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洋顾问”,中国企业的新面孔
  • “洋顾问”,中国企业的新面孔

    时间:2017-10-10 17:15:21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魏少璞

    图说:“洋顾问”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萨法日尼在中企参观交流。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 张鑫】“离政治更远,离商业更近”,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官员卸任后到中企当“洋顾问”,这成为他们与中国关系的真实写照。这份长长的名单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等西方前政要,他们或受聘于中国公司,或成立咨询公司为中企服务。他们提供建议,帮忙牵线搭桥收获利益、维持影响力,与此同时,也会在本国遭受捞金、利益冲突等舆论非议。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宋国友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许多西方国家,退休政要提供咨询服务,甚至进行商业代言,都是很常见的,而中国企业聘请“洋顾问”,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他们为何选择中国公司

    今年夏天,《环球时报》记者在一家中资企业的中美洲大型项目开工现场与弗兰西斯科·桑切斯先生结识。彼时,头发有些花白但身材笔挺的他站在当地人士与中国企业高管中间,端着酒杯谈笑风生。与周围一众亚洲和拉丁面孔不同,桑切斯看起来是北美人。正当记者好奇他的身份时,身旁的中国工作人员小声说,桑切斯是中企专门聘请的“洋顾问”,在这个涉及上亿资金的项目中,他帮了大忙。更让记者没想到的是桑切斯的身份:他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负责国际贸易事务。

    桑切斯在美国政府任职期间,访问中国超过10次。卸任后为何会为一家中国公司当顾问?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家中企负责人展现出了“作为企业家,以及作为个人的魅力”。“2014年10月,在一名合伙人的牵线下,我认识了这名中国企业家,他向我讲述了他在国际贸易领域里的兴趣,我们由此建立了工作联系。”出于商业原因,桑切斯没有告诉记者这位企业家的姓名,但他回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说:“当时,我发现他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商人,非常聪明,对事物的发展很有洞察力,而且为人谦逊有礼,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会觉得他是一个可敬的人物。可以说,对他的敬意是我接受这一职位的首要原因。”

    桑切斯是被中国企业家的风采所吸引,而巴勒斯坦前驻华大使、阿盟使团前成员穆斯塔法·萨法日尼则是因为他与中国有着半个世纪的渊源,以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对阿拉伯世界展现出的巨大诱惑力。

    “我到中国比你还早。”这位曾陪同巴勒斯坦著名政治家阿拉法特访华的外交官这样对《环球时报》记者开玩笑说。他第一次到中国是1968年,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学习中文、政治和军事理论,后来又担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京办事处副主任。离开中国数年后,1992年他再次回到北京。这一次,他被阿拉法特任命为巴勒斯坦驻华大使,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10年。

    “退休后我依然愿意留在中国帮一些中企开拓海外市场,一是因为我比较了解中国,有语言优势,对中国的感情也很深;二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亲眼看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自身很贫困到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我觉得中国的全球化战略对阿拉伯国家来说是很好的机遇。一些阿拉伯国家虽然很富,但制造业几乎为零,我个人很希望更多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阿拉伯市场。”萨法日尼对《环球时报》表示。

    中国复旦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宋国友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有这么多外国前官员愿意为中企提供咨询服务,还因为中企在海外的经营确实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果。“一般来说,外国前政要选择效力的企业非常慎重,他们要避免个人面临的潜在风险。而中国的产品与服务质量以及企业形象的提升,让他们放下了这些担忧,从而愿意到中企当顾问。另外,中企如今在海外的业务有了不错的社会效果,因此在‘洋顾问’看来,为中企服务的履历也是一个加分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有影响力,有“一针见血”的建议

    萨法日尼作为顾问“最得意”的成果之一是曾经帮助一家中国肉类食品企业成功打入了阿拉伯市场。他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说:“我记得当时是一个重庆老板来找我,对我说他想做一个国际化的肉业品牌,尤其想了解一下阿拉伯国家的市场情况。后来,我带着几位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一起去重庆对他的企业做了实地考察,并给他提出许多建议,比如阿拉伯国家的人不喜欢吃冻肉,所以需要用海运来保持肉制品的新鲜,再比如价格上的差距怎么解决……后来,这家公司在阿拉伯国家的市场做得很好,我现在想起来都还十分骄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谈起中企为何雇用“洋顾问”,宋国友对《环球时报》表示,这些顾问一般是有信誉、形象良好的政治人物,有助于中国公司提升形象。而且他们可以帮助中企化解在海外运营中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他们对当地政治社会情况非常了解,有人脉有影响力,还能提出有助于规避风险的预防性建议。

    萨法日尼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过去10年里,在他的牵线下拿到阿拉伯国家的“大单”或是与当地企业签署项目协议的中企不下几十家。“前驻华大使的工作经历让我和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馆以及各国的外交部、贸易协会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方便地通过商务参赞直接为中企介绍具体的对口伙伴。其实,各家使馆也很希望我能经常为他们提供一些可靠的企业信息,因为这也是他们发展对华经贸关系的需求。”他对记者表示:“去年我陪一家河南的起重机公司去苏丹谈项目,苏丹的投资部长就亲自来和我们见面会谈,最后谈成了一笔很不错的合作。”

    桑切斯在采访中也提到,美国商务部前副部长的背景在其顾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这曾让他与全世界的政府建立了关系。而基于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他也总能提出一针见血的建议。“我向中国公司提过最重要的建议是,当他们希望进入一个全新的外国市场时,首先应该搞清楚在当地做生意的规则,并且要接触本土经贸界人士。千万不要认为,一些可以在中国取得成功的方式,在其他地方也行得通。”桑切斯说,“这个建议既在整体上给中企一个引导,也能在一些案例中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比如,他受聘的中企在中美洲投资过两个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情况很复杂,需要先做环境影响评估,并取得当地政府授予的许可。我及时地提醒了他们。”

    很多时候,“洋顾问”是中国企业与海外市场之间的“润滑剂”。博尔希曼是德国黑森州政府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现任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德国)特聘顾问。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并不插手企业具体的业务,而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顾问”。“除了告诉访问德国的中企该如何与德企打交道,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在商贸领域里帮助中国公司在德国经营公共关系,尤其是在那些对中国有抵触情绪的人群中帮助中国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在任上限制比较多,现在做的事更具体”

    然而对一些外国前高官而言,为中企工作也可能令他们在本国深陷争议。去年8月,澳大利亚前贸易和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受聘成为中国山东企业岚桥集团的“经济顾问”。这家中企2015年获得达尔文港99年的经营权。“前部长”“中企”与“达尔文港”触动了澳大利亚舆论的敏感神经。澳媒称,罗布担任贸易部长期间曾接触大量高度敏感的信息,在中企当顾问有可能将这些信息泄露给中方。澳大利亚国防协会当时更是直接表达了“国家安全”方面的顾虑,称鉴于澳海军与边防力量使用达尔文港,罗布需慎重考虑当中企顾问一事。

    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有对卸任公职人员为外国企业服务的规定。“美国法律规定,政府工作人员卸任后不能从事危害美国的商业行为。”桑切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公职人员在美国境内代表外企,应在相关部门以代理人身份登记注册,“在境外为外企提供咨询服务则没有更多限制”。至于舆论层面的争议,桑切斯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在当地的声誉,“就我个人而言,我服务的企业声誉很好,所以没有遇到什么争议”。

    收取报酬、大肆捞金是“洋顾问”时常被非议的另一个问题。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曾被媒体披露,他卸任后每年来中国三四次,在中企和德企间牵线搭桥。在此期间,他的经济条件看上去宽裕了起来,搬进了一座带花园的房子。据称,像施罗德这样级别的前政要,作为企业的“游说者”平均每次可获1万至5万欧元的酬金。

    “每次帮企业谈拢一笔生意,我确实会收一点费用。”萨法日尼没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具体收多少,只说“数额不多”,“主要还是想继续做一些中阿之间的桥梁工作”。萨法日尼表示:“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事实上,在大使任上时限制比较多,也不能和企业走得过近,做的工作有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内容。我反而觉得退休后做的事情更具体,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

    “我认识的许多驻华大使、参赞朋友在退休后都有继续推动中国和自己国家经贸互动的意愿。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说,可以成立一个前外交官顾问委员会之类的组织,专门为企业间的互动提供服务。”萨法日尼对《环球时报》记者笑称,“其实,中国退休的外交官也可以加入我们的行列啊,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是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