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西藏新闻 >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三江大地尽欢歌
  •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经济社会发展:三江大地尽欢歌

    时间:2017-10-13 16:03:26  来源:  作者:

    改造后的昌都市茶马广场。记者 李洲 摄

    驻足回眸,五年一瞬。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按照“强工兴市、带动双翼、创建基地、融入东西南、协调发展、夯实三基”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昌都发展战略,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项项产业的诞生,是三江大地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在距主城区10多公里的卡若区俄洛镇加林村,10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种满了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加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总投资78万元,2016年8月份建成投产,已经盈利12万元,预计今年收入会在15万元以上。我们还准备试种灵芝,如果成功,今后的收入会更高。”俄洛镇人武部部长鲍世才向记者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对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得到生根发芽,荞麦产业、优质青稞产业、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畜牧业产业、经济林木业……

    五年来,昌都市大力实施“八个全部”工程,积极推进“五大养殖”“七大种植”基地建设,2016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2%,农牧业总产值达到37.1亿元,年均增长7.6%,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80家,年均增长42%。

    昌都市卡若区新貌。记者 格桑晋美 摄

    今年初,昌都又正式亮出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蓝天圣洁”。这是昌都市为优化经济结构,扎实推进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带建设,全力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农牧民群众增收而提出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迈步藏东,一张张笑脸,是对幸福生活的最好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都市整合各类资金309亿多元,建设各类民生项目3315个;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08%;累计开发就业岗位25907个,实现新增就业27900人次。

    时代召唤使命,党旗凝聚人心。柏油铺设的村中主道,水泥硬化的户户通道,干净整洁的村居院落,挂着幸福笑容的纯朴农民,加上民族风情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新农村画卷,这个新农村就是卡若区如意乡达若小康示范村。

    近年来,达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民意,加强自身建设,着眼经济发展,强化社会治理,摒弃陈规陋习,使达若村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一个贫困小山村,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达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辖区内砂石资源多、离昌都城区近等优势,先后建成石材加工厂、糌粑加工厂,组建农牧民施工队和运输队,解决了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问题。2016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67.8万元。

    五年来,在昌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抓队伍、强班子、打基础、聚人才,全面从严治党迈出坚实步伐,为推动“六个新型昌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2016年11月,全市各级各单位共投入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资金4000余万元,确定24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共梳理特色种植养殖、藏家乐、劳务输出、农畜产品加工等2437条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项目173个。

    “守护绿水青山,留住碧水蓝天”是新时期发出的最强号音

    马鹿是类乌齐县的标志之一。在这个县里,却一直传颂着最美守鹿人向秋拉姆与马鹿的传奇故事。

    自1975年来,向秋拉姆与马鹿为伴。几十年来,她曾为刚出生的马鹿喂过奶,曾拿出仅有的青稞喂过马鹿,曾为马鹿修过好几公里的石砌围栏……

    如今,只要向秋拉姆一声吆喝,远处的马鹿就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一样纷纷奔跑过来,有些还与她亲昵。她一边抚摸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边乐呵呵地笑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因为最多时她拥有800多个“孩子”。

    向秋拉姆与马鹿的故事,只是昌都生态持续良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都市统筹谋划、统筹落实,坚定不移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惠民生,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78%,森林蓄积量2.61亿立方米;湿地保护面积达8.4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78%,湿地保护率达72%;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80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由2005年的5000余只上升到现在的近8000只……三江大地生态环境持续良好,藏东高原一草一木愈加青翠葱郁!

    民生连着民心,好的医疗,是百姓健康的根本保障

    昌都当地农牧民在崭新的藏医院就医。记者 李洲 摄

    2016年8月16日,昌都市人民医院外二科病房里,56岁的拉姆在众人的注视下,慢慢地站了起来,一步步向前挪动。顿时,病房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她是昌都首例“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病人。

    2016年初,江达县波罗乡牧民拉姆突然感觉到左侧手脚麻木;至7月,已完全不能行走。于是,家人将她送到了昌都市人民医院就医。

    凭着农牧区合作医疗政策,交了少量押金后,就办好了住院手续,接受各项检查,很快被诊断为“右侧颅内脑膜瘤”。

    8月5日上午10时,由重庆医疗援藏队专家主刀的开颅手术正式开始。历时3小时,拉姆脑部的肿瘤被顺利切除了。

    “是好政策、好医院、好大夫救了我的命。”拉姆感慨地说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援藏省市的大力帮扶下,昌都市医疗水平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藏医院顺利完成三级医院创建工作;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338个,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和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农牧民参保率达到100%。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