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保险信托 > 监管新常态 业内共议险资投资三部曲
  • 监管新常态 业内共议险资投资三部曲

    时间:2017-05-31 09:30:26  来源:  作者:
    对于保险资金来说,当下投资环境或许并不乐观。

    一方面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黑天鹅”事件频频上演,经济贸易和金融风险处于易发期。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监管趋严背景下,寿险行业理财型险种大幅缩减的局面也引发业内对于险资流动性的担忧,如是背景下,保险资金该何去何从?

    针对此,蓝鲸保险邀请业内专家、投资人士共聚一堂,揭秘险资投资那些事儿!

    保险资金“举牌”是对是错?没有保险资金的资本市场又会如何?另类投资崛起,拨开迷雾,背后暗藏何种风险? 2016年,资本市场风起云涌,保险公司为何出现稳健、激进“大小有别”的行为差异?

    来蓝鲸记者训练营,听专家解读,2017年,严监管背景下,险资何去何从。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

    王绪瑾:保险姓保投资不可或缺,强保险市场与弱资本市场矛盾亟待解决

    纵观中国保险投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87年以前,没有资本市场,基本为银行存款,可以称之为无投资阶段;1987年至1995年,保险处于盲目投资阶段,发力所有渠道,形成一些不良资产;乱象之后,1995年开始,以《保险法》的出台为标志,中国的保险业进入规范投资阶段,但由于1997年银行利率下调,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差损;直到2012年10月以后,一系列保险投资监管规定的出台,保险业开始进入完善投资阶段。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投资产品不足、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之下,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由此,探索不成熟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模式,成为行业重点。“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密不可分: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必有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做后盾;发达的保险市场,又以稳健的资本市场为前提”。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表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辅相成,首先,保险投资是资本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保险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是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者,更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其次,反过来看,保险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实现综合盈利。从而,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继而提高承保能力和竞争力。

    “反过来说,现在监管要求保险姓保,这是对的。而保险姓保,首先要做好投资”,王绪瑾解释称,保险要姓保,投资不盈利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派生职能是投资和防灾防损,经济补偿、保险金给付、防灾防损都属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保险姓保的集中体现。而保险投资是增强保险业偿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护被保险人的重要手段。现代保险业往往是承保亏损,投资盈利,通过投资盈利来弥补承保亏损达到综合盈利,而投资盈利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承保服务,因此,保险想要实现基本职能,投资必须跟上,当然值得强调的是,投资是为了更好地姓保,为了更好地做好承保服务。

    王绪瑾指出,目前,保险投资面临着四重矛盾凸显:一是强保险市场与弱资本市场得的矛盾;二是监管制度与三原则平衡的矛盾;三是公司治理与市场要求的矛盾;四是人才紧缺与人才浪费的矛盾。“目前来看,我国仍未区别产寿险资金运用的差异监管”。此外,王绪瑾特别强调,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不成熟,而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必须立章建制,不能搞运动式监管。“经营者要依法经营,监管要依法监管,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王绪瑾表示,英国大法官培根在《论法律》一文中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对于险资举牌,王绪瑾表示,险资举牌、险资投资,是合法、合规、符合国际惯例、符合保险发展自身规律,也符合资本市场内在需求。“在没有险资举牌的日子里,股市是非常不稳定的”,王绪瑾举例称,客观来看,险资举牌其实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投资者投资收益增加,有利于发掘蓝筹股;二是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三是有利于上市公司,一方面增加上市公司融资,变间接融资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促使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对于险资投资的未来,王绪瑾建议,由于保险投资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而变化,因此,我国应当尽快完善保险投资管理规定;对于保险投资监管完善的核心,将是“放松投资方式,控制投资比例”;同时,“完善投资环境与放松投资方式应当同步进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

    朱俊生:险资另类投资快速崛起,暗藏流动性风险需警惕

    近年来,另类投资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险资占比最高的投资渠道。数据显示,近3年来,险资另类投资金额持续高速增长,投资金额由2014年的22078.41亿元增至2016年的48228.08亿元;另类投资占比也在近几年来持续呈增长态势,由2013年的16.9%增至2016年的36.02%。

    对于另类投资金额的快速上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指出,保险行业目前的发展背景推动了险资另类投资配置上行,具体来看,保险资金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险企资产配置自由度提升,同时,保险资金长期稳健的资金特征,都使该类资金更适合投资非标产品。

    此外,数据显示,近两年各险企公布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显示,60%左右的产品利率介于4%~6%,银保管理与渠道费用在1.5%至2.5%左右。以此计算,险企负债端成本高达5.5%至8.5%,部分公司甚至更高。“部分险企资金获取成本持续提高,推动了险资投向收益更高的另类投资”,朱俊生表示。

    如是背景下,另类投资“崛起”。朱俊生表示,所谓的另类投资被称为非标产品,监管部门称之为其他投资,最大特点就是非标准化,利率多少,期限多高,采取何种担保,如何偿付,都由双方协商确定。而这种场外交易产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收益率相对较高;二是流动性较差。

    收益率较高使得险资“蜂拥而至”,重资配置另类投资也有可能为险企埋下隐患。朱俊生指出,部分险企正在面临集中退保以及满期给付的双重压力,此前靠新保单流入补足缺口的模式难以持续。而另类投资交易相对不活跃,变现周期相对较长,且资产和负债错配严重,可能会加剧一些公司面临的现金流临时性不足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整个人身险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入同比减少8.3%,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净增加额同比减少3532.3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出同比增加51.49%;人身险行业满期给付同比增长12.89%;以中短存续期业务为主的退保金同比增长60.17%。今年一季度中,22家寿险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其中主要是资产驱动负债型公司,部分公司流出金额超过10亿元。

    朱俊生提醒,与经济周期和经济环境有关的信用风险同时也在增长,一旦经济不景气出现资金链断裂,债权计划以及明股实债的股权计划有可能会出现信用风险。此外,目前金融行业资管产品或将面临监管调整,也会对保险行业的资管产品有所影响。

    谈到对于保险行业资产驱动负债还是负债驱动资产的争议,朱俊生表示,资产与负债本身应该是相匹配而不是分离的,保险行业应从资产或负债的单向驱动走向双向驱动。朱俊生具体表示,双向驱动就意味着保险行业在面临投资问题是不光考虑投资本身,还要回归到负债上来,这就回到了寿险行业的发展模式的转型问题。

    朱俊生强调,保险是一个风险的集中与分散机制,基本功能是风险保障,如果保险公司重财富管理而轻风险保障就难以构成保险行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朱俊生建议,我国保险行业可以在税收优惠的环境下发力养老险以及健康险,摆脱与其他金融机构简单比拼收益率的模式,在中国养老体系以及健康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高的价值。

    北京东方引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吕晗

    吕晗:险资投资股票配置成核心竞争力,目前布局港股正当时

    北京东方引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吕晗在谈到保险行业发展时指出,历史上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看,监管塑造周期的特征较为明显。多数行业越成熟集中度越高,而从2013年预设利率和投资比例放开以来,保险行业集中度趋势发生了一些反向的变化。数据显示保险行业的集中度在近两年快速下降,大型险企受到了非常强大的市场挤压,中小保险快速突破了原有的竞争格局。

    预定利率的放开为险企进行价格竞争放开了枷锁,市场化竞争渐趋激烈。吕晗透露,大型公司的保单获取成本普遍保持在5%-6%,而一些中小公司在2015年前后的数字超过8%,甚至高达9%。

    决定保险公司行为差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资金成本,吕晗表示,万能险等理财型先中一方面给了中小险企机会,一方面又增加了利差盈利压力。某些大型险企因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和较低的费用率,单单凭借死差和费差贡献了利润的一半左右,在承保阶段就实现了盈亏平衡,投资团队的专业性也使得利差方面优势更强。而对于中小保险公司来说,前两者的贡献恐怕是零甚至是负数,利差要能完全弥补承保亏损才能整体盈利。如是背景下,中小保险必须提高高收益资产股票的配置权重,并且提升股票的收益率。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型险企的股票配资平均在15%-20%之间,而小公司的股票配置有些达到了25%-30%,部分保险公司通过合并其他财务杠杆更高的金融企业报表,来提高自己的总资产规模,变相提高股票配置的实际比例突破监管。

    2017年而随着监管趋严,理财型险种降温,部分激进型险企面临较大压力。吕晗指出,中小保险失去了承保端的快速发展,负债端高成本的压力更大,只能继续寻找突破机会,未来3-5年面临巨大的兑付压力。

    不过,吕晗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小险企会坐以待毙,生存压力会让资产驱动型公司在股权型投资、运作型投资、市值管理型投资方面开展新的尝试,创造新的模式。对于整体市场来说,未来3到5年规规矩矩经营保险是一个重要选择,同时长期来看,股票投资中海外投资成为重要选择,港股通是未来3-5年的重要趋势性方向。

    吕晗指出,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对比来看,A股在三到五年内估值提升空间有限,而目前香港市场仍然能找到PE(市盈率)在6到8倍的公司,这些企业ROE高于15%,期望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

    吕晗认为,投资要看到时代洪流的方向。香港融入内地大经济体中是历史趋势。沪港通-深港通-粤港澳大湾区,都是加速香港融入整个中国经济体进程的一部分,而金融是流动性最佳的系统,融合速度最快。香港股市的多数公司是内地企业,但历史上股价定价却因为资金难以贯通,由海外资金定价。海外投资者因为语言文化等诸方面的不熟悉,只把香港市场作为边缘市场配置,这造成了历史上港股估值低。当前港股通打通了内地资金的购买渠道,内地资金已持有沪港通标的流通股的20%多,定价权正在转移中。未来随着资金的继续流入,以及香港更好的融入内地,同一批投资者,同一片土地上的企业,继续估值相差50%是不可能的。因此认为港股当前正在经历一个2-3年的确定性很强的牛市,按照估值水平看,升幅在30%以上。同时吕晗认为,中期内A股的估值锚金融股估值并不贵,供给侧改革造成的资源品价格上涨提升了前期濒临破产的周期行业的偿债能力,银行坏账风险大为降低,金融股的估值比较难有大幅的下降,A股蓝筹指数在1年内大幅下降20%以上可能性很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