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保险信托 > 险资试水深港通拓宽境外投资渠道
  • 险资试水深港通拓宽境外投资渠道

    时间:2017-07-05 08:37:00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程竹

    近日,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监管口径》(简称《监管口径》),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试点。业内人士认为,允许保险资金参与深港通业务,有利于“南下”资金充分利用内地和香港两个市场配资资源,分散投资风险,也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渠道,稳步提升投资收益。

    渠道放宽 提升投资收益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表示,此次发布的《监管口径》是继开通沪港通业务试点以后又一重大举措:保监会2016年9月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标志着保险资金可以参与沪港通业务。时隔近一年以后,保监会再度放开深港通业务,一是明确保险公司可以投资深港通下的港股股票,并应当参照《监管口径》要求执行;二是保险资金可以通过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投资港股股票,其基金管理人需要满足有关规定。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魏涛称,2014年,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境外资产约1465.81亿元,占当期资金运用余额的约1.57%;截至2016年7月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总额445.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000亿元,占比2.14%,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规模有显著提升,占比有所扩大,但低于日本、英国等市场中保险资金的境外配置比例,可见中国保险资金境外资产配置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魏涛说,2016年以前,我国保险资金进行境外投资主要通过QDII渠道,加之内地监管机构对境外投资额度批准较为谨慎,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保险资金境外投资额度增长缓慢。同时相对于其他境外权益市场,中国内地机构投资者对于香港权益市场制度更熟悉,对于香港市场的企业更加了解,因此投资港股成为内地保险机构投资境外市场的首选。深港通于2016年12月5日开通,深交所公布的港股通股票共417只,包括恒生综合大型股100只、恒生综合中型股193只、恒生综合小型股95只、不在上述指数成分股内的A+H股29只,约占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市值的87%,日均成交额的91%。

    缴文超认为,险资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宽,有利于险资分散风险提升收益:保监会曾在2007年和2014年分别发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及《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允许保险机构投资香港股票及其他发达市场权益类资产。此次放开深港通业务试点,进一步增加了保险资金参与香港股票市场的投资方式。

    有利于资产端改善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资金投资收益率整体在逐渐提高。从2017年目前的情况来看,预计今年投资收益率较2016年将有所回升。险资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放开有利于保险公司进一步提高收益率,有效分散风险,同时在趋严的监管政策之下,行业未来发展将更加规范,资金安全将得到有效维护。

    “未来保监会也将继续完善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相关政策,有效维护资金安全。”缴文超认为,截至5月底,保险行业资金中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金额为1.82万亿元,占行业资金运用余额的12.75%。渠道的进一步放开会为港股市场带来上百亿的资金流入,同时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分散投资风险,进一步提升投资收益。

    华创证券洪锦屏认为,从险资投资沪港通的情况来看,自2016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监管口径》至今的9个月时间里,保险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股票规模已达到1743.58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规模为1117.46亿元,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规模为626.12亿元,保险资金投资沪港通股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积极性高,除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外,部分保险公司也有进一步增加投资的安排;二是投资标的大多为大型蓝筹股,占比超过60%;三是投资行业以金融业为主,成长型、消费性行业也参与较多。

    洪锦屏指出,本次通过深港通向险资开放的港股具备小市值、高成长的特性,根据沪港通的投资特点,契合了部分保险公司对于成长型公司的投资需求。尽管参与规模估计不及沪港通,但表明内地险资参与境外投资的机会在逐步增加,从长期来看有利于保险公司资产端的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