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养立法师:“一带一路”是共同梦想,并不只是中国的事情
  • 养立法师:“一带一路”是共同梦想,并不只是中国的事情

    时间:2017-09-19 16:13:22  来源:环球网  作者:赵衍龙

    【环球网赴莫斯科特派记者 郭鹏飞 马静文】“2017北京-莫斯科丝路经贸人文交流对话”9月18日在莫斯科举行。此次对话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环球网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联合举办。中医、佛学专家养立法师在主题为“中俄伙伴关系中的文化联系”的分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是共同梦想,并不只是中国的事情”,以下为发言全文:

    阿弥陀佛!

    主持人、张教授、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国江西的一个村里,我的名字叫养立,很多人也可能不知道江西在哪,但是可能所有的人都知道江西是中国出产瓷器最大的省。我小的时候看的第一本关于文明的书就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我们小时候还是很受俄罗斯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不管是小说还是艺术,还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么这样的文化沟通的基础,令我们心里面有一个美好的地方就是俄罗斯,有一个美好的城市就是莫斯科,或者是圣彼得堡这样很伟大的地方。所以在我自己本人出家,当我成为一个僧侣之前,我最后一个旅游地就是俄罗斯。

    所以这一次我来这里,也是特别感谢主办方对我的邀请,实际上在这个同时我要去日本,我取消了去日本的行程,还有我取消了下一站去法国的行程,23日到25日有一个中法的交流我也取消了,因为当听说去来俄罗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来俄罗斯。这就是小时候文化交流对于我心中美好的这种印象,所以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或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是一种力量,而文化的产生其实是来源于人的一种信仰,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信仰。我作为一个佛教徒,中国佛教本土化的一个标志就是禅宗,我自己所在的寺庙就是禅宗的一个圣地,叫曹山宝积寺。这个寺庙它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天地宇宙《易经》的一个文化来解释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智慧的思想。

    中国的佛教实际上也是印度和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一个产物,那我想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世界里面,文化的交流互建实际上是通过人对美好的理想,那也就是落实到我们本身,就是信仰的力量在推动着我们的交流互建。佛教里面有几个词,一个叫信,一个是愿,第三个字叫行。信、愿、行,所以我刚才也是听了各位同仁在国与国之间交流互建的行动,还有郑老师提出来实际行动很重要。那么实际上不同信仰的交流也是更有必要的,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信仰,我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也希望未来在与俄罗斯的交流中,不光是文化方面的交流,还希望有不同宗教的交流。比如我们跟东南亚的国家有藏传佛教的交流,我曾经还去过英国跟圣经会交流,这些不同文化的交流,我发现我们宗源地不同,但是作为神职人员,我们沟通是完全没有障碍的。那么每个国家的信仰都存在于每个国家的文化当中,所以未来我想加强不同国家的信仰之间的交流,更能促进我们心与心之间的理解,只有心在一块了,那么人才产生了信,那么信了才有一个愿力,愿力像我们现在说的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梦想,在这种梦想的情况下,以实际的行动我们才能更好地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我们每个国家、每个人民,不同信仰的人,每个人应该做的事。

    “一带一路”65个国家,我想这是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梦想,并不只是中国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俄罗斯的事情,我想这也是一个世界的事情。实际上,今天早上我们的大使还有胡会长也都在讲,人民的交流实际上是所有交流的基础。那么我所在的寺庙,也希望大家能有机会邀请大家去参观、去学习。阿弥陀佛,谢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