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宁夏新闻 > 【砥砺奋进的五年】泾源县:生态优先走出绿色崛起之路
  • 【砥砺奋进的五年】泾源县:生态优先走出绿色崛起之路

    时间:2017-06-12 21:31:49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这里,得享六盘山区最美的风景,绿水青山如画,远离都市喧嚣;

      这里,气候宜人夏季尤为凉爽,是真正的避署胜地和旅游天堂;

      这里,赋予你可以畅快大口呼吸的一切条件,不必担心任何与PM2.5有关的东西;

      这里,保有着宁南山区最本真纯净的自然生态,让满目青山成为实现崛起的关键动力。

      这里是宁夏泾源县,一个被外地游客频频点赞的地方,一个逐渐收获生态建设红利的地方。

      随着近年来“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等一项项颇具含金量的荣誉的加身,泾源这片“藏在深山人未识”的“福地”开始声名远扬,并成为广大游客的梦想旅游目的地。

      泾源县被公认为宁夏境内森林覆盖率最高、人类干扰程度最小,生态系统最具原真性的一块“净土”。过去的五年,泾源县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部署,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生态一体化和林业“六大”建设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宁夏南大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得益于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得益于泾源人的务实勤劳,如今,泾源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泾源县委书记张立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过去五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既感不易又深感欣慰:到十二五末,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0.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4597万元增加到1.4亿元,年均增长32%,四年增长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8.7亿元提高到45.7亿元,年均增长25%,经济发展的总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5万人下降到2.0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9.76%下降到20%,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四大产业全面提升 助农增收后劲十足

      荷花沟鸟语花香,老龙潭清波荡漾。进入六月,位于宁南山区的泾源群峰披翠、山峦秀美、河谷清幽、空气清新,一批批从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游客,尽情享受这里的纯净、清凉和美好。

      五年来,泾源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把旅游、草畜、苗木、中蜂养殖四大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中蜂养殖助农增收。

      泾源县水源充足、空气纯净、灌木生长茂盛,被誉为“天然氧吧”,非常适宜发展养蜂业及蜂产品生产加工。正因此,这里多年来一直有养蜂的传统。为了推进当地群众精准脱贫,五年来,泾源县采取政府支持、合作社带动、村民养蜂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留守老人、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就连许多年轻人也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开始在家乡创业发展。

    老龙潭的清幽美景。

      泾六盘蜂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是泾源县第一家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由当地蜂农冶连荣、马建霞、冶西莲等人共同创办。成立当年,合作社生产蜂蜜50吨、蜂王浆2吨、蜂花粉0.8吨。由于收益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蜂农加入。

      为了推动精准脱贫,2016年,当地政府为7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提供10箱峰,支持他们养蜂增收,一年下来,每户至少收入10000元左右。今年,泾源县计划不仅给建档立卡户提供蜂箱和蜂种,还给其他的蜂农提供蜂箱,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3000万元左右。

      目前,泾六盘蜂业合作社主要采取实体店+微商销售模式,受旅游业发展带动,销售额不断增加。据泾六盘蜂业合作社的总经理马建霞介绍,因为蜂蜜品质好,来泾源旅游的城里人都喜欢带几瓶回去,或自己吃,或馈赠亲友。“我们也在做微商,好多外地的顾客都是通过微信联系我,让我把产品给他们邮过去,这样销路无形中扩大了很多。”2016年,泾六盘蜂业合作社的纯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

    美丽泾源,景致如画。

      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泾源的中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引进中蜂6110箱,养殖总量达到1.5万箱,中蜂养殖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甜蜜产业。

      五年来,泾源县采取“政府配菜、群众点菜、部门上菜”的方式,落实建档立卡户70%以上的养牛、40%的种苗、30%的参与旅游服务、30%的养殖中蜂,户基本达到2项增收致富产业。尤其是通过实施草畜产业转方式、苗木产业调结构、旅游产业抓带动、中蜂产业扩规模,四大产业的发展效益进一步显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胭脂峡瀑布秋色。

      目前,泾源县全域旅游产业开始起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内景区景点免费开放,2016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亿元。泾源的草畜产业和旅游产业一样是该县的明星产业,县委、政府坚持科技引领、市场导向,成功举办三届黄牛节,推动“三个结合”(坚持高端与低端结合、扩繁与育肥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发展思路),实施“三个十”工程(10万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10万吨饲草加工配送中心,10万头优质肉牛保栏目标),2016年肉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其中安格斯基础母牛2万头,牧业收入达到8.96亿元。在苗木产业发展上,泾源经历了市场的考验,探索建立了“小苗上山、中苗培育,大苗上市”的“三个一批”精准造林模式,苗木保有面积18万亩,2016年苗木综合收入达到3.2亿元。

      生态立县处处是景 三位一体扮美城乡

      泾源县城体量不大,但却规划得当,清秀宜人,一个个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开放性公园广场让当地群众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座山青水秀、天蓝林茂的美丽山城正展现着多姿多彩的崭新容颜。

      走进绿色掩映的卧龙山休闲森林公园,满眼是亭台廊榭、小桥流水,净值绝佳。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脏乱差的棚户区。2014年,泾源县投资2100万元实施卧龙山休闲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经过改造后的卧龙山公园,各种花冠树木和常青树将牌坊、凉亭、假山、湖水等小景环抱,景观长廊、下沉式广场、生态休憩长凳等旅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而在主要节点处建设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雕塑和景观小品,更是凸显了别样的回族水乡风情。

    绿色掩映的卧龙山休闲森林公园。

      5年来,泾源县在“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新理念下,突出生态休闲旅游避暑城市定位,坚持大县城、小城镇和美丽村庄“三位一体”,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彩化“六化同步”,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和文明创建整体联动,多姿多彩的园林县城、特色鲜明的旅游小镇、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和“三季有花、四季多彩、终年常绿”的主干道景观,共同筑起了泾源县城乡一体发展的独特景致。

      “择一屋而居,面朝花海,轻风自来。”对于许多忙忙碌碌的都市一族来说,这样带有诗意和画面感的田园生活,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境界。泾源县正在打造的“20公里旅游服务带”(即县城至老龙潭旅游服务带),将成为都市人群寻找“诗意的栖居”的理想目的地。

    美丽的泾源县城。

      在泾源县香水河与泾河交汇处的20公里旅游服务带沿线,记者看到许多大型工程车正在紧张施工,占地320亩的“星月花田花海”雏形已现,各种花卉竞相盛开。与“星月花田花海”一路之隔的是29户歇山屋顶、方窗拱楣式的仿古农家四合院——“星月风情堡”,走进院内,田园之风自然清新,诠释着一种关于故乡的怀恋。

      泾源县旅游局局长张顾杰告诉记者,20公里旅游服务带是泾源县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带依托六盘山、崆峒山两大名山和泾源现有的十大景区、十大景点,大力发展“香水花海”旅游项目。项目将于今年7月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可提供1万张床位、5000个停车位,同时满足2万人就餐。张顾杰对“香水花海”旅游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这个项目正式运营后,每年可为沿线涉旅服务人员实现直接收入6000余万元,同时对泾河、香水河、干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效果。”

    绿化造林。

      五年来,泾源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累计投资161.87亿元,集中实施了20公里旅游服务带、中南部引水工程、国道344线泾源段、泾河源特色旅游小镇等一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7个乡镇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城市绿化美化亮化提档升级,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卧龙山森林公园、盈德商贸城、世纪购物中心等多个城市功能区建成投入使用,城镇化率从22.7%增长至29%。城市公交全线开通,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东西南北全线贯通,实现了“出县高速化、通乡油路化、到村全硬化”的目标,道路油化硬化里程927公里,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

      百姓乐享发展红利 “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孩子上学不收学费、百姓生病先住院后交费、农村孤寡空巢老人就餐有“老饭桌”,“七免一救助”政策惠及全县妇女儿童……五年来,一系列惠民政策的相继实施,让泾源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和发展的“红利”。

    600名中学生齐跳健身操。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近年来,宁夏泾源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3+12+3”助教计划体系,即3年幼儿免费教育,9年义务教育+3年高中免费教育+3年中职免费教育,逐步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特色教育之路,大大提高了贫困家庭孩子的入学率和升学率,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切实感受到教育扶贫所带来的收益和获得感。

      “孩子如今上了幼儿园,早上送晚上接,我在村子周围打打零工就再也不用担心了。”谈起孩子上幼儿园的事儿,泾源县泾河源镇兰大庄村村民兰西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兰西梅家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上了初中和小学已不用她操心,只有小儿子马南还未到上学的年龄,天天需要照顾,有时打工的机会送到了家门口,她也只能望而兴叹。如今,兰大庄村不仅有了幼儿园,而且孩子入托还免费。

      为了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学前幼儿入学难的问题,2016年,泾源县率先在全区实施学前幼儿免费教育,据泾源县教育局局长马志清介绍,当地财政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标准对全县所有学前幼儿补助保教费,并给每个学生每年补助300元学前幼儿教育公用经费。“发展学前教育,一方面,可以解放家庭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务工收入,促进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提高群众的教育意识。”马志清说,今年泾源县将建设11所幼儿园,届时全县乡村幼儿园将达到43所,覆盖全县66.3%的村落,乡村学前适龄幼儿接收率可达100%。

    家门口建起了幼儿园。

      目前,泾源县建立起了覆盖学前幼儿教育、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的“3+12+3”助教计划体系,在全区率先实现了从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无差别、普惠性的免费教育全覆盖。

      2011年,泾源县在全年财政收入仅有2700万元的情况下,率先在全区对县域内农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高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所需费用由县财政按每生每年800元标准拨付学校。2012年,该县又将高中生免费教育助学经费提高至1500元,并将免费对象扩大到在县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就读的所有高中阶段在校学生。

      “对于考上大学的学生,泾源县也给予最低10000元的奖励。对于不想上高中也不想上职高的学生,该县给予4000元技能培训补助,有意创业者则提供5至10万元的贴息贷款。”马志清说。据统计,自2015年起,泾源县70%的财政支出都用于教育。其中,2016年用于免费教育的支出达1000多万元。

    留守老人在村里的“老饭桌”吃午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进入城市务工谋生,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越来越多。目前,泾源县仅60岁以上的老人有14835名,占全县总人口的11.7%。针对农村独居、留守、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的实际,泾源县从解决老人吃饭、精神空虚等问题入手,破解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每天中午,泾源县六盘山镇大庄村的24名留守老人准时来到村里的“老饭桌”吃午餐。自2014年以来,为了让留守老人吃上“一口热饭”,泾源县财政拿出近千万元持续推进“老饭桌”建设,目前已建成运营75个“老饭桌”,今年将实现全县102个行政村“老饭桌”全覆盖。 

      五年来,泾源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民生改善计划,民生支出累计达到62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3+12+3”免费教育助教计划全面实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县城中心敬老院建成运营,农村“老饭桌”达到75家;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互联网实现“村村通”,县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免费向市民开放,全体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五年发展,在改变中前行,收获的是百姓的点赞。面对下一个五年,泾源县早已勾画了发展蓝图。泾源县县委书记张立君说,今后五年,泾源县委、政府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宁夏精神,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加快空间发展示范县、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成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全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六盘山下,泾水河畔,秀美的泾源依靠绿水青山,依靠科学的发展定位,正在加速描绘未来的美好画卷。这一幅洋洋洒洒的长卷,展示给我们的,将是更多预料之外的精彩!(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王雪玲 胡俊/文 视频/马建宁 葛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