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保险信托 > 2016商业保理入行企业暴增 相比融资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 2016商业保理入行企业暴增 相比融资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时间:2017-01-10 06:09:15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侯潇怡 北京报道本报记者 侯潇怡 北京报道

    商业保理并非新生事物,在欧美国家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早已形成完善的体系。但在中国,却仍是一个年幼但成长速度惊人的新生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取的《广东省商业保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6)》显示,自2012年启动试点以来,目前深圳前海已集聚我国超过80%商业保理企业,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家增至2016年底的4000多家。2016年前海商业保理企业新增注册数是2015年的2.5倍,环比增长152.32%,新增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但从体量来看,截至2016年11月底,列入统计的3800家深圳前海保理企业业务量约1100亿元,融资保理余额约450亿元,与庞大的企业融资需求相比仅是沧海一粟。

    繁荣以外的四种“痛”

    “2年多以来,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保理公司的感受,我想这个字会是‘痛’,不断升级带来的痛。”滇中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栗在2017年中国深圳商业保理年会上坦言。

    栗表示,保理企业的第一个痛,就是核心企业占有优势地位,不愿意为保理公司确权。我国有十几万亿的应收账款,但是保理业务仅有几千个亿。

    深圳前海道胜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孙才厚表示,让核心企业给保理公司确权确实存在难度,除了核心企业强势和流程繁琐以外,核心企业也担心是由于自身拖欠应收帐款导致下游企业再去融资,会影响其商业信誉。目前通常做法是,采取邮政送达确权方式,一但融资企业违约,保理商可以走司法程序。

    栗表示,商业保理的第二痛是资金之痛,保理企业融资困难。“目前滇中保理2016年末接近36个亿的资产全部是通过股东借款而来,资金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其他投资者的青睐。”若银行授信能逐步打开,融资成本将更低也更快捷。

    但恒泰证券金融市场部高级经理陶诗培对保理企业融资提出了创新看法,除了传统针对保理公司存量业务的证券化业务外,还有反向保理模式――基于核心企业的资质申请储架制,市场给核心企业一个大的授信,每次申请授信时资产还未形成,在这个储架额度项下,每次形成资产再发行。目前可以做到2个月的时间操作完成授信,每次发起控制在3-5天之内,在发行之前才需要形成保理资产,大大减少保理商的压力。

    第三个痛来自税制改革,营改增把一些很优质但收益很低的资产挤出了业务范围。“2016年,滇中保理因为‘营改增’的影响,大概失去了六十亿的发生额和十几个亿的余额。”栗表示。

    栗还指出,第四痛是商业保理必将面临行业间的恶性竞争,现在已有苗头。“一些企业在改善供应链中得到好处后,就不断压价,一些保理企业也开始采取价格战。”

    降低应收账款需求高企

    “商业保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6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突破12.9万亿,商业保理现在仅仅做到5千亿。”原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温再兴表示。

    社科院研究报告显示,非金融企业的负债占GDP的比例在2015年底达156%。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韩家平估算,2016年非金融企业的负债占GDP比例应接近200%。

    “为什么企业要借这么多债,是因为有过多的应收账款。因此要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必定要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加速应收账款的流动,在这方面会提供给保理服务一个很大的机会。”韩家平指出。

    目前,国资委要求央企的应收账款年末数不能高于年初数,发改委提出,应收账款高于一定比例的企业不得发债,这些政策也将有利于商业保理行业发展。

    “但在《商业保理企业管理办法》尚未出台,行业监管还缺乏规范指引的当下,总体来看规范和发展并重,这是商务部主导的一个思想,认可了‘宽建严管’或者叫重视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思路。”温再兴表示。

    “现在监管最担心的是出现系统性风险,特别是一些非法集资当中出现的问题。目前风险主要表现在,从事这项业务的企业经营不善被迫关停。至于系统性风险,更多表现在P2P方面,把应收账款放上网进行融资,一旦把握不好,有可能造成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温再兴补充称。

    天津保理协会会长张涛认为,商业保理行业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因为行业特性决定,其最大的挑战不是扰乱市场,而是自身的生存问题。“保理是一个放贷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集资的过程。保理企业把钱放出去,收不回来,倒霉的肯定是它自己。行业能不能发展,企业能不能存活、发展壮大才是挑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