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新疆新闻 > 七旬老兵的爱心义诊
  • 七旬老兵的爱心义诊

    时间:2017-12-14 15:13:30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

    阎占春老人在给患者诊病。

    患者送来锦旗。

    □文/图徐常根

    从一名偏僻的西北乡村农家子弟成长为驻新疆某部队医院的一名专业技术七级中医科主治医师,不易。从部队退休留疆安置后坚持为各族群众义诊,一干就是18年,更不易。日前,笔者走进自治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军休中心),探访阎占春的感人故事。

    “部队培养了我,军营造就了我,我不能把学下的本事带到火葬场去”

    53年前刚穿上军装的时候,满怀一腔激情的阎占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军旅生涯竟然大部分在治病救人的时光里度过,而且一生从事着同爷爷、父亲当年在世时一样的中医职业。

    阎占春老家在甘肃酒泉农村,家境贫困。其实他的祖籍在山西大同,当年,阎家家境还算殷实,爷爷在山西平遥开了一家大药房,是位老中医。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一次飞机轰炸夺去了他爷爷及亲人的生命,祖屋连同那个大药房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父亲只身一人逃难辗转千余里来到既无亲人又无朋友的甘肃酒泉。

    父亲凭借着自幼跟随爷爷学到的中医术,先是在酒泉县(后改为酒泉市)开了间中药房,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公私合营后当上了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科主任。靠父亲一人的工资养活他们兄弟姐妹8人和母亲,实在捉襟见肘。后来,在全国下乡务农的热潮中,父亲便带着全家人迁往农村务农,父亲在公社卫生院当了一名医生。

    一个人的志向也许从童年时就开始萌芽了。阎占春对于这个世界最初的记忆,便是父亲以药济世、治病救人。

    小时候,父亲经常让阎占春跟随行医,教他学抓药、配药、熬药,让他背药性、记汤头(每一种病症中医学都有一到三个汤头歌,即中草药配制处方)。他常常望着忙碌的父亲,心里产生了一种既奇妙又骄傲的感觉。

    贫困的生活使他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懂事,他学会了生活,懂得了坚强。

    上初中的时候,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他不得不辍学回家。

    在家务农期间,经常是父亲在自己家庭小诊所里给人号脉、开处方,他摊开处方检药,帮着父亲捣药罐、炮制药物。父亲出诊,他是个跟班小徒弟。年少的阎占春常常沉浸其中,徜徉在中医学知识的海洋里,忘记了生活的艰辛。

    “大概7岁开始,父亲就教我识记中药材,每天晚饭前,把当天学识的中药材名称背诵一遍后,才让吃饭。”阎占春回忆说,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在父亲的指导下,就已经把《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本草纲木》等中医学书籍看过一遍,虽然有些不太理解,但现在看来,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医学世家的熏陶加上早年的生活经历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也许就决定了他今后对职业的选择。

    那是一个激情奔涌的年代,“红色故事”耳濡目染着每一个人。18岁那年,父亲不幸因病去世后,他仍然踌躇满志,并没有满足种地、娶老婆、养家糊口的平淡生活。

    19岁那年,部队来征兵,他似乎在一夜之间决定了自己的志向——当兵去。

    “当兵就要当一个有出息的兵。”这是临行前母亲送他时最后的一句话。这句话成了阎占春始终恪守的信念。

    1965年12月,带着亲人的期盼和嘱托,怀惴着父亲生前手写的一些中药偏方,阎占春来到新疆军区某汽车团,成为一名普通的战士。

    他一入伍就把军旅生活作为人生一个新的起点,从此横下一条心:在火热的军营里干一番事业,报答父母和乡亲们,报效培养自己成长的部队和国家。

    由于阎占春踏实苦干、刻苦好学,凭着优良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军事技能,很快在全连、全营脱颖而出。196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已经提干的他成为二营五连的正排职司务长。

    阎占春的同乡战友知道他出生中医世家,有个头痛脑热的找他开个小偏方就治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团里找他来看病的干部、战士和家属越来越多。连队干部向团里反映他不务正业,司务长室搞得像个小诊所似的,天天有人找他来看病。

    团领导找他谈话,了解到他入伍前的经历后说:“政委有个老胃病,你给治下试试看?”

    阎占春翻出珍藏的父亲的小偏方,开了几付中药,政委的老胃病渐渐好转了。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之后,一纸命令,阎占春被调进了团卫生队。

    五连的司务长调到卫生队当医生去了!一时成为全团的新闻。

    伯乐总是睁大眼睛,期望骏马;军队总是创造条件,培养着英才。为把阎占春培养成一名军医,团里先是选派他到自治区中医院进修一年;1984年,又推荐他到军区军医学校深造三年。对于阎占春而言,三年的时间不是以学到了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在中西医临床医学这一浩如烟海没有穷尽的学科里,拓展了多少未知空间来衡量。三年后,阎占春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他在这儿学的医学知识,为他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的阎占春,辗转去过几家部队医院,当大夫,主要是中医。

    1998年3月,阎占春达到最高服役年限,从部队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的岗位上退休了。这几十年的军旅生活的精彩和不凡,从他先后获得“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学习雷锋标兵”,参加军区精神文明“双先”代表大会、三等功等荣誉上就可略知一二。在他心里,国防绿是他一生的底色。

    退休后,阎占春一下子不适应“无医一身轻”的日子。他想得最多的是党和人民把他培养成了一名军医,不能就这么休息了!

    妻子臧红华揣摩出了阎占春的心思,劝道:“你也是快60岁的人了,在部队忙了几十年,退休了就该好好休息,在家陪陪我;再说,还有两个孙子、孙女要你带呢!”

    阎占春认真地说道:“虽然退下来了,我还想再作点贡献,要不,心里不安。部队培养了我,军营造就了我,我不能把学下的本事带到火葬场去吧!”

    臧红华望着阎占春,不再说什么了。

    做通了老伴和两个儿子的工作,退休当年,阎占春就从地方几家前来邀聘的医院中选择了一家较大的中医院去坐中医专家门诊。

    “我去坐专家门诊也是有想法的。在部队医院时,接诊的大多是中青年官兵患者,病症较单一;在这家地方中医院坐诊的10年里,诊治了不同年龄段的疑难杂症患者,对我来说,医术上也是一种新的提高。”阎占春说。

    这期间,阎占春怀着仁者之心、慈爱之情,以精湛的中医术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患者。很快,这个老军医中医专家门诊的声誉和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医院不得不安排进行门诊限号。

    阎占春的专家门诊只是每周5天的上午去坐诊。有不少没挂上号的患者通过电话找他求诊,甚至直接找到他家里就诊。

    “我是党员,又是老军医,总不能把患者拒之门外吧!”回忆当初情形,阎占春感慨地说。

    从1999年开始,阎占春便利用每天下午和节假日在家里接诊。并向患者承诺:“凡来我家看病的,一律不收费。”有时还对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免费送上自己用偏方研制的中药。义诊事儿传出去,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实在是精力有限,他干脆辞去了中医院的坐诊,一心在家里义诊。

    “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兵,我只想更多地帮助人;看到他们病情好转,我就很高兴”

    每周六的上午,是阎占春的义诊时间。

    一个周六的上午,我如约来到军休中心塔山管理服务站专门为阎占春提供的一间稍大、简洁的义诊室里。看病的人很多,我数了一下,有25人,大家井然有序地静坐在室内就诊着。

    身着白大褂的阎占春正在给人号脉、问诊。桌面上放有一个患者预约就诊登记本,一支血压计,旁边醒目地摆放着他的医师资格证和行医执照。

    见面,他起身与我打个招呼后,便又坐下忙问诊了。

    眼前这位满头白发、年过七旬的老兵,看上去精神矍铄,散发着内敛而凝重的气质。他中等身材,体态适中,说话间普通话夹杂着甘肃口音,语调徐缓而又恳切,脸上时常带着友善的笑意,给人一种易于接近的亲切感。

    和善而又慈祥,是这位义诊老兵阎占春给我的第一印象。“阎医生看病不收钱,还免费送药,解放军里尽出好人啊!”“阎大夫没架子,和蔼亲切,对患者几乎有求必应。”“他医术高,医德更好。”听说我是来采访阎占春的,患者们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道。为了不影响阎占春诊病,我从候诊的人群中随便叫上两位患者,坐到室内的一角聊了起来。

    首先接受采访的是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她感激地介绍说,她叫于丽萍,家住乌鲁木齐市,自从生产完孩子后,腹部经常莫名的难受,有时疼痛难忍,浑身还有些浮肿,去医院看了好几年都没有多大效果,花了许多钱不说,关键是这病折腾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今年5月,她所在小区里曾在阎医生这儿治好了身体老毛病的一位阿姨,带她来找阎医生,她服了阎医生给开的十几付中药,没花多少钱,病就治好了,现在一身轻松。她这次不是来看病,是专为感谢阎医生送锦旗来的。

    来自博乐的蒙古族患者卫东,患肺癌住院期间,听同病房的病友介绍找到阎医生。他说,阎医生免费看病,还给他赠送用偏方配制的中药粉,要不是亲历,他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好的医生。他已经服用阎医生给配制的中药调理半年多了,以前胸闷、气喘、心里堵得慌的症状现在好多了。他这次来找阎医生再诊断一下,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中午3点多,最后一位患者离开诊室。疲惫的阎占春这才起身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我自打进这个诊室,看病的人进进出出,就没见阎占春出去过。

    “今天看了48位病人,我上门诊时除非特殊情况,从不喝水、上厕所,这是我几十年行医养成的习惯。”阎占春轻松地回答了我的疑问。

    “我看您给人看病时,一个患者又一个患者地叫着名字挺有秩序的,你是怎么知道这些患者的名字的?”我问道。

    “来,你一看我手机里的短信就清楚了。”我接过阎占春递过来的手机,翻看着短信内容,满满的全是求诊者发来的。

    “阎医生,我叫王兴武,年龄65岁,2015年检查出是淋型细胞癌,现在咳嗽厉害,听朋友说你医术高,想去你那儿就诊,请给我挂个号。”

    “已给王兴武同志排上8月12日(周六)11点的号,请带上患者出院材料及CT报告。”

    “阎医生,我是从亲戚那儿听说您并知道您电话的,我想带我老公去您那就诊,他现年53岁,请问您的地址在哪?姓名:张浩。”

    “已给张浩排上8月5日(周六)12点的号。地址:乌市水磨沟区红山路北十六巷9号塔山花苑军休中心塔山站阎医生。”

    ……

    “以前患者都是打电话来问就诊事,我有时外出记不住。后来我就让患者发短信来,再根据患者路途远近告诉他前来就诊的时间点。外地路远排在前面看。”阎占春向我介绍说。

    我明白了。他原来是将求诊者发来短信中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住址,编上就诊顺序,抄录在预约就诊登记本上。他提前给病人挂好了号。

    毕竟是72岁的老人了,到这点还没吃饭。我不忍心再打扰他,便从他预约就诊登记本中抄下了几名患者的联系方式,告辞了。

    回办公室后,我电话采访了这几名患者。听说我在采访阎占春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激动,并一再央求说,你一定要替我们好好写写他,他真是一个难得的好人啊!

    山东患者刘静,患更年期综合症,忧心忡忡、焦虑烦躁、经常失眠、坐立不安、心慌气短、手脚冰凉,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在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效果都不很明显。2016年7月,在亲戚的介绍下辗转来到乌鲁木齐找到阎占春,住了4个多月,服了阎医生给开的中药调理后,以上症状全都消失了,她说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回去后,她向街坊邻居四处宣扬新疆的这位好医生、好老兵。

    2014年5月,乌苏市甘河子镇刘家庄子村村民刘文全因患骨髓癌住进了医院。病痛加上高昂的医药费,令刘文全几近丧失信心。在家住乌鲁木齐的姐姐刘玉琴的介绍下他找到阎占春,诉说了心中的苦闷。阎占春一边给他号脉检查,一边耐心地劝他说:“人啊,不如意时常八九,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放下。有时候,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疾病的。你要有信心,千万不能放弃。”阎占春不仅从中医角度给予配合治疗,更从心理上给予鼓励,经过两年的中药偏方精心调理,刘文全的病慢慢有了好转。2016年10月,刘文全已经可以下地摘棉花收玉米了。

    四川绵阳人吕德富肺癌已到晚期,为治病债台高筑,给家庭罩上了巨大的阴影。看着治疗无效的父亲,吕德富的儿子从医院把他接回了家。吕德富在乌鲁木齐打工的女婿听说阎占春中医看得好,抱着一线希望把岳父接来找到了阎占春。阎占春精心为他开药,并免费送上自己专门为他配制的中药粉,经过一年多的调理,吕德富的气色慢慢有了好转,病情也有了较大改观。回到老家后,还被一家企业聘为门卫。他逢人便说:“我这条命是乌鲁木齐军医阎占春给的,恩人啊!”

    阎占春说:“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饮橘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病痛,步入坦途。”阎占春说:“作为一名医生,一名老兵,我只想更多地帮助人;看到他们病情好转,我就很高兴。”

    有的患者饱受病痛折磨,问诊时,说话颠三倒四,他并不催促,只是耐心地倾听。在诊脉开药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直到对方完全明白。

    他不仅给人治病,还把自己丰富的人生故事和中医学知识熔为一炉,熬制出独门“心灵鸡汤”,滋润患者的心田,点燃他们战胜病魔的梦想。“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人、农民,我一视同仁,从不区别对待。”阎占春说。翻看他留存的处方就会发现,阎占春给病人开的药方中都是普通中药,并无昂贵的药。他说:“要用普通药方达到疗效,实现治疗的目的,病人不容易,要替人家省点钱啊!”

    “自谦者,久学必进;自傲者,久学必疏;医家当自重,当自谦,不当自傲、自吹、自捧。悬壶济世救苍生。”阎占春说,这是他抄自父亲笔记本里的一段话,一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勉励自己。他说他家里摆放着各类书籍,《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杂志》《新中医》等报刊一直摆在他的案头,每日必读。

    多年的义诊也让阎占春“尝到了苦头”。一天,从上午9点30分一直义诊到下午4点多,回家途中头晕目眩,摔了一跤,导致右臂受伤。老伴看着心疼,劝他好好休息,再不要去搞义诊了,他笑着说:“我休息了,那些来找我的患者怎么办?”

    “太感谢您了,困扰多年的病终于好了。”这样的话,阎占春不知听了多少次,可每次听了,他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喜悦。

    “如果没有组织的关怀与支持,就没有我今天这么好的义诊环境”

    树大招风。阎占春义诊的行为,引来了许多质疑者,一些人对此觉得难以理解。说什么的都有。

    “在家里看病岂不是私开诊所?”

    “退休的医生多了,别人怎么不搞义诊,就他有本事、医术高吗?”

    “这大把年纪,不在家呆着,到底想图什么呀?”

    ……

    是啊!图什么?他还缺什么?

    他这个享受着军队退休干部待遇的老人,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有一个贴己、贤惠的妻子,还有两个勤奋工作的儿子,媳妇也勤快、孝顺,孙子、孙女一大家,充满着温馨和天伦之乐。

    他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图。

    即使如此,这么多不理解的冷嘲热讽一旦落到自己的头上,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老伴埋怨:“老阎,你为病人劳神贴药,我不在乎,可也不能因此买流言蜚语呀!”

    当一个人从默默无闻一下子成了众人关注的人物之后,就得承受各种各样的议论和来自不同角度的目光的审视。就像一个演员站在舞台的中心,所有的聚光灯都聚集在他身上,他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都受到观众的注视……这并不奇怪,人们迫切地要潜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了解支配他行动的究竟是哪一根神经。

    阎占春也曾苦恼过:一片苦心,反惹麻烦,他百思莫解。然而,经过34年军旅生活历练的他,并不后悔,坚信自己是在响应军休中心党委关于军休干部“不忘初心、余热生辉”的号召,很快,他就能平静地泰然处之,对别人的说三道四不屑一顾。

    对于义诊,阎占春的思想也曾有过动摇,想过打退堂鼓。这倒不是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而是为了他的老伴臧红华。

    2015年10月,老伴臧红华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直肠癌,这对阎占春打击很大。臧红华患直肠癌住院手术后,阎占春把妻子接回了家,用中药调理,精心护理着起居。妻子需要安心静养,他想,以后在家继续义诊是不可能的事了。

    妻子需要护理,又没了义诊“阵地”,就算了吧。阎占春打起了退堂鼓。

    然而,手机里每天都有患者发来的求诊短信,一些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直接找上门来,同他住在一个小区里的20多名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服中药的军休干部也打来电话找他。面对这些患者,他不忍心但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

    正在他左右为难之际,老干中心党支部书记李文林将他的情况向管理服务站站长侯建和军休中心主任彭阳旭进行了汇报。军休中心领导十分重视,不仅大力支持,还整理出阎占春义诊的事迹刊登在中心的简报上,号召全体老干部向他学习。

    军休中心在阎占春所住小区塔山管理服务站里专门腾出了一间台球室,作为他义诊场地,还配备了桌椅、资料柜等,并制作悬挂上了“老兵爱心义诊”门牌。

    阎占春又有了为患者服务的地方了。

    “有人说阎老傻,有人认为他是作秀。如果能作秀18年,我倒觉得这样的人越多越好。”军休中心主任彭阳旭说。

    今年5月24日上午,阎占春所在的老干第四党支部举办庆祝军休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支部十大模范人物颁奖典礼活动。身披鲜红绶带、胸戴大红花的阎占春站在领奖台上,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主持人李文林书记特意安排臧红华为阎占春颁发模范人物奖证书。此刻,台下老干部齐声喊道:“抱一个、抱一个……”夫妻俩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李文林书记现场打趣儿臧红华,问道:“对阎医生义诊,您今后还支持不?”

    “支持!”臧红华毫不犹豫地坚定回答。

    在活动现场,李文林书记告诉我,18年来,很多人从一开始对阎占春的不理解,到如今,提起他都不由伸出大拇指,深深被折服了,他用自己的无私义举和医术医德赢得了大家的好口碑。

    “如果没有组织的关怀与支持,就没有我今天这么好的义诊环境!”阎占春由衷地说。

    今年7月11日上午,军休中心庆祝成立十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经过层层推选,军休中心从2300多名老干部中表彰了5名模范军休干部。光荣当选为模范军休干部的阎占春,作为大会特别推介的军休榜样闪亮夺目。军休中心主任彭阳旭宣布:军休中心党委已推荐上报阎占春参评“2017年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人物!”现场顷刻间掌声雷动。

    站在领奖台上的阎占春,百感交集……

    “虽然退休了,可党员身份还在,我仍然要保持本色,服务人民”

    阎占春经常讲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报党恩。”退休后,他胸前始终佩戴着共产党员党徽。义诊时,在他身着的白大褂左胸前,佩戴的印有党徽和为人民服务的标牌熠熠生辉,格外醒目、耀眼。

    为人民服务,他不仅是戴在胸上,喊在嘴上,更是以实际行动始终如一践行着。

    阎占春说:“部队把我培养成一名革命军人、共产党员。虽然退休了,可党员身份还在,我仍然要保持本色,服务人民。”

    “‘活雷锋’不敢当,大家如能称我是一名合格党员,一名合格老兵,我就很欣慰满足了。”他极真诚地说,没有一点做作。

    有人算过一笔账,说阎占春18年来至少义诊有7万余人次。仅从阎占春留存的接诊排号登记本上清数到,今年1~9月,他共接诊病人1926人次。他说,这还不算那些没有登记的就诊者。军休中心的老干部和熟人找他来看病的,随找随看。试想一下,他18年来又义诊了多少人次呢?

    51岁的患者魏玉祥是通过熟人介绍认识阎占春的。来自沙湾县农村的他患哮喘病已有15年,在当地住院治疗,病情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每年开春或入秋时,我咳嗽哮喘就会加重,连呼吸都困难,听说阎医生中医好,就来了。”后来,阎占春一次给他赠送了自己用偏方炮制的30付中药粉,并开了几付中药。他服药调理后,咳嗽气喘症得到明显缓解,经过一个百日周期调理,咳喘症状基本痊愈。为了感恩,他最后一次来领取免费中药时,将一个2000元的“红包”塞给阎占春,被阎占春坚决地挡了回去。

    行医十几载,阎占春已记不清他诊治过多少病人。病人中,有经济拮据的农民、打工者,也有出手阔绰的老板。几年前,一个房地产老板来看病时,见面就塞给他一个大红包。阎占春面色一沉,一脸严肃地说:“你来看病是信任我,送红包是对我不放心,就见外了。”对方见状只好收起红包。“我是做义诊的,老兵爱心义诊,不是奔着钱财去的。”阎占春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军休中心老干部王文义患间质性肺病,去医院治疗了几年,仍经常头痛、流眼泪。去年,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阎占春,经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头痛、流泪病症明显好转。他真心想感谢一下阎占春,结果请吃不去,送礼不要。后来,他得知给病人开处方的纸单,是阎占春自费印制的,便悄悄地撕走一张处方纸,去印刷厂照此样印了200本送给了阎占春。现在,他逢人便说:“不管别人怎么说,反正我对阎占春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深信不疑。”

    出租车司机张光明,一年前在阎占春这里治好了老胃病。给钱不要,送礼不收。受阎占春影响,张光明说:“阎医生让我懂得了怎样做有意义的事,我现在努力学习阎叔叔,向他那样多做好事,为乘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到阎医生那儿看病,既不用排队挂号,又不收取费用,更不指定医院、药房买药,还倒贴钱给一些病人免费送药,他全心全意为我们病人服务,真是个‘活雷锋’呀!”昌吉市患者董菊山如是说。

    在阎占春“老兵爱心义诊”室里,挂有患者送来的8面锦旗。阎占春告诉我说,他真心不愿扬名,一直坚持拒收锦旗,没必要给病人增加经济负担。上个月,支部书记李文林开导他:不提倡,但也不要拒收,别人都做好送来了,一片心意,再拒收也不合适。“这不,收了第一面,不到两个月就送来了8面锦旗,这可咋整哩?”阎占春犯难地说。

    18年不停地忙碌,辛苦付出从不求回报。有人会觉得这对72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和压力。恰恰相反,阎占春说:“能发挥余热,为老百姓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多帮助些有需要的人,就是我最大的精神享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