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宁夏新闻 > 【网络媒体走转改】农民梁云和他的文化大院
  • 【网络媒体走转改】农民梁云和他的文化大院

    时间:2017-04-02 16:31:35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噼里啪啦……”2月18日上午,当“温暖中国”宁夏新春走基层采访团的记者来到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梁云文化大院时,热情好客的梁云以燃放鞭炮的特殊形式迎接大家的到来。

    梁云向记者展示自己制作的三弦

      说起梁云,在原州区无人不知。单看外表,梁云黝黑的脸上沟壑纵横,与许多山里的村民没有什么两样,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西北农民的粗犷气息,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相貌平平的农民能和文化产生交集。但就是这样一个相貌平平的农民,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农民艺术家。由他创办的梁云文化大院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文化大院正在演出

      今年64岁的梁云从小喜欢唱秦腔和制作乐器,12岁就学会了二胡,后来又学会了三弦、二胡、板胡等乐器,如今,农村帮腔剧团里使用的乐器他样样精通。

      1970年,18岁的梁云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号召大家伙集体出资搭建了庙湾村的第一个戏楼,演革命样板戏。“只要一演出,乡亲们就都围过来看。戏台前站不下了,就站在墙垛子上看。”梁云回忆说。

    十二生肖剪纸作品

      当村干部的30多年间,梁云经常组织村里的“文艺”人演出,演出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丰富起来,秦腔、秧歌、眉户剧、小品、相声、歌舞等,梁云和他的演出队都能担当。

      梁云的父辈从事木匠行当维持生计,受此影响,心灵手巧的梁云也成长为一名能工巧匠。走进梁云的家里,依墙摆放的柜子上放着板胡、三弦等乐器,梁云随手拿起一把胡琴自豪的向记者介绍说:“这都是我亲手做的,这鼓面上的蛇皮也是我自己绷上去的。二胡、大鼓等乐器我都能做,做出的乐器即好看也好用。”

    梁云的妻子朱彩霞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

      在和记者交谈时,表演欲极强的梁云一时兴起,拉起二胡吼起了秦腔。虽然唱腔粗放,但也不乏韵味,他专注的表演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梁云热爱秦腔表演,她的妻子朱彩霞也是多才多艺,乡亲们都称她是“没学历的文化人”。朱彩霞喜欢剪纸、刺绣和农民画,活动室墙上挂满了朱彩霞的剪纸和刺绣作品。她的这些本事,只要乡亲们想学,她就无偿教授。朱彩霞还能亲自动笔创作剧本,平时大院演出的小品《贤良的好婆媳》《生态移民政策好》等均出自她的手,而创作素材都是村里的人和事,这些作品演出后深爱村民喜爱。

    文化大院

      为了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朱彩霞会把自己了解到的惠民政策编排成朗朗上口的唱词让梁云编排成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演给乡亲们看。例如出自大院的小品作品《村支书嫁女》就是要倡导大家不搞高价彩礼,不大摆宴席。这些作品的演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思想观念,推动了当地农村移风易俗。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孩子甚至是年轻人对那些见证着农耕历史的老物件都已陌生。为了留存住农耕记忆,2009年,梁云自筹资金建起了宁夏第一家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收藏了不同年代的农耕用具、瓦塑、剪纸、刺绣、皮影等400多件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完好地传承下去,同时,利用文化大院这个平台把党的富民政策宣传好。”谈起未来的打算,梁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宁夏新闻网记者 杨洲 蒋萍 葛龙 石卿 徐静 胡俊 姜盼 实习生 刘楠)

    文化大院的书法爱好者正在创作书法作品

    梁云展示他家获得的全国文明家庭奖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