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东盟看待中国的眼光正发生变化 但要警惕外部势力的干扰
  • 东盟看待中国的眼光正发生变化 但要警惕外部势力的干扰

    时间:2017-11-16 16:03:50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杨阳

    【环球时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张志文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日本记者 辛斌 李珍 柳直】15日,在菲律宾进行访问的中国总理李克强与菲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并签署14项协议。杜特尔特全力以赴欢迎10年来第一位访菲的中国总理(《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语),他说,与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正收获“实实在在的利益”。

    “东盟10国近年来毫无例外地都接受过中国的援助。印尼的摩拉瓦利青山工业园区、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马来西亚的关丹产业园、缅甸达贡山镍矿、泰国罗勇工业园等,都是中国援助的明证”。《马尼拉时报》12日曾发出感慨。

    东盟国家看待中国的眼光正在发生变化。虽然距离2017年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但新加坡《联合早报》15日已经选出“字述一年2017”的代表字:中。文章说,国际上有一种看法认为,本世纪最大的主题就是中国的再一次崛起。在2017年,这个主题又比过去更为凸显了,从西方国家、亚洲乃至非洲地区等,都更清楚感受到了“中国崛起”在经济、军事、科技、基础建设、全球治理甚至软实力方面的影响力。文章还写道,已在10月落幕的中共十九大,为中国勾画了雄心勃勃的未来远景: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平复了各国过去对“中国崛起”感受的震荡。

    新加坡亚太问题分析人士鲁本·亨茨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杜特尔特治下和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南海争端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没有成为中国与东盟的突出矛盾爆发点。接替菲律宾成为2018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新加坡与中国的关系此前也实现正常化。这些进展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基础。

    东盟并非没有隐患。莫斯科战略研究中心专家塔斯维托夫在美国《外交学者》上撰文说,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官员在菲律宾东盟系列峰会期间进行“四方安全对话”工作级会谈,他们可能终结东盟的“中立性”。塔斯维托夫认为,如果该组织想向亚洲国家扩大网络,新加坡、越南、泰国和菲律宾是明显的候选人,“四方安全对话+”的方式将意味着亚洲以东盟为中心的机制化体系的恶化。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