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青海新闻 > 一个保持 两个实现 三个示范区 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敲定时间表路线图
  • 一个保持 两个实现 三个示范区 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敲定时间表路线图

    时间:2020-07-04 18:26:01  来源:  作者: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崔永焘 报道)日前,《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6月23日,省体育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通报《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省体育局局长尕藏才让介绍,加快推进高原体育强省建设,是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具体举措,是促进青海省体育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发挥体育在新青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反映群众意愿、符合青海省实际、适应发展需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尤为紧迫和必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体育各项事业取得了优异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建设高原体育强省提供了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1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4.7%,城乡居民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0%。以运动员为中心、教练员为首要、服务保障为基础、科技人才为支撑的竞技体育发展体系初步建立,竞走、自行车、马拉松、射击、中长跑等优势运动项目保持良好成绩。加大政策引领,体育产业形成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引领,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商贸和体育旅游等协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环湖赛、冰壶赛、射箭精英赛等国际品牌赛事成为青海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

    但从总体上看,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水平与先进、周边省份差距在持续拉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公共服务相对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竞技体育发展的政策机制不完善,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存在不少短板,体育领域改革创新不足等,一些长期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依然严峻,打造高原体育强省任务繁重而紧迫。

    按照省政府的工作部署,2019年10月,省体育局组织专门力量正式启动了《行动方案》的起草工作,省体育局就高原体育强省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本思路和原则、目标任务和举措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广泛调研。在《行动方案》文本基本成熟后,省体育局正式征求了34个省级相关单位和各市(州)政府的意见建议。据了解,目前,陕西省、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全国其他省(市、区)尚未出台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具体措施。

    《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在起草中,重点考虑了从现在到203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体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一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始终,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立足体育在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统筹“五个示范省”建设、强化“四种经济形态”引领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主动担负起应尽的历史责任,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体育的决策部署落实到高原体育强省建设上来;二是坚持把青海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为确定目标任务的基本依据,既看到困难、又坚定信心,使确定的目标任务既实事求是,又积极进取,做到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三是坚持把问题导向体现到起草《行动方案》的全过程,围绕着力解决我省体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竞技体育发展实力不强、体育产业弱小等突出问题,指出了破解的方向和办法,切实增强思路和举措的针对性。

    考虑到《行动方案》出台后,还要据此制定若干个“五年”体育发展规划,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留给一个个“五年”发展规划去完成,更好地体现《行动方案》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作用。

    《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高原体育强省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二部分提出高原体育强省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部分提出了高原体育强省建设的保障措施。目前,正在制定《青海省体育局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实施方案》,体育局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抓好《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

    《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提出高原体育强省建设“123”的总目标。

    一个“保持”——即力争体育发展各项指标保持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这些指标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的全国平均水平是一致,是符合我省体育发展实际、比较积极的发展指标。

    两个“实现”——即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国家治理、地方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决策部署的责任担当;实现我省体育事业均衡发展新格局,把握了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回应各族群众的期盼,是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要求。

    三个“示范区”——即打造全国最具规模最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是因为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体育运动群众基础坚实,射箭、赛马、轮子秋、押加、锅庄、则柔等竞技或表演项目在全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体育部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的具体抓手;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示范区,是因为青海是竞技体育高原训练中提升能力、抗缺氧的理想地区,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岗什卡国家滑雪登山训练基地等在国内外体育界享有盛誉,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原体育运动训练示范区,具有先天优势和发展基础;打造全国体育生态旅游深入融合示范区,是因为我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赛事活动以我省壮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实的人文文化为依托,同时也是全国赛事比较活跃的地方之一,年均举办的较大规模赛事达到800项(次),对举办地周边地区酒店、餐饮、旅游、会展等产业的拉动效应十分明显,进一步激发赛事活力,推动赛事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有力举措。

    《青海省高原体育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到2025年,全省体育领域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果,全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到2035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超过92%;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冰雪项目、基础大项、职业体育和“三大球”实现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格局形成,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高原体育精神传承发扬;体育对外交往成为青海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到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原体育强省全面建成,为把体育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贡献青海力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