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丝绸之路上的“石榴外交”—访问伊朗军队见闻追忆
  • 丝绸之路上的“石榴外交”—访问伊朗军队见闻追忆

    时间:2018-04-10 16:24:2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李林芝

    临潼石榴自西域引进栽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石榴流传的过程不仅记录着中伊两国交往的一段佳话,成就了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华章,它还播下两国友谊的种子,深深地扎根于两块肥沃富饶的土地,不断开花结果,使古老的中国与波斯文化交流互鉴、造福人类。

    伊朗古名“波斯”(汉称“安息”),与我们中华民族一样,都是拥有着悠久灿烂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度。早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在居鲁士、大流士等君主的多年征伐扩张下,就已经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可以说,波斯对世界范围内的文明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2015年12月14日至18日,中国军事智库代表团满怀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共建友谊的美好愿景,首次出访这古老的国度进行军事学术交流。笔者有幸作为“首访团”的团长,在访问过程中边走边看,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很多知识,增长了不少见闻,出访中的那些细节至今想来,依然历历在目。

    “丝绸之路”是一个聊不完的话题

    访问座谈的闲暇,我们和伊朗朋友聊到最多的话题,就是两大文明沿着绵延万里的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一路前行、紧密拥抱,两国人民世代交好、互通有无的点点滴滴。

    中国古语有云:“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古波斯也有类似的谚语说:“人心之间,有路相通。”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伊两国就已有经济交往。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派副使访问安息,建立政府间关系。到公元7世纪的唐代,两国往来达到鼎盛时期。在萨珊波斯遭遇外敌入侵之际,唐朝厚待、礼遇三代波斯国王,留下了扶危济困、情深谊长的千古佳话。同期,许多波斯人不远万里奔赴中国,或求学、或行医、或经商,足迹遍及长安、广州等地。

    此后,中伊友好往来连绵不断,中华文化扬名西域,西域文化传至中国。来自中国的丝绸和伊朗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波斯丝毯的高贵;来自伊朗的苏麻离青和中国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青花瓷的雅致。中国的漆器、陶器、缫丝以及造纸、冶金、印刷、火药、打井等技术经伊朗传向亚洲最西端乃至欧洲更远的地方;石榴、葡萄、蚕豆、苜蓿、胡桃以及玻璃器皿等又从伊朗和欧洲等地传入中国。

    宋元以后,随着航海技术突飞猛进,中伊两国海路交往也日渐频繁。特别是15世纪,明成祖和波斯的沙哈鲁王子曾先后派遣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团互访;中国明代郑和7次率领庞大船队远洋航海,其中有3次都曾到达伊朗南部的忽鲁谟斯(今霍尔木兹地区)。虽然中伊两国分处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但这条用丝绸联结的道路,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使古老的中国与波斯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存,成就了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华章。

    在石榴故乡讲“石榴趣事”

    会谈中,笔者还向伊朗前国防部长、总参国防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瓦希迪将军和其他伊方朋友讲述了丝绸之路上的“石榴趣事”。

    石榴,学名安石榴,取义“来自安息国的石榴”(伊朗古安息国正是石榴的原产地,晋代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而它也是笔者的家乡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驰名果品,石榴花更是古都西安的市花。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40年博望侯张骞奉汉武帝旨意出使西域,出境路线恰是取道古丝绸之路,把中国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联系起来,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交流。临潼石榴也是张骞出使西域得种而归,始植于骊山的温泉宫(即后来的华清宫)禁苑内,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也是最早在我国种植的石榴。这种异域奇果最初只供皇亲国戚赏玩之用,后来慢慢经历朝代更迭、流传渐广,方才成为百姓家中亦可一见的水果。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在《感石榴二十韵》中所写的“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酸辛犯葱岭,憔悴涉龙沙。初到摽珍木,多来比乱麻。深抛故园里,少种贵人家”,说的正是这段史实。

    石榴的引进史,实质上也是中国和中亚、西亚文明的交流史,更是中伊两国友谊源远流长的证明。临潼石榴自西域引进栽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目前,临潼栽植石榴12万亩,年产8万余吨,产值达5亿元以上,远销荷兰等西欧国家,果农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伊朗朋友听了笔者的讲述连连感叹,没想到这些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小小石榴竟然成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

    石榴在中国被视为“吉祥果”

    笔者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向他们介绍了石榴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寓意。“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早已落户中国的伊朗石榴,因花果并丽、果实多子、营养丰富,历来被视为吉祥、繁荣、团结与和平的象征,称之为“吉祥果”。

    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日子,所以民间有着许多与石榴有关的乡风民俗。历史上,石榴象征着多福多寿、长命富贵。又因“石榴多子”“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喻示人丁兴旺,民族繁荣。中国年画中最受百姓喜爱的《百子图》,画的就是一个胖娃娃怀抱着红彤彤的绽口大石榴,“为图以示子孙众多也”。青年男女结婚时,新婚洞房里的喜帐上一定要悬挂上两个大石榴,结婚礼品也必须备上一对绣有大红石榴的枕头,祝福新人和谐美满、早得贵子;新生儿呱呱坠地时,亲友还喜欢赠送绣有石榴图案的鞋帽、衣服、枕头等以示祝贺;老年人过寿时,晚辈也要献上石榴,祝贺长辈幸福长寿、儿孙满堂。时至今日,中国的民间还有石榴书画、石榴肚兜、石榴饼模、石榴篆刻、石榴剪纸、石榴发绣、石榴摄影、石榴荷包、石榴地毯、石榴面塑、石榴托盘,甚至有石榴首饰等。

    介绍完这些民俗小趣闻,笔者非常感慨地向伊朗朋友说道:“石榴不仅见证了中伊两国人民沿着丝绸之路开展友好交往的历史,而且预示着两国合作还将收获更多硕果。”大家纷纷点头称赞。

    丝路承载着中伊两国的友谊

    石榴流传的过程不仅记录着中伊两国交往的一段佳话,它还播下两国友谊的种子,深深地扎根于两块肥沃富饶的土地,不断开花结果,造福人类。中国和伊朗是亚洲东西端的两个大国,拥有着古老的文明,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如果说,历史上中伊两国为开辟陆海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今天两国的友好交往更是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了伊朗政府和各界朋友的积极回应。在访问中,无论走到何处,伊朗朋友都纷纷向代表团咨询“一带一路”的情况,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具体合作路线图,强调伊方愿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将伊朗东向政策和中国向西开放对接,希望在传统的能源合作基础上拓展产业合作,将中国优质富裕产能与伊朗推进工业化的需要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一些伊朗朋友甚至提出伊朗经济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也可与我“一带一路”实现战略对接。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两站,作为两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中伊两国文化各有所长,都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相隔千里的距离更加无法阻挡中伊相互走近、增进合作,无法阻挡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深化友谊。笔者相信丝绸之路精神会薪火相传,两国人民将心手相连,共同振兴这一和平之路、友谊之路、合作之路,共创中伊关系的美好明天。(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副政委 研究员 王卫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