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新疆新闻 >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比亲戚还亲的工作队队员
  •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比亲戚还亲的工作队队员

    时间:2018-01-11 16:35:39  来源:亚心网  作者:杨俊英

    亚心网讯(通讯员 杨俊英)和布克赛尔县司法局驻莫特格乡哈尔萨拉村、奎德格村工作队副队长尚兆龙。从2014年起,已连续驻村四年了,他对村情民意十分了解,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喜爱。

    村里的“和事佬”

    尚兆龙是县司法局的一名基层法律服务者,具有7年的工作经验。他公道正派,法律知识掌握的又好,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时,不厌其烦,不偏不倚,公平公正,村民都很信服他。

    3月26日,在尚兆龙的组织下,和布克赛尔县司法局驻奎德格格村、哈尔萨拉村工作队依托派出单位优势,联合县司法局律师事务所、乡司法所在莫特格乡吉木构集中村成立了“基层法律服务站”。

    乌鲁那生·托里木吉是“基层法律服务站”成立后的第一个受益人,乌鲁那生·托里木吉家的一匹马吃了邻居家的饲草,被邻居扣留后死亡,他们家和邻居交涉了5个月,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基层法律服务站”成立后,他就到“基层法律服务站”求助。

    尚兆龙说:“今天如果真有诚意,就都各退一步,把这个多年的恩怨放到台面上解决。”尚兆龙在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之后,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调解员一番耐心说服之下,两个小时后,当事人终于达成协议,并当场签订和解协议,使他们两家握手言和,乌鲁那生·托里木吉从邻居那获得5000元赔偿款。

    “大事不出镇,小事是不出村!”面对每一件纠纷,尚兆龙说,他们都会一一耐心细致地去沟通,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及时入户调解,不让任何一件民事纠纷激化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

    村里的“守护者”

    莫特格乡奎德格村距离和布克赛尔县县城以东2公里处,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员居住较为分散,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空巢老人多。每天在莫特格乡奎德格村路上,人们常能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提个公文包晃来晃去……

    “小尚,我家的身份证你帮着取回来吧,没车去县城不方便,没这东西出去打工不成啊。”一个村民大咧咧地和他说。“好,明天我到县城拿上回村就给你捎回来。”

    尚兆龙驻村之后,每天走东家、串西家,很快就和远近村民们熟络了,对所在村总体情况都有了数。发现卡玛力汗·艾力甫,现年79岁,是个空巢老人,老人体弱多病,常年一人在家,无人照顾。尚兆龙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和老人结成了“亲戚”,到老人家中给老人买药、做饭、收拾家务。

    卡玛力汗·艾力甫老人逢人就说:“小尚,给我买了药,给我做饭,给我唱歌,比我自己的孩子对我都好。他就是我的儿子,我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除了调解纠纷,村民有什么事情常常托最信任的小尚去办。今天给这家交电费,明天给那家交电话费,后天再给谁家捎回点生活用品。

    尚兆龙说:“他们坐车去县城里,来回还要十几块钱,交给我,都省了。”不仅如此,每年很多村民办理户口,小尚都是一条龙承包,而拿回的崭新户口本,小尚从来都不要钱。

    别人问他为啥这样,小尚的憨劲又上来了:“我不能占这村民便宜。村民便宜都让人给占了,那村民还剩啥了,我这农村娃,一辈子不能做亏心事啊。”

    村里的“指导员”

    四年来,他经历着磨砺和锻炼,也带领着莫特格乡奎德格村完成了意想不到的蜕变:这个小村庄,从三年前人均年收入8350元、村集体没有收入的“空壳村”变成了如今人均年收入10261元、远近闻名的“致富示范村”。

    莫特格乡哈萨克族手工奶疙瘩远近闻名。但由于分布分散、加工零散、盈利空间小,手工奶疙瘩始终没有给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如何让手工奶疙瘩为村民带来收入,尚兆龙着实费了不少脑筋。“手工奶疙瘩生产必须要统一加工规范,上规模,上档次,出品牌。”

    在挨家走访、摸清村情后,2017年,尚兆龙有了建立一个“哈萨克族手工奶疙瘩”生产基地的想法。“一来,可以在家门口为老百姓创造务工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为村民本土牛奶打开销路。”尚兆龙说。

    2017年3月,在莫特格乡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依托318省道穿村而过的交通优势,积极协调5.5万元资金,建立了奎德格村“哈萨克族手工奶疙瘩”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年产值逾58.4万元,让毫不起眼的奶疙瘩变成村民致富路上的“金疙瘩”。

    “村里办的这个生产基地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我不但用省下的时间到生产基地去打工,还能把自家牛奶卖到生产基地去。太感谢工作队了!”村民库来汗对手工奶疙瘩生产基地赞不绝口。

    “村里有了哈萨克族奶疙瘩生产基地,我们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有了就业的机会,农牧民群众的牛奶有了销路,也壮大了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现在老百姓也非常认可我们村‘两委’班子,每一位班子成员干工作的动力也足了。”村长阿尔达克·库玛西自豪地说。

    “接下来,我们不但要做大做强这份惠及全村百姓的产业,还要坚持创品牌、上规模、出效益,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都致富奔小康。”尚兆龙说。

    在村民们眼里,他也成了奎德格村的“指导员”。四年来尚兆龙同志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带领村“两委”班子排忧解难,扶危济困,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定盘星”。正是因为他四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帮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村民待他比亲戚都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