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青海新闻 > 一项好制度 三把金钥匙――祁连县“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 一项好制度 三把金钥匙――祁连县“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时间:2018-01-18 15:26:47  来源:  作者: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李娜 通讯员 赵地阔 报道)2015年10月,省州县选派72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尤其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转眼过了一年多时间,第一书记和扶贫队员们干得咋样?发挥作用如何?是否达到了组织和群众期望的效果?带着诸多问题,我们专门对祁连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管理、做法以及成效一探究竟。

      刚性约束:“逼”着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下得去

      第一书记合扶贫工作队员走马上任,现实问题是,这些机关干部来自不同战线,大多不熟悉农村工作,有的对农村“水土不服”,沉不下心、扎不下根,有的开展工作办法不多……共性问题凸显,如何帮助第一书记端正态度,让他们真正下得去?

      祁连县委组织部反复酝酿、研究,制定了《祁连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管理办法》,对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工作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召回”制度。

      这项制度对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工作职责和召回程序相当明确。制度规定,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任职期间表现优秀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思想不重视、能力不适应、工作不积极、纪律不严肃、考核不合格等“十不”情形的,可由乡镇党委和扶贫办向县委组织部提议申请,经调查属实后,立即责令召回撤换。

      召回并非一“召”了之,根据规定,对召回人员有相应的处理办法,这些方法既实又严,彻底打消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念头,杜绝“只当和尚不撞钟”的现象。相应的,派出单位、乡镇党委、村“两委”干部也有责任及时发现第一书记在思想、作风、学习、工作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谈话谈心,责任没尽到,也要问责。

      县委组织部把管理办法量化、细化、具体化为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7项具体考核标准,确保考核加分有理由,扣分有依据。同时,制定了记好民情日记、写好调研报告、讲好党课、做好工作台账、公开承诺好事实事、定期汇报工作六项制度,使管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默勒镇扎沙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第一书记郭远斌笑着说,“有制度放在那,咱‘既来之、则安之’吧。”如今他已经习惯了住在村里,觉得自己就是扎沙村人,闲暇时喜欢和村民拉家常,也乐意帮乡亲们跑腿、办事。

      为了让制度落在实处,县委组织部牵头,组成联合督查组,不定期对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督查。制度不是摆设,而是实打实、动真格。于是,原来应付交差的思想转变了,“走读”、“跑校”现象没有了,村民不认识第一书记的现象没有了,对第一书记越来越熟悉,第一书记也越来越融入了农村。

      柔性设计:“扶”着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待得住

      为了让第一书记尽快进入角色和状态,县委组织部结合村域实际,定期对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扶贫方面的培训,并将教育培训纳入本地村干部培训计划,提升工作能力。每年定期组织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进行一次体检,为第一书记办理任职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在任职期间,派出单位发放一定的生活补贴,根据任职地路程远近的不同,每月发放交通补贴,各乡镇党委负责协调解决第一书记的到村工作的食宿和安全问题,让他们踏实安心地工作。

      八宝镇党委千方百计为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不仅在吃、住、行方面解除后顾之忧,还经常召开第一书记工作汇报会,面对面听心声、解难题。

      野牛沟乡边麻村第一书记张才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党支部软弱涣散的原因,提出了村“两委”班子在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党员先锋模范示范作用发挥不够等5条意见建议,制定了《野牛沟乡边麻村后进村转化整顿实施方案》。认真落实“双帮”机制,通过“一对一”、“多对一”形式,17名党员干部结对认亲23户,实现“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海北州委统战部驻扎麻什乡河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贵善同志,从一开始驻村就入户走访,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情况,分门别类为19户49人贫困户“建档立卡”,每到一户他都能和村民们攀上亲戚,坐上炕头,吃洋芋蛋,朴素低调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村民们的称赞,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张队长”。

      从对农村的不熟悉、不适应到逐步融入、以情动人,第一书记实现了从“驻身”到“驻心”的转变。

      科学实施:“帮”着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记干得好

      第一书记在农村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的同时,走上脱贫一线他们又该怎样挑起脱贫攻坚的重担?制度规定,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到第一书记所在村指导工作一次以上,了解掌握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祁连,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不是在单打独斗,在每名第一书记背后,还有他们的“娘家”——派出单位始终在关注与发力。

      八宝镇镇卡力岗村第一书记张绍鹏是省证监局副处长,经过调研,他认定发展旅游是这个村脱贫增收的好点子。通过对卡力岗村一个半月的摸底调查,以及与村干部的沟通交流,了解到卡力岗村村后的拉洞峡景点较适合旅游,但尚未得到开发,知道这一情况后,他积极与原单位协调争取资金开发景点,同时,寻找对旅游开发感兴趣、有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前往卡力岗村参观考察。

      县委组织部围绕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任务,结合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内容,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制定发展规划、争取产业项目……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按照各自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按部就班。

      八宝镇白土垭村村民看着饮用水管道严重老化、街道危墙和村里的垃圾满天飞,村干部急得抓耳挠腮,工作队长刘国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边跑部门,一边跑厂家,三个月下来,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干部罗相说:“这事多亏了张队长!确实是个办实事的,咱村干部跟他配起套来,有干头!”如今,更换羊棚、维修道路、新建村级活动休闲广场都在进行中,干得很起劲。

      祁连县22名第一书记和50名工作队员进农村挑大梁,办实事暖民心,累计办实事好事900余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0余起,建立“党支部+合作社”165个,参与社员2970人,带动贫困户82户,人均增收385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