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宁夏新闻 > 【网络媒体走转改】七旬支宁老人马仲钰:19年连续资助20余名贫困读书娃
  • 【网络媒体走转改】七旬支宁老人马仲钰:19年连续资助20余名贫困读书娃

    时间:2017-04-02 16:33:51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躺在床上的马仲钰老人。

      在泾源县,凡是老一点的当地人,都会认识一个爱管“闲事”的老头子,你踩了广场的草坪他要管,邻里家庭不睦他要管,社区办事不方便他还要管……不仅如此,他还在19年中资助了20多名贫困读书娃。身为教师的他,不仅坚守着1958年从北京来时父亲给他的那句“忠厚传家人读书最为佳”的家训,扎根西北教书育人,而且与身患精神疾病的爱人近三十年来不离不弃,也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就是77岁的北京支宁人——马仲钰。

      1958年,带着父亲给的家训来到宁夏

      2017年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位于泾源县城的马仲钰家中,一进门就看到一幅“忠厚传家人读书最为佳”牌匾端正的挂在墙上。老人的儿子说这是父亲来宁夏时爷爷给的。

      走进里屋,老人躺在床上,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嘴里念叨着:“该开学了,又该给蓝建勇生活费了。”老人的儿子说,春节期间,老人不小心摔伤了,目前无法动弹,只能在床上躺着,但还是不忘他资助的孩子。

      1958年3月12日,“好男儿志在四方”、“祖国每一寸土地都是可爱的”在党的号召下,马仲钰不顾亲朋的劝阻,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跻身于由480人组成的支宁大军中。来到宁夏后,18岁的他拒绝了留在银川的机会,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泾源县任教。临走前,马仲钰的父亲给了他一幅“忠厚传家人读书最为佳”的字画,这也成为他多年来的家训。

      教书育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

      马仲钰自从站上泾源县兴盛乡小学讲台的那一刻起,一站就是四十二年,他将青春奉献给了泾源教育事业,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践行着人生。

      在马仲钰执教的四十二年里,三十年在乡下基层渡过,当时泾源乡下有15所中小学,他在13所中小学工作过。在简陋的乡村学校,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在学生上学的路上,在贫困学生家里、地里到处都是他的身影,他的足迹遍及泾源的山山水水。

      五十多年前的泾源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读书识字有文化的人寥寥无几,上学对于人们还是十分陌生的,为了说服家长让学生上学,马仲钰风雨无阻,到每个辍学的学生家里做工作,为了减轻学生家里的负担,他跟着农民学习编竹筐、编筛子,带着大点的孩子割竹子编竹筐、挖药、打柴步行到什字路、平凉去卖钱,换回学习用具。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先后拿出1000多元为学生购置学习用品,支付学生的医药费,这对于拿着41.5元工资,养活着八口之家的马仲钰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1965年为了给涝池村学生摆九胡治疗摔断的大腿,他东借西凑筹集医药费,最后在万般无奈下,他摘下临别时父亲送他的上海手表低价出售,才凑齐了药费。

      1967年9月的一天,不幸降临,为了给涝池小学建校舍,他带人上山拉木头,恰好他的妻子临产,当他奔回家里找来大夫时,一切都晚了,年轻的妻子因无人照顾而去世,留下了刚出生的儿子和三岁的女儿,怀着无限的歉疚和悔哀,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狠着心将孩子送到了北京亲戚家里。

      照顾病妻不离不弃传佳话

      在马仲钰工作的几十年里,很多北京老家亲戚为他联系好工作,让他回去,都被他拒绝,他深爱着这块土地,深爱着他的学生,他已融入到这里。

      1988年伴随他20年的第二任妻子患幻觉性神经官能症,直至现在未愈,他从未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在泾源提起马仲钰,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北京人,对他有口皆碑。

      “共产党员永不退休,在平凡的岗位上,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要一辈子为人民发光发热”,有着26年党龄的马仲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退休后,成为社区最热心的老党员

      在社区支部里,77岁高龄的马仲钰依然是个积极的老党员,他积极参加协助组织老党员们学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两学一做”学习活动中,总是看到他的身影,他不但积极学习,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还走上台子和年轻人一起参加演讲比赛。

      为了配合社区支部开展工作,及时将党的政策方针传达下去,他主动担当义务宣传员,积极走访其他退离休老党员,鼓励他们参加各项组织活动;和几名老党员组成监督小组,在广场担当义务监督员;汶川大地震后,听说在向灾区捐款后,他主动来到行政中心,从生活费里拿出500元捐给灾区。

      泾源县香水镇扶贫干部陈志琴说:“马仲钰老人生活很简朴,一方面是给贫困学子以经济上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希望把他在泾源县从教经历中积累的经验告诉年轻人,给他们启发。”

      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学子改变命运

      “前两天,曾受到他帮助的学生马晓莲特地带着家人前来看他,在他的帮助下马晓莲不仅读完了大学,如今在海原工作。”像这样因为受到马仲钰资助而改变命运的孩子有很多。

      退休后,马仲钰虽然离开了他的讲台,但他并没有闲下来。他长期支助困难学生,最多的时候同时支助7个困难学生。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他认识了一个为上大学发愁的女高中毕业生,他四处张罗帮泾河源镇东山村的女高中毕业生办理助学贷款,长期资助这位女大学生上大学。

      转眼,春季开学马上就要到了,因意外造成腿部骨折躺在床上的马仲钰老人还牵挂着几个贫困学生的生活费。在一旁照料老人的女儿一直在旁边静静地听,不时安慰老人一定给孩子及时联系把生活费打过去,让孩子安心读书。

      没有多少钱的积蓄,马仲钰老人任教期间拿出微薄的工资为学校购置桌椅、办公用品、安装玻璃,主动帮学生垫付医药费,退休后19年却坚资助了20名贫困学子,只为让更多孩子完成学业。

      马仲钰老人总说,给孩子一个鼓励,孩子知道做好事会有好报,今后还会继续做好事。这样一个一个传下去,做好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宁夏新闻网记者 祁瀛涛 文/图)

    马仲钰过生日一家人合影。(家属提供)

    马仲钰的家训。

    躺在病床上的马仲钰依然关心这自己资助的孩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