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西藏新闻 > 普兰县岗萨村牦牛运输服务中心:旅游创造的致富传奇
  • 普兰县岗萨村牦牛运输服务中心:旅游创造的致富传奇

    时间:2017-08-25 16:54:19  来源:  作者:

    雨后的冈仁波齐转山路上,芳草萋萋,鲜花朵朵,山谷间飘着幽幽的清香。

    渐渐地,有牛马的蹄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伴着清脆铃声,将花草上的水珠震落下来,钻进潮湿的土地里,立即不见了。

    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支常见的转山队伍,有3名印度香客,分别骑在3匹骏马背上,还有一头牦牛驮着行李,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是岗萨村群众古如。

    来到转山路上的最后一站祖楚洞,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惬意而满足的神情,把香客们安顿进客栈住下后,古如也搭起帐篷准备歇息。今年,他已经陪着国内外游客转山十多次了,收入颇为不错,一家4口也搬进了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居,生活正在向他展露出美好的容颜。

    “一趟下来算上人和牛马的收入能有近2000元,只要自己勤快,富裕起来不是问题,我一定能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古如说道,黝黑的脸庞上因为憧憬,而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二十年铸造辉煌

    生活在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里的群众是幸运的。

    千百年来,当无数的游人和香客为了朝拜冈仁波齐,不惜跋涉万水千山、耗费时间精力千里迢迢赶来时,这个神山脚下村子里的人们只需一抬眼,就能仰望它那挺拔雄伟的身姿。

    近些年来,依托日益火热的神山旅游,岗萨村群众成立了为游客提供搬运服务的牦牛运输服务中心,逐渐告别传统的放牧生活,放下羊鞭,吃上“旅游饭”,成就了一段致富传奇。原先海拔高,生活条件艰苦的岗萨村如今成了周围人羡慕的宝地,不少邻乡邻村的小伙子想在这里入赘成为岗萨村的女婿。但如今想成为运输队的成员还要等待3年的“实习”期。

    岗萨村牦牛运输队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20多年。

    转神山是一条艰苦的道路,全长53公里,途中还要翻越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上世纪80年代初,岗萨村群众开始自发采用人背畜驮的方式帮助游客搬运行李,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1996年,村委会一致通过决定,由全村88户群众入股,贷款80万元添置马匹和盖房,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岗萨村牦牛运输队”。2010年,经普兰县政府批准,以协会形式挂牌成立“岗萨村牦牛运输服务中心”。

    20多年来,作为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岗萨村牦牛运输服务中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拥有固定资产370万元,参与户数304户、1042人,拥有牦牛2084头,马1042匹,每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去年收入达到947万元,其中群众收入884.9万元,人均增收8400元,带动贫困群众脱贫154人,成为当地的支柱经济和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

    “牦牛运输服务中心采用轮转制,每户村民在作业组组长的带领下,轮流出人参与运输服务,保证大家公平地增加收入。”岗萨村党支部书记多吉白玛介绍说。

    普兰县委、县政府也十分支持牦牛运输服务中心的发展,不断加强在政策上引导、资金上扶持,不仅投入60万元帮助添置牲畜,还鼓励其向现代企业转型。

    今年4月,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牦牛运输服务中心完成了“政企分离”工作,村干部不再担任运输队领导,公开选举出法人代表曲伦尼玛和其他4名管理人员,成立了董事会,进一步规范了运行、管理和财务制度。

    共同走上致富路

    刚刚担任起牦牛运输服务中心负责人的曲伦尼玛,就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典型。

    2000年,当新世纪的曙光照亮岗萨村时,30岁的曲伦尼玛也迎来了人生新的开始。带着3个未成年的子女和极大生活压力的他,告别了传统的牧业生产,转牦牛运输服务中心务工,第一年收入就达到2000元。

    17年来,曲伦尼玛陪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在转山路上一圈又一圈地跋涉,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虽然辛苦,却也实实在在地增厚了家底,去年收入达到4万元,家里有了14头牛、3匹马,子女们也顺利长大成人。

    勤快能干、踏实认真的他也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2002年,曲伦尼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又担任了岗萨2组组长。在今年4月牦牛运输服务中心改制选举中,他从1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高票当选上新一届牦牛运输服务中心领导班子的“一把手”。

    2013年以来,经巴嘎乡党委、政府、岗莎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决定,将牦牛运输管理费用的30%回馈村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贫困家庭和五保户老人,以及抗灾救灾等方面。

    为了帮助更多像曲伦尼玛这样的群众从贫困走向富裕,牦牛运输服务中心在日常劳务中优先安排贫困户参与,还拿出35万元,为全村38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家具和生活物资。同时,实行严格而明确的收支管理制度,在去年的36.44万元管理费中,70%给管理人员发放工资,10%用于帮扶本村贫困学生3.65万元,10%用于贫困户口粮、医疗开支,5%用于养老院五保户生活补助1.84万元,5%用于防抗灾经费。

    “我自己是通过牦牛运输队一天天富裕起来的,希望今后能让我们的集体经济更加发展壮大,让全村的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曲伦尼玛如是说道。

    致富渠道更宽广

    随着普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牦牛运输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也从单纯的运输服务向多方扩展,进一步拓宽群众的致富渠道。

    近年来,牦牛运输服务中心先后在转山路上设立帐篷旅馆和餐饮服务点18处,投入资金30多万元,开办了砂石厂、预制厂、便民商店,还计划拿出50万元,在国家投资修建的塔尔钦商贸中心购买商铺,销售当地特色产品。

    在巴嘎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牦牛运输服务中心每年开办旅游服务人员培训班,对群众进行汉语、英语授课,着力提高其旅游服务水平,其中优秀学员送往县里和地区进行深度培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届,培训群众2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计划对18处转山服务点进行升级改造,以更好地提供服务、增加收入。”巴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益西措成说。

    同时,岗萨村自身也不断加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在村民中选拔了一批年纪轻、文化高、有担当、会办事、能办成事、群众信赖的优秀党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着力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使他们既懂党务又懂经济。

    村“两委”班子还建立了公开栏、意见箱,定期以村民大会、张榜公布等形式,向村民公布村务、政务、财务运行情况,公开面达100%,基本做到了村里的大事由村民作主,村民关心的事务都公开,把知事权、议事权、监事权交给群众。制定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清算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而且定期对村级合作组织财务收支、分红、带动贫困户增收、运行管理等情况进行财务清算。

    牦牛运输队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名队员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要收捡转山途中的垃圾。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运输队清理垃圾多达80吨。“神山是我们的,更是全世界的,为它清理垃圾,是每一个岗萨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曲伦尼玛说。

    说起普兰,人们都知道这里有神山圣湖,说起岗萨村,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牦牛运输服务中心。这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相信在完成新一轮的改革升级后,必将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勾勒出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温凯 扎西班典 顿珠 巴乔 索朗旺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