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西藏新闻 > 阿里易地扶贫搬迁点及边境小康村见闻(上)
  • 阿里易地扶贫搬迁点及边境小康村见闻(上)

    时间:2017-09-21 17:16:15  来源:  作者:

    广厦千万间 百姓俱欢颜

    —阿里易地扶贫搬迁点及边境小康村见闻(上)

    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村民古如在自家新房的客厅里悬挂领袖像。记者 巴乔 摄

    初秋的阿里草长莺飞、山河壮丽。与这大美景色相映的,是散布在广袤土地上,那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易地扶贫搬迁点和边境小康村新居以及荡漾在群众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

    2016年以来,阿里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6类宜居区域,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贷款4.7亿元、自治区补助2000万元、地县配套4060万元,近两年来,累计启动了3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225户、8175人。开展了涉及噶尔、普兰、日土、札达4个县37个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其中边境一线村32个、边境二线村5个,项目总投资21.4亿元,覆盖5795户、21353人。

    这是一场继安居工程之后,又一次群众居住环境大幅改善的民生举措,让无数过去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潜力不足,甚至住在帐篷里的阿里老百姓,过上了窗明几净、通水通电的现代化生活,享受到了西藏长足发展带来的成果。

    喜笑颜开装新房

    纳木那尼峰西侧,孔雀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水草丰美,其间散布着普兰县普兰镇仁贡村的各个村组。

    最引人注目的,是坐落在一处小山坡下的尔岗组19户易地扶贫搬迁新居。整齐划一的两层白色小楼、矗立的路灯、平整的路面……颇有现代化小区的风范。

    记者走进该组双联户户长丹增罗布家中时,他正和亲戚们忙着给新居搞装修,新铺的地板砖闪亮照人,刚粉刷过的墙面洁白如雪。

    尽管满身灰尘,但丹增罗布却喜笑颜开地说:“以前我们尔岗组全部住在小山沟里,海拔有4200米,一到冬天就大雪封山,大家生产生活非常不便。现在,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搬到了条件更好的河边来,还盖了这么好的房子,让我们致富增收有了奔头。家里决定拿出一部分积蓄,把房子装修得漂亮一点。”

    在丹增罗布的带领下,记者驱车10公里,来到了小山沟里的尔岗老村。过去群众居住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依然保留着,在低矮、阴暗的旧居客厅里,我们见到了72岁高龄的老阿妈次仁吉姆。

    在老人的记忆中,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尔岗组的草场离家很远,冬季放牧点要到圣湖附近,群众生产生活成本很高,辛苦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特别是冬天的极端恶劣气候,更是让群众吃尽了苦头。

    “有一年,村里连续下了很多天的雪,雪厚得跟电线杆一样高,全村人都出不去,外面的人也进不来,牧场失去了联系,村周边不时出现的雪崩还差点出了人命。为了安全,有的乡亲甚至暂时搬回到山上的洞窟里居住。”说起当年的雪灾,次仁吉姆仍然心有余悸。

    不过,现在大家不用再担心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闭塞,自然灾害频繁,冬季风雪严重,尔岗组于2016年被列为普兰县易地扶贫搬迁村,其中14户75人为易地扶贫搬迁,5户26人为同步搬迁户。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群众自筹合理资金并出工,尔岗新村项目基本建成,现在只剩即将完工的组活动场所、路灯、简易垃圾填埋场、公共厕所、引水工程、高低压架设安装等附属设施,而群众各家各户的装修也正在火热进行当中。

    “我家的新房也正在由儿子装修,他说现在从山沟沟里搬出来,致富有奔头了,要更加努力地赚钱,没想到在我这个岁数还能住上新房子,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次仁吉姆说,被岁月刻画出道道沟壑的脸庞上绽放出了幸福的微笑。

    神山脚下好居所

    神山冈仁波齐,无数中外游客和信教群众为之神往的地方。

    而对于世代居住在神山脚下的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群众来说,这里是他们的家,是过上小康生活的依存。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巴嘎乡利用国家投资,在岗萨村旁建起了涉及“4·25”灾后重建和易地扶贫搬迁两部分群众的70套新建住房,根据每户具体的人口数目,分为60、80和100平方米三个等级。整个小区背靠神山冈仁波齐,整齐划一、科学美观又充满民族特色,每户墙面和屋顶都涂有精美的装饰,水电路讯等功能完善,群众只需拎包便可实现入住。

    岗萨村群众古如和贡桑曲珍夫妇这两天格外地高兴,因为他们终于搬进了向往已久的新居。安置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挂上领袖像。

    过去,古如一家四口住在岗萨村附近牧场里的一处仅有40平方米、简易而破旧的老房子里,全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靠他在岗萨村牦牛运输队里的务工收入,妻子贡桑曲珍一边照看两个小孩,一边在乡里的餐馆打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特别是由于离村里较远,夫妻二人外出务工和两个小孩上学出行都非常不便。

    “我们的新房子在岗萨村边上,面积比过去大了一倍,还带院子,全家人都非常喜欢,”古如说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打工方便了,孩子上学也不担心了,我可以放开手脚去运输队里干活,争取让家里早日脱贫。”

    与古如一家一起搬进新居的还有岗萨村80岁的老人次旺多吉。作为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次旺多吉老两口没有子女,自己也没有劳动能力和牲畜,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居住在条件较差的土坯房里,靠着国家的政策性收入维持生活。

    而分到新房后,老人却没钱添置家具,也没有体力和精力搬家。巴嘎乡党委、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召开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会议,并决定由乡党委、政府承担为老人搬家和添置家具的任务,冈底斯藏医院每两周定期为老人看病送药,农牧民施工队致富带头人米玛次仁出资为老人聘请看护人员,边防派出所解决用水问题,岗萨村“两委”班子解决牛羊粪和柴火,多方合力,终于让老人如期搬进了新居。

    说到这些,次旺多吉眼角湿润了:“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还不知道还要在以前的旧房子里住多久,我要争取多活几年,多多享受党和政府为我们带来的太阳般的温暖!”

    新城镇里新生活

    狮泉河畔,雁尾山下,一座新城正在崛起。

    994套独栋独院的住房,建设面积超过500亩——如果说狮泉河镇发展历史上有哪一个项目非常显著地扩大了这座城市的轮廓的话,非“康乐新居”莫属。

    “康乐新居”集中安置区建设项目是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样板工程、精品工程、阳光工程、廉政工程,计划分三期建设实施,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计划修建994套搬迁安置房,共安置4006人。其中一期修建500套、安置2061人,总投资2.47亿元,配套规划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规划水、电、路、讯、暖、庭院绿化、小区硬化等基础设施,按照普兰、札达、日土和藏式民房风格分为4个小区,分别以阿里的四条河流命名,充分体现地区和民族特色。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竣工,350户群众实现入住,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建设。

    在项目建设中,阿里地区坚持把硬件建设与搬迁后的帮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为加快推进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地委、行署牢牢抓住“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关键环节,投资4.5亿元,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优势种养业、旅游服务业、仓储物流业等重点产业,以此作为安置点支撑产业,覆盖全部群众;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商铺,将房屋租金中的50%专门用于培育壮大“康乐新居”经济合作社;大力开发保安员、出租车驾驶员、酒店宾馆服务员、停车场收费员等就业岗位500余个,实现了家家有产业、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致富有保障。

    通过搬迁到“康乐新居”,一大批贫困群众告别了过去效益低下、粗犷落后的传统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搬进了城市居住,在延续祖祖辈辈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游牧生活之外,或是积极就业,或是自主创业,开启了人生一道崭新的大门和另外一种致富的可能。

    来自措勤县达雄乡达娃村46岁的残疾人桑增,带着一家5口人搬到“康乐新居”已经半年了。他和妻子次吉轮流上岗,在噶尔县当环卫工人,工资加起来有2500元,以前在乡里当加油员、工资只有1500元的大儿子石确饶布,在“康乐新居”劳务输出合作社的安排下,到地区住建局参加了造价员培训,如果顺利考取资格证上岗后,工资可以拿到5000元,小儿子则通过地区统一培训,到检察院阿里分院当上了保安,工资2500元。

    “以前在村里时,因为我的身体残疾,家里很穷,根本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别说来狮泉河了,就是县城都很少去,”桑增感慨地说道,“如果石确饶布能考上造价员,我们一家人的月工资加起来也有1万元,国家的各种政策性补贴还能继续享受,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了。”

    坐在一旁略显羞涩的石确饶布则对记者表示,以前他以为就在乡里当加油员和放牧过一辈子了,现在到了狮泉河才发现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挣到比想象中更多的钱,他一定会好好珍惜。

    这时,他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爸爸,我一定会考上的,让你再也不用发愁了!”

    同样随父亲搬来“康乐新居”的改则县物玛乡达若村22岁小伙子次仁,则在今年完成了人生的“大三喜”:搬家、创业、谈婚论嫁。

    在内地读过中专的次仁与别人有些不一样,没有接受政府安排的各种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而是很有眼光地瞄准了“康乐新居”今后居住多达994户人家的巨大市场,在自家屋里开了便民商店,与从措勤搬迁过来、在“康乐新居”里结识了半年的女朋友一起经营。记者前来采访时,刚巧碰上商店开张,俩人正在一起摆货。

    “如果没有搬过来,我根本不可能认识她,也许这就是上天给的缘分吧,我们打算今年结婚。”次仁微笑着说。当记者提到他们有可能是“康乐新居”里第一对搬迁过来后结识、成婚的新人时,小伙子脸红了。

    随后,记者作为第一名顾客,买了商店里的一瓶饮料,喝下去之后甜甜的,润润的,满是幸福的味道。(记者 巴乔 扎西班典 温凯 顿珠 索朗旺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