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宁夏新闻 > 【喜迎自治区60大庆】罗晓英:把一生献给秦腔事业很值
  • 【喜迎自治区60大庆】罗晓英:把一生献给秦腔事业很值

    时间:2018-09-11 18:25:27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人物简介

    罗晓英,1948年5月出生于宁夏固原市。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宁夏戏剧家协会理事。曾任银川市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宁夏固原地区秦腔剧团副团长、团长;银川市秦腔剧团书记、团长。个人艺术经历入编《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名家》《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专集》《中国文艺家专集》。

    55年戏曲人生,带好银川秦剧团最让我骄傲

    1963年,我考入固原县红专戏剧学校,1965年毕业后选入固原地区专署乌兰牧骑文化工作队从事独唱、舞蹈、手风琴、编导等工作。1970年调入固原地区秦腔剧团任演员、副团长。1991年调入银川市秦腔剧团任演员、副团长、党支部书记兼团长。

    干了一辈子戏曲,要说有点成绩,应该是我到银川以后,个人几乎把整个精力都放在剧团事业发展上,把剧团的工作纪律抓了起来,把年轻人的业务抓了起来,让他们能演戏会演戏,剧团逐步变得有模有样。另外值得一说的就是我培养出了宁夏第一个“梅花奖”得主——柳萍,后来培养了第二个“梅花奖”得主——我的女儿侯艳,虽然她没有在我的团,但是我给她的指导也很多。

    2000年,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在陕西举办,我主抓并主演,排了一部戏《狸猫换太子》,在西安一炮而红。当时的效果特别好,演出结束后,观众都不走,一下子拥到前台,有的把帽子扔起来欢呼,有的跳到台上拉着我手,连声说“不错不错”。当年《狸猫换太子》获得各类奖项19项。此前,银川秦腔剧团在西北五省没有什么影响,这一下我们把名气打了出去,各地都竞相邀请请我们去演戏。

    QQ图片20180911105857_副本.jpg

    艰苦岁月的辛酸回忆

    我刚到银川市秦腔剧团时,团里条件很差,服装、音响、道具都很落后,需要一步一步更新。当时,我带着同事去上海采购服装,因为经费紧张,住宿只能选最便宜的旅店。我和孙玉斌(现在是市剧团书记)俩人住一间房。那个年代是按床位付钱,为了省钱,我们住一间房,把前台登记的服务员都惊呆了,赶紧请示领导。我说你看,我年龄多大,这个男同事年龄和我儿子差不多大,我们经费紧张,男女同住可节约一大笔资金。最后,我们同住了三天,节省近2000元钱,买了不少服装,还买了6个胸麦和灯。

    当时买灯,5个一组,我和上海造灯厂直接联系,这样不经过商家,没有二次加价就会便宜些。灯运过来之后,舞美去装台,等我开完会回来,有人汇报说灯摔坏了。我一下子楞住了,还剩8天要比赛,这可是要命的事啊,凑钱太不容易了,我一着急,“哇”一声哭开了,啥都说不出来,全台演员鸦雀无声。过了好一会,大家都冲到我跟前,说,罗头,你不要着急,我们全体凑钱,再买一组灯,就这样,大家凑钱又买了灯,厂家亲自来人把灯装好了。

    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困难。我们彩排时,请来甘肃导演指导,看到我们舞台边子白色已经泛黑了,不好看,提出意见重新粉刷。为了省钱,利用周末时间,我拉上我丈夫,自己买了白色涂料,俩人把舞台边子刷得白白的。

    QQ图片20180911105857_副本_副本.jpg

    不遗余力培养新人,实现宁夏“梅花奖”零的突破

    自从2000年在西安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演出大获成功后,我下决心要把剧团的整体艺术水准提升上去,找名师把秦腔名段教给年轻人排演,逐步培养出优秀演员。

    当时申报“梅花奖”,区上拨了5万元经费,市上给了5万元。那个时候外省申报“梅花奖”经费都在40万元, 我们只有10万元。我带上柳萍去中卫找赞助,一家一万的找,很辛苦。我们去西安买布料,当时布料有的3元钱一米,有的7元钱一米,为了省钱,我们买回布料自己设计。演出《狸猫换太子》时,人家都说我们舞美好,其实我们哪有钱打造舞美,那出戏需要表现宫里的场景,舞台上应该有8根盘龙柱子。为此,我绞尽脑汁,到街上买了些红色的平绒布,裁剪后缝上,请京剧团画布景的孙老师设计了两只龙,贴到中间的两根绒布做的柱子上,其他错开排列,通过灯光表现,效果还不错。孙老师非常支持我们,干了那么多活只收了1000元,令我特别感动。最后,我们用10万元钱打造的这出戏演出效果比外省40万元打造的效果还好,那是我们全体人员不计个人利益,一心为公创造的业绩。2002年,银川市秦腔剧团创造出有史以来最好成绩,柳萍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宁夏“梅花奖”零的突破。

    有了名气和奖项后,我们的演出费也从最早的一场2元、5元、10元、30元到400元、几千元不等。

    母女同台薪火相传,一生奉献内心无憾

    我的女儿侯艳对秦腔从小耳濡目染,她悟性很高,唱词教几遍就能唱下来。有一年,我们排演《祝福》,缺少一个演阿毛的孩子。当时工作忙,女儿被送到银川我母亲家照顾,团里说让我女儿演阿毛,我就找邮递员把4岁的侯艳接了回来。阿毛有8句台词,教了几遍侯艳就会了。演出时,我们母子同台,她一唱完,台下掌声热烈,都夸“罗晓英的娃娃演得好”。当时,我母亲和我哥一起在台下看戏,看到我女儿演的阿毛被狼叼走吃了,我母亲不愿意了,踩着“三寸金莲”蹬蹬跑到戏台上,连哭带扯的拉着我要她孙女,大家都劝我母亲说是演戏,是假的,我母亲说不行,孙女被狼叼走,受不了,说啥都不让演了。从女儿演了阿毛之后,我看到她有演员潜力,就继续教她其他唱段,严格培养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腔在西北非常受群众喜欢,特别是基层的老百姓。演得好了,他们在台下扔钱扔水果。我们演到哪里,百姓跟到哪里,他们有的背着油饼有的背着馒头,坐着毛驴车或儿女骑着自行车捎过来,坐一天看完了才回家。看到有那么多热爱秦腔的观众,我这一生奉献给秦腔事业,感到很值!(记者 蒋萍/采访整理 马建宁/视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