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新疆新闻 > 转变就业观念拓宽致富门路
  • 转变就业观念拓宽致富门路

    时间:2017-12-30 15:32:57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

    2017年“访惠聚”驻村工作年终回眸专题系列报道之二

    转变就业观念拓宽致富门路

    编者按:2月25日,自治区“访惠聚”驻村工作总结表彰暨动员送行会举行,会议要求我区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今年的工作中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办好实事好事、壮大党员队伍八项工作。年总岁尾,我区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办了哪些实事好事,取得哪些成绩,八项任务完成得如何?本报特推出“访惠聚”工作年终回眸专题系列报道,以小见大,对2017年我区各级驻村工作队的驻村工作予以梳理,敬请关注。

    庭院经济火,致富信心足

    □本报记者张晨暄

    12月28日,34岁的亚库普·买合木提哼着小曲,整理着自家的蔬菜大棚,他要把地平整好,为明春的种植提前做好准备。

    一个多月前,亚库普家的两个大棚种植的土豆、豇豆、茄子、西红柿等蔬菜,都已采摘完毕,全部卖出了好价钱,这不但让他家的钱包鼓起来,还让他对未来的生活更加期待。

    亚库普是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库木西力克村村民,2015年,他还在村里贫困户的名单上,全家五口人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亚库普全家不但实现了脱贫,还成为全村人人羡慕的致富农户。

    图为新疆农科院的张永兵博士(左)在给亚库普·买合木提指导大棚种植技术(2017年5月25日摄)。艾先涛摄

    今年以来,新疆农科院驻库木西力克村工作队立足产业扶贫,大力推行“1+N”庭院经济发展模式,“1”指在庭院周边种植100株葡萄;“N”是指院内蔬菜拱棚种植、牛羊和家禽养殖、民族乐器制作作坊、地毯编织、刺绣等手工艺合作社,依托这种发展模式,工作队为全村脱贫致富精准施策定好了调子。

    针对村里人多地少的实际,工作队把发展目光瞄向村民院落和房前屋后闲置的空地。

    “老乡家的院子大,要把空闲的地方都利用起来,搭上葡萄架,种上反季节蔬菜,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再把农家乐带起来,我相信很快就能见到经济效益。”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徐麟说。

    徐麟的“金点子”,得到很多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村里105户村民家的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为每户村民增加了近1亩的耕地,村民在空地上种起大棚蔬菜。

    工作队摸索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帮助大棚种植户畅通销售渠道。“春提早,秋延晚”,新鲜蔬菜不断从村民家中运到市场上。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亚库普种菜得到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他建起了拱棚,种上了反季节蔬菜。

    “我家大棚里的‘杭茄一号’是茄子新品种,这是工作队帮我从内地引进的。这种茄子的批发价每公斤12元,仅这一种蔬菜,我就赚了6000多元。”亚库普高兴地说。

    徐麟说,每年两茬反季节蔬菜,让全村的蔬菜大棚喜获丰收,村民的致富信心更足了。

    工作队在村里实施的“一架葡萄一棚菜,一圈畜禽一片园,一门技能一餐饮”的精准扶贫套餐发展思路,帮助村民转变了观念,拓宽了思路,掌握了科学种植、养殖技术,为全村脱贫攻坚蹚出一条新路,为村集体经济壮大注入了新的力量。

    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提升

    □本报记者 于梦冉 通讯员 高辉

    “我从来都没想过,在家门口打馕还能挣钱。”12月27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阔洪奇乡琼塔木村,村民吐尔逊娜依·萨德克江拿到刚领到的2000元工资后笑呵呵地说。琼塔木村是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也是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村。村里的哈萨克族占68%,维吾尔族占32%。

    图为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阔洪奇乡琼塔木村,妇女们把新打好的馕拿出去销售(2017年7月25日摄)。高辉摄

    察布查尔县林业局下派的工作队在琼塔木村驻村后,发现每位村民家中都建有一个馕坑,村民平时会打出各种各样酥脆的馕饼。烤馕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在村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能否把传统打馕技艺做成产业,打出品牌,让村民依靠传统技艺脱贫致富?这引起了工作队的思考。

    今年2月,在多次商议讨论后,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在村里集中新建了10个馕坑,由村民自主经营。

    可是,馕坑试运行数月后,工作队发现,馕坑零散经营,不仅效果不好,而且管理起来难度也不小。

    如何把烤馕做活做出彩,让有一技之长的村民真正从中受益?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想办法,并征求村民意见。

    5月的一天,村民沙丽买·艾山主动找到村委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开办一个农家乐,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村民们就业。”

    沙丽买和丈夫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一家人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勤快人,大家一致认为,让沙丽买带着大伙一块干,可行。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沙丽买最终决定,低价租赁原村委会大院开办农家乐,主卖烤馕和农家特色菜。工作队负责帮忙找销路,跑办农家乐的相关证照。

    工作队队长周宾积极对接商超、学校、宾馆等地,寻找销售渠道;副队长尚爱民帮助跑办农家乐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家乐开张了。馕坑里的火再次点燃了,由于采用果木烤制技术,保证了馕饼质地酥软、满口留香。经过短短十余天的推广,馕饼的销售数量不断翻番,从最初每天300个、500个,到如今的800个、1000个左右,每天收入在1700元左右。

    随着馕饼销售数量的不断增长,原有的4名工人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供应,沙丽买便在村里又聘用了4名工人。

    现在,村里的8名村民依靠烤馕技术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个月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真是感谢工作队啊!现在,我每个月有了固定收入,感觉生活很幸福。”吐尔逊娜依高兴地说。

    出村去务工,腰包鼓起来

    □本报记者 贺红艳

    12月21日,在策勒县策勒镇巴什科克买提村,当头戴羊皮帽、身穿皮夹克的麦买提伊木·图荪尼亚孜外出务工回到村里时,村民都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看着神采奕奕的麦买提伊木,村民们感觉他既精神又有朝气,和以前判若两人。

    50岁的麦买提伊木,在巴什科克买提村长大,从前从未走出过村子。妻子有病,全家人靠5亩地生活,生活贫困。大儿子结婚时,他又借了亲朋好友的钱,一家人的经济更为拮据,他常常为生活发愁。

    图为在巴州供电公司若羌农场,麦买提伊木·图荪尼亚孜在给红枣树修枝(2017年11月26日摄日摄)。刘强摄

    让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驻巴什科克买提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巴州供电公司若羌电力农场务工,每个月收入达数千元。

    “我刚到农场时,一边担心家里老婆的身体,一边担心如何干活,害怕干不好,但农场对我很关心,派师傅教我如何干活,给我安排的住宿条件也很好,我的吃饭问题也有人管。我做的工作是原先在家中干过的除草、施肥、搬运、修剪树木等,每月可按时领到3000元工资,比在家里闲着好多了。”麦买提伊木回村后,逢人便讲外出务工好。

    今年,工作队结合村里实际,整合当地的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成立村级劳务输出公司。首批47名富余劳动力输出到巴州供电公司若羌电力农场,从事红枣林的除草、看护、管理等工作,人均增收一万元以上。同时,在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生产、销售核桃、红枣及核桃油。目前,仅核桃油加工就实现纯利70万元。既解决了村民核桃积压销售难题,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

    “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队!让我第一次出远门,离开家乡去巴州挣钱。这次回家,我带回12000元,这是我活了50岁第一次挣这么多的钱,我这5个月挣的钱是以前全家人好几年的收入。明年,我还要出去挣钱。”麦买提伊木由衷地说。

    工作队队长刘强说:“村里的农民在巴州务工回村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后,我们还要帮助更多村民外出务工,脱贫增收。”

    一句普通话,一份就业情

    □本报记者张治立 通讯员 阿布拉依·叶尔肯

    在乌什县奥特贝希乡苏盖特力克村,72岁的帕提古丽·托合提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自己的儿子艾合买提·麦麦提,一个是汉族儿子王伟。

    王伟是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驻苏盖特力克村工作队队长,他也把帕提古丽当作自己的母亲。

    考虑到弟弟艾合买提·麦麦提远在江苏省常州市务工,王伟隔三差五就去看望这位维吾尔族妈妈。

    “感谢党,感谢我们村来了一个好队长。自从你帮艾合买提找到工作后,我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12月27日,王伟再次来到帕提古丽家时,老人迎上来紧紧抓住他的手不肯松开。

    图为艾合买提 ·麦麦提(左)在工作的餐厅请王伟的表弟品尝他的烤肉(2017年10月26日摄)。阿布拉依·叶尔肯供图

    王伟与艾合买提的兄弟缘分,要从他到苏盖特力克村后听到老乡讲的第一句普通话说起。

    今年2月1日,苏盖特力克村村委会大院内格外热闹,王伟带着工作队队员提前来到村里工作。

    在迎接的人群中,一个穿军绿色服装的小伙子用流利的普通话对王伟说:“欢迎您到苏盖特力克村,我叫艾合买提·麦麦提。”小伙子说话时面带羞涩,声音不高,但王伟却非常激动,而这是他驻村后听到村民说的第一句普通话。

    后来和艾合买提单独交流时,王伟了解到艾合买提想到内地务工多赚些钱,他担心从没出过远门的艾合买提到内地会不适应,但艾合买提对赴内地务工非常渴望。

    此后,王伟翻开手机通讯录,挨个给内地的亲朋好友打电话,请他们帮艾合买提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伟在江苏省常州市的表弟表示愿意帮忙,在了解了艾合买提的特长和想法后,帮他在当地联系了一家餐厅,让他在餐厅里卖烤肉。

    7月3日,临行前,王伟像大哥哥一样把艾合买提请到工作队宿舍,和他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叮嘱他:“弟弟啊,现在,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好机遇,希望你到常州后一定要遵纪守法,严格要求自己,劳动致富。希望你能成为本村年轻人的榜样,让更多的村民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

    艾合买提没有辜负王伟的期望,他在常州工作很努力,现在,每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每次工资一发到手,他就给母亲汇一笔钱。他每次和王伟通电话时,听到母亲身体和生活状况很好,便由衷地感激这位汉族哥哥。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驻苏盖特力克村工作队通过多种方式,先后帮助村民1000余人次外出务工增收。

    短评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本报记者张艳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决胜脱贫攻坚,新疆绝不掉队。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这是自治区党委交给“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重要任务。

    今年,全区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使命担当,用脚丈量民情,用真情纾解民忧,聚力脱贫攻坚。

    图为12月27日,库车县林业局的技术员在给果农传授果树修剪技术。入冬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库车分公司驻该县二八台镇六个工作队积极联系农业技术极联系农业技术员,抓住冬闲时机,给300余名果农传授果树冬季修剪、安全过冬等技术,助农增收,受到果农好评吐尔松·托胡提摄

    驻村工作队首先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农牧民夜校等载体,大力宣扬新发展理念,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传脱贫致富的经验和故事,从群众思想引导入手,激发群众的主体意识,树立自力更生的理念,摒弃“等、靠、要”思想,将脱贫意愿变为积极行动。

    驻村工作队精准发力,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帮助所驻村庄发展壮大种养业、林果业、区域特色农业等特色产业,为所驻村庄不断培育增收脱贫新动能。

    开展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务工技能;帮助群众外出务工,增加群众收入;引进惠民工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为使脱贫工作取得实效,驻村工作队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因人因地制定扶贫工作计划,因村、因户、因人“靶向治疗”,对症下药,努力让村民脱贫有门路、人人有活干、月月有收入。

    勤奋实干能圆梦。谋实事、干实事、做实事,驻村工作队一定能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也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