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吉林新闻 > 【吉网融媒看两会·我向两会交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宋亚坤:消费需求升级不能简单转变为对国外产品的抢购要引导中国企业“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
  • 【吉网融媒看两会·我向两会交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宋亚坤:消费需求升级不能简单转变为对国外产品的抢购要引导中国企业“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

    时间:2019-03-02 19:44:15  来源:吉网  作者:晓吉

    技能报国,匠心筑梦。

    3月1日晚,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刷爆朋友圈,来自我省破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等10位“大国工匠”获评年度人物。

    一时间,“创新筑梦”与“精湛技艺”,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词。

    2日,刚刚抵京的住吉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福源馆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亚坤,今年,她的提案中就有一份跟“创新与匠心”有关。

    全国政协委员宋亚坤

    “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块基石,两种精神培育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宋亚坤在接受中国吉林网专访时表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在不同行业实施“创新与匠心”奖工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缺少创新和精湛的技术工艺就不可能是有竞争力的企业。

    在宋亚坤看来,目前中国消费需求正往高级化方向升级,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点从国人到海外市场抢购商品的热情中就可以看出。但遗憾的是,这种需求还没有转化为拉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而是转化成了对国外产品的需求。

    如何使企业更加优秀,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宋亚坤对此给出三方面建议。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乏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早在战国时期《庄子》记载的‘庖丁解牛’故事,其内涵就是工匠精神的:做任何事只要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的技艺。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匠人之国。”她用这样一段话,引出首条建议。

    中华老字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命名,自2006年以来共认定了两批,共有1128家。宋亚坤建议应该从这112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挖掘传承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案例和故事。杰出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融合,是市场和岁月提炼和洗涤的结果。

    “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上的创新,是创新和匠心的融合。只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这就要从中华老字号的鲜活案例中汲取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营养,构建属于中国特色的中华老字号等企业案例教材和相应的课程理论体系。

    同时,传统行业领域,应该以中国古代公认的行业鼻祖命名“创新匠心”奖。 如已经有的建筑业的“鲁班奖”。其实参照类比,还应该增加行业数量。如农业和药业“神农氏创新匠心奖”,中医业“扁鹊创新匠心奖”,茶业行业“陆羽创新匠心奖”,糕点业“闻仲创新匠心奖”,美容业“李渔创新匠心奖”,火腿业、熏酱业的“宗泽创新匠心奖”,纺织服装业的“黄道婆创新匠心奖”,造纸业及纸品的“蔡伦创新匠心奖”,豆制品产业的“刘安创新匠心奖”,商业包括线上电商的“范蠡创新匠心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采取措施,树立行业“创新、匠心”标准,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最后,建议在现代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针对时代和科技发展的特点,同样建立“创新、匠心”奖等行业奖励。给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科技企业创造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消费者、社会公众的系统力量,进一步加强在知识产权方面对高科技企业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保护。

    “中国各个行业的企业产品和服务,都需注入中国商业文明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只有创新精神做到永续,只有工匠精神做到极致,才能提高中国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高品质,中国品牌、中国制造才能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宋亚坤表示,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商业文明的最强音。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 栾喜良 摄影 王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