源有机整合,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科技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打造贵阳经济“升级版”奠定扎实的基础。(市政协委员、市科协主席 刘元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