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青海新闻 > 【感动青海人物网上展播】三尺讲台上的杨妈妈
  • 【感动青海人物网上展播】三尺讲台上的杨妈妈

    时间:2018-07-31 19:54:20  来源:  作者:

      平凡之家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妻子,杨毛吉是大通二中的一名普通高中历史老师。丈夫王三辈是逊让中心学校的教师。女儿王炜是名八年级的学生。夫妻敬业爱岗,女儿力争上游,取得成绩时,他们会心一笑,那笑,透着他们一家人的默契,那笑,美丽而真实。

      三口之家在普通的日子里为他人沐浴着平凡的甜蜜,用他们的双手和爱心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爱心家庭”的美好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真情故事。

      家庭之追梦

      1996年7月,从青海师专分配到大通县朔北中学的杨毛吉,成为了五十多个农村孩子的班主任,她视生如子、爱生如女,用爱心浇灌每位可爱的学生。青海四月天,早晚冷,中午热,她发现学生季秀玲不管天冷天热,天天穿着花布小棉袄不曾换过,经了解季秀玲家庭困难,生活拮据,她没有适时换洗的衣服。杨老师的心为之颤动,量她的身长,乘晚归之机,匆匆去买毛线,千针万线连夜给她织毛衣,当杨老师亲手为她穿上合身的毛衣时,季秀玲热泪盈眶感动不已,嘴唇蠕动,哽咽无语,小脸充满了感激时的红润。从此她以勤奋好学的举动回报了老师,成为朔北中学的优秀学生。

      蔡秀兰父母远在果洛,小小的她住在舅舅家读初中,而舅舅家中矛盾重重。为此,杨老师将她带到学校单人宿舍,晚上同住一张一米二的床,同盖一条被子。十多年后,结婚生女的蔡秀兰又受到了杨老师母亲般的关爱,她给孩子织毛衣,买新衣服,东借西挪为夫妻俩在西宁买房筹措资金。作为杨老师丈夫的王三辈看着妻子所做的一切,感动着她的感动,义无反顾地搭乘了这艘爱心帆船,驶向更广阔的温馨港湾。从此两颗心彼此为他人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们凝结着,为一个家也为一个更多成员的家而编制起了他们不约而同的爱心梦。

      不是爹妈胜似爹妈

      2005年9月,杨老师调入大通二中,在这里她和她的家庭接触到了更多的学生,更复杂的学生家庭。李长荣是逊让乡八里村的学生,高一时李长荣的一封申请资助的申请书打动了她。这个学生聪明好学,因母亲长期生病负债累累。就连每周回家的车费都无力支付,完成学业艰难异常,她除了千方百计的为他争取救济款,鼓励他走出大山,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外,更多的是在生活上帮助他。从此,这个学生是这个家庭中又一重要的一员。他长期住在这个家里,这个家为他垫付学费,为他洗衣做饭,为他买衣买鞋,生病时远在逊让山里的父母一无所知,而这个家却给他嘘寒问暖,打针吃药;高考的压力不识字的父母更不清楚,而这个家为他解压鼓劲。从每一顿早饭到每天的学习、休息时间都精心安排。最终,2009年李长荣以大通县文科第四名,青海省文科七十三名的优异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为此,这个家庭充满了喜悦,接着又为他的北京上学筹划着,从衣服到车费都在拿拟盘算中。进入政法大学的李长荣一次在QQ中与老师说:“你不是妈妈,胜似妈妈。不是爸爸,胜似爸爸,我当面不敢叫妈妈、爸爸,但在心里一直把你们当父母。”在大学里,他想吃老师炒的菜,老师做的饺子、包的粽子········每当传统节日来临时,杨老师夫妇总会在冰箱里为他们的学生留一些,等回来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李长荣拿到第一份工资时,最想做的事就是为他们买件衣服表敬心,但农村出身的他们坚决不让,让他积小钱蓄大钱谋划成家立业。

      “我找到我亲爸妈了”

      祁燕燕是杨老师担任高一班主任时的一个学生,她父母都在新疆打工,是个留守高中生。一学期都在学校度过,杨老师千方百计的帮助她,祁燕燕高三时,她的父母向当时在高一上课的杨老师求救,说女儿在学校无法入睡,家里人担心高三的女儿生活和学习,要求搬到杨老师家住,从来不会拒绝别人要求的杨老师答应了,让她住到了杨老师在高三带过的正在补习的学生陈生芳的卧室里,从此这个家更热闹了。一日三餐,她让学生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吃饱,吃好。因为高三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她从未让这两个学生在近一年的日子里洗过锅,刷过碗,扫过地,许多时候,衣服都是她洗好叠好放在学生枕边的,好多次因为夜自习下课晚,放心不下的王老师跑到校门口去等,去接,祁燕燕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说得最多的话是:“我找到我亲爸妈了”。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家人,亲密无间,繁忙而快乐。最终,两个学生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有人问,他们吃住在你家,你们烦不?杨老师夫妇笑而不答,无声的笑声中蕴含着善解人意的邂逅;有人问,他们给你“伙食”钱了么?杨老师夫妇开怀大笑,笑声中透过善心所使,爱心所促之意。爱如泉涌,叮咚不已,是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老师和支持老师的家庭才能做到的,难怪有同事感叹:“你们家王三辈人真好!”

      你们家是我孩子的第二个家

      阿吉海是高二分班时分到杨老师班里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身体不太好,老感冒,因为家在朔北阿家堡村,到学校有五公里的路,每次错过公交车或公交车出错时他都会从家跑步到学校,看到大汗淋漓的学生像刚洗过澡一样跑进教室,杨老师没有过多的责备,而是心痛和担心,担心他又感冒,没办法。最终,他又住到了杨老师家,每天早晨做完早饭后老师去敲门叫他起床吃饭,晚上给他辅导作业,在他被子里塞上热水袋,还鼓励他锻炼身体,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高考结束,阿吉海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师范大学。离别家乡,告别父母、辞别老师时他深深鞠躬谢意,他的家人感激的说:“你们家是我孩子的第二个家”。

      心灵之家

      在这个家庭里,王晨欢和王一帆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可这两个孩子还从未进过这个家门,他们可能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的影响。这俩学生是杨老师现在所带班级的学生。文理科分班时,大名鼎鼎的不踏实、贪玩出名的女学生——王晨欢分到了杨老师的班级。王一帆有严重的抑郁症,家长不要求学习成绩,只要他活下来。细想深思,杨老师知道,这样的学生主要缺失的是老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为了把他们引向正途,医好王一帆的抑郁症,杨老师发动学生家长,配合自己的“治疗”过程,给孩子温暖,以爱心感动孩子;发动自己的家庭成员,讨论采取的方法步骤,利用校讯通多次单独向他们发出询问,示意老师天天在关注他们,多次进行心灵交流,最终打开了这两个孩子的心结,成绩逐步提升,改变了家长的看法。当听到其他老师评价这两个学生与以前“判若两人”,“不敢想象”等言语时,杨老师更多的是感到了为师者的成就感,当听到电话那头王一帆妈妈语无伦次的感谢话和哭泣声时,杨老师感到了付出后的幸福感;当看到王晨欢父母因为女儿的“大变样”而欣喜不已时,杨老师再次感到小家温馨、大家的温暖。

      假期里,这个家常常“人满为患”,许多学生一住就是七、八天。他们有这个家门的钥匙,进出自如,做饭进餐、洗衣拖地、搭理房间、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歌声、笑声、锅碗瓢盆声,声声不绝;大家里传出的笑声在小区上空回荡,左邻右舍羡慕的说:“当老师真好,有这样的老师之家更好!”

      多年来,他们不知为多少学生娶过亲、送过福、看过月子······这个家已是一个拥有许多学生孩子的最美家庭。

      学生一届又一届,时间一年又一年,他们家为学生准备的卧室从未闲置过。逢年过节,一叶叶新老小舟再次停泊在这温馨港湾里,叙说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回味着每一个感人片段,共同谱写着一页页和谐而美丽的家庭篇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