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基金证券 > 逾8成互认基金取得正收益
  • 逾8成互认基金取得正收益

    时间:2017-12-04 15:59:14  来源:  作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两年前的2015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注册7只互认基金,自此香港基金开始向国内销售,而国内成立的基金也进入了香港市场。如今距离首批互认基金运作已接近两年,两地互认基金皆斩获不俗的业绩。数据显示,31只具有统计数据的两地互认基金近两年平均收益率高达14.46%,其中25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超过8成。

    优质基金拓展港市

    从数据看,两地互认基金皆有不俗的业绩。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31只内地互认基金今年平均收益率为14.03%,收益率最高的上投摩根新兴动力H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46.19%,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H也以40.34%收益率紧随其后。其中,内地互认基金收益率超过10%的产品多达18只,占比高达58.06%;斩获正收益的基金更是多达26只,占比为83.87%。但也有华宝动力组合、交银成长(519692,基金吧)H分别录得-8.29%、-8.05%录的负收益,内地互认基金收益率首尾相差超过50%。

    若从2015年12月18日算起,上投摩根新兴动力H以54.22%收益率夺得内地互认基金收益冠军,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H则以53.76%收益率紧随其后。

    北京一位内地互认基金经理表示,互认基金是大陆香港两地互认的产品,这类产品首先有一定的入选门槛,公募基金公司也会推荐公司有代表性的好基金开拓香港市场。

    该基金经理称,“香港投资者对基金的续存时间有要求,只有长期运作的基金才能募资和发行,并不喜欢没有历史业绩的新基金,这也让我们推出的产品一般是公司的优质基金。从收益率来看,这些基金也取得了超越同类型基金的超额收益,打造了国内基金管理能力的口碑和品牌。”

    虽然内地互认基金赚钱效应明显,但基金规模却不升反降。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具有统计数据的11只内地互认基金合计规模为299.19亿元,比2015年年报“初次出海”规模还减少了45.57亿元,规模降幅为13.22%,如果考虑到基金业绩上升带来的规模增量,这一降幅可能还会更大。以国投瑞银稳定增利为例,该只基金2015年年报规模尚为21.31亿元,但到2017年三季报规模已经萎缩至4.99亿元,规模萎缩比例达76.57%。

    而华夏回报H则从2015年底的76.05亿元增至93.71亿元,以17.66亿元的增量规模位居互认基金规模首位。

    香港互认基金全部赚钱

    业绩规模齐升

    相比内地互认基金业绩鸿沟,香港互认基金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Wind数据显示,目前在国内发行的12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香港互认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9.71%,收益率最高的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今年斩获43.17%的收益率,而且12只基金也全部斩获正收益。

    如果从2015年12月18日首次放开两地互认基金放行开始计算收益率,目前具有统计数据的9只互认基金中,有8只获得正收益,收益率最高的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近两年斩获58.88%收益率,表现最差的建银国际国策主导基金累计亏损9.77%,也是香港互认基金唯一的负收益基金。

    与内地互认基金遭遇赎回不同,香港互认基金在赚钱效应带动下受到资金的追捧。

    由于多数香港互认基金三季报并未公布基金规模,从今年中报数据看,4只有统计数据的香港互认基金合计规模为69.88亿元,比2015年底规模增长15.33亿元,增速为28.09%。其中,行健宏扬中国基金规模从2015年底的19.35亿元增至2017年三季度末的29.51亿元,以52.48%的规模增速问鼎香港互认基金规模增量冠军;摩根亚洲债券美元基金也从2015年底的21.86亿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33.26亿元,增速高达52.13%,成为规模增速最快的香港互认债券型基金。

    谈及互认基金发展的前景,北京一位大型公募投资总监表示,互认基金是相互拓展两地市场的不错模式,有利于国内公募在香港开拓市场,也有利于两地投资者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投资体验,目前互认基金运作才2年,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