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吉林新闻 > 吉网独家揭秘长春站铁路安全运行的“神经中枢”:工作人员每天使用联系用语2500多次 至少喝3杯660毫升的水
  • 吉网独家揭秘长春站铁路安全运行的“神经中枢”:工作人员每天使用联系用语2500多次 至少喝3杯660毫升的水

    时间:2018-04-11 15:54:47  来源:吉网  作者:孙晓云

      列车什么时候到达、什么时候出发,这些指令都是从哪里发出的?4月10日,在全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之日,记者走进长春站运转车间运输指挥中心,探访这个被称为铁路安全运行“神经中枢”的地方。

      在长春站东南角有一个小楼,这里就是运输指挥中心——信号楼,是运转车间最重要最繁忙的一个部位,这里的工作人员是接发车作业和调车作业的幕后“指挥官”。在铁路人的心中,信号是火车行驶的“眼睛”,火车站信号楼,就是整个车站的中枢神经系统。不管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还有夜班,目前,这里的20名工作人员都是男性。

      走进信号楼,最显眼的就是一面墙体上巨大的液晶显示屏,显示屏上有着密密麻麻的线条、圆点。

    GQX_1688.JPG

      据长春站运转车间主任李光介绍,墙上的大屏幕和一台台电脑连接,通过操纵电脑,就可以指挥全站接发列车作业。大屏幕看起来就像一个大棋盘,一趟趟列车就是上面的棋子,而工作人员就是棋手,列车进站停靠几号站台、能正点发车、遇有晚点等非正常情况如何处理,都需要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将“棋子“摆到正确位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盘棋都会被打乱。列车运行秩序发生变化,几秒钟内的惊心动魄,上下车旅客一无所知,他们却已经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让列车安全运行的调控作业。对于这些必须快速完成的“读秒”作业,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心中始终牢记四个字——安全正点。

      据长春站运转车间主任李光介绍,铁路调图后,运转车间运输指挥中心每天负责高速场127.5对动车和高铁的接发工作、负责普速场96对普速旅客列车和56对货物列车接发工作。他们每班5人,分4班倒,工作量非常大。每位工作人员每天使用联系用语2500多次,且工作时没有间歇和休息。工作人员就连吃饭时也在工作岗位,边吃边认真工作。当工作人员要去卫生间时,就得看列车的间隙,在最短的时间内跑着去回。

    GQX_1670.JPG

      工作人员每天使用联系用语2500多次,由于口渴,工作时,每天至少喝3杯660毫升的水。

      特殊的岗位性质决定了这里的工作必须“零失误”。他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中,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每趟车进出车站几道停、如何停、停多久,怎样才能不影响其他列车的接发进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同样的话语,单调枯燥,紧张乏味,但是在安全和责任心的驱使下,他们默默地守护着每趟列车的过往,保障每位乘客的出行安全。

      吉网 吉刻APP记者 王涛 摄影 王涛 摄像 李昊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