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高菁:市场化机制是确保长期护理模式可持续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 高菁:市场化机制是确保长期护理模式可持续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时间:2017-12-26 17:14:57  来源:  作者:

    和讯保险消息 2017年12月24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养老与健康保险50人论坛成立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7》发布式”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和业界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高菁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需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长期护理保险是完善民生、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涉及机构部门众多,保险对象、失能程度以及费用支付资格认定等非常复杂,所以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高菁:市场化机制是确保长期护理模式可持续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高菁:市场化机制是确保长期护理模式可持续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以下为高菁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姚会长和我恩师郑老师给我学习交流的机会,刚才听了三个地市人社领导的介绍、交流以后,我的感受就是这三地市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方面的确是卓有成效和精彩纷呈,让我受益匪浅。

    青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率先织就了一张长期护理安全网,早在2012年青岛市就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且根据参保的患者不同的护理服务需求,设定了四种医疗护理模式,很有特色,这是我总结的,有加护、院护、专护、巡护。

    而且整合社会资源,将巡护的服务覆盖到整个农村,医疗护理送上门,这种将护理人群由高住院治疗的高消耗的模式调整成细水长流的低消耗的护理模式,总体上是有效节约了养老基金。所以这种模式我认为是提升了社会化服务水平,降低了社会能耗,而且提供了托底的保障,这是我总结青岛这块。

    南通我个人认为是探索建立一种政府主导、商保承办的长期护理保险的运作模式。既坚持了长期护理保险民生保障的普惠性,又充分发挥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承办的机制优势,所以它的模式的亮点就是由政府强力主导,然后实现了政府的转换职能,管办分离,同时又调动了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提升了经办效率。刚才顾局长也讲到,我再补充一下,南通政策制定以后,两个月内平安养老就牵头完成了管理体系、评估体系和护理服务体系的建立,而且立马启动服务,无一例投诉,这是政府主导。商业承办的模式,我认为是激活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创新培育机制。

    因为前期我也是参与实操的,在中标了南通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的APP以后,就积极尝试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来服务参保人,而且来实现长期线上化的高效运行,所以在和目前市场业绩做的非常好的久远银海(002777,股吧)建立联系共同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信息化平台,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人脸识别、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风控以及移动终端和集成等等技术,来实现长期失能人员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全过程的信息化,这是南通的特点。

    成都的特点很有意思,我总结是三点,成都的特点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上面非常出色,建立了长效机制,保障得力。首先给承办的保险机构给予了7%的管理运营费用,这是目前我国政府类保险业务当中一个创举,因为防止了商业保险机构的恶性竞争,而且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为长期护理制度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

    第二立法保障有效,通过成都市人大委员会召开颁布了成都市养老服务条例,解决了养老服务产业长期以来存在着融资难、用人难、用地难、运营难的课题,而且为长期护理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期的制度保障。第三王斌处长讲到,他的失能评定标准很有特色,颁布了成都市成人失能综合评估技术规范,而且很细、很合理、很科学,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共同研究的,体现了非常高的专业水准。

    以上就对三个城市作了一点点评。下面我对长期护理保险谈一点理解。

    长期护理保险我想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安排。

    第一,目前中国非但老龄化而且高龄化。现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比达到16.7%,远远超过世界卫生定义的老龄化社会的10%,2050年会达到35%,现在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达到1.1亿。专家预测,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未来癌症和大量的集发病治愈率会显著提升,这样老龄化高龄化还会加大。本身80岁以上的高龄老龄人口就是长期护理保险的刚需人群,不仅体现在年老体衰,更是体现在伴随长期的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多年以来的计划生育国策形成的“421”或者“422”家庭结构急需长期护理保险建立。

    第三,是扶摇直上的赡养比倒逼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现在我国老年赡养比15.6%,预计2050年会达到48.5%,即使今天衰老的日本也难企及这样的赡养比,届时我们也有可能会出现目前日本面临的少子化、年轻人不愿意交社保、不愿意结婚生孩子等等社会问题,可以想像一个暮气沉沉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地球问题。

    第四,长期护理保险是缓解养老基金不足的有效手段。按照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预计未来中国GDP总量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人均GDP还是比较低,我们还是属于不太富裕的国家,要想解决养老的问题,一定要依仗今日的社会制度安排,本身长期护理保险就是充分发挥保险的优势,积极聚拢社会有限的养老基金,然后用在急需养老和护理的人群上,本身就是文明社会一种最精致的社会制度设计。

    第一长期护理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长期护理产业是夕阳红的朝阳产业,能够有效增加社会就业,有助于社会产业的结构转型以及服务社会的形成。所以是促进服务的供给发展,这里我就不再举例子了,德国本身在制度颁发之前是靠慈善机构主导的,等到颁发了护理保险,不得限制供应商的数量以后,就促进了整个护理机构的稳步增长。

    第二促进就业。大家看无论德国还是日本,他的从业人数翻了几番,尤其日本达到了100万人。

    第三护理产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比如说日本鸠山政府将医疗护理作为未来10年,2010年到2020年的一个新发展战略、基本方针,而且开始向中国和泰国等国家出口日本的护理服务。像上海一些高端顶尖的养老院引入了日式的护理服务、标准、康复器材等收费服务。

    最后,我想对于加快长期护理保险提一些政策性建议,包括两项宏观建议,两项微观建议。

    两项宏观建议。第一个宏观建议是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需要政府主导、顶层设计。长期护理保险是完善民生、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涉及机构部门众多,保险对象、失能程度以及费用支付资格认定等非常复杂,所以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国外实践主要侧重于立法,例如德国1994年通过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案,日本1997年颁布的护理保险法,国内实践主要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例如今年国务院颁发的59号文,人社部2016年6月发布的《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包括地方政府出台的长期护理保险规范性文件等等。

    第二个宏观建议,市场化的机制是确保长期护理模式可持续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德国长期护理保险间很少出现护理服务质量的问题,这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分不开,首先是通过保险机构承办,雇主自主选择保险机构,其次是放宽服务供应商的限制,由保险机构选择服务供应商,同时建立由联邦政府、州政府、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协会、长期护理保险供应商协会代表共同组建的联邦长期护理保险委员会,来对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质量实施监督。日本护理服务机构实现了市场化,但是服务机构管理等职能还是目前在政府承担。

    两项微观建议。第一是希望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搭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良好政策平台。政府应该积极推出政策优惠减免,以刺激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的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政府应适当给予所得税、监管费、保险保障基金的减免,个人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可以纳税抵扣,企业为员工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费可以作为经营费用在税前列支。

    第二个微观政策建议,规范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培育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良好环境,长期护理保险能否成功发展关键在于护理服务专业水平和质量,我们存在制度和管理上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政府的制度设计应包括长期护理服务的管理办法,并且鼓励各地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适应不同服务层次、满足不同经济水平需求的护理服务机构,加大培训机构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实施护理人员进修考试制度、受护理者申诉制度、服务质量检查制度,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以上建议供大家参考,在各位专家抛砖引玉,希望和各位多交流多探讨,我们共同促进长期护理保险这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的发展,我相信在各位专家共同努力下、社会的共同关注下,长期护理保险会越来越完善。

    谢谢大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