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保险信托 > 降彩石:绿色保险服务新发展格局
  • 降彩石:绿色保险服务新发展格局

    时间:2021-01-26 10:52:21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起步较早。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的通力协作和扎实推动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也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30・60目标”。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如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30・60目标”,更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和本刊特别组织专题,邀请多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部门领导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降彩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期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举措。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市场化风险管理手段,绿色保险在贯彻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中应找准发力点,发挥好比较优势。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叠加国际环境的错综复杂性,在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上,要求递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提升以往的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在这一事关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时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问题挑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包括绿色发展在内的新发展理念,将其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国内大循环中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寻找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动力,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新要求。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全球大背景。为积极践行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我国将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在12月的气候雄心峰会上,更进一步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具体指标,宣布了到2030年要达成的目标值。应对气候变化在时间进度上的紧迫性和工作任务上的艰巨性,同样要求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脚踏实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在把握新发展格局构建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这些新机遇包括:一是创新绿色科技。畅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经济循环离不开绿色科技创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新的绿色技术产业化规模化的应用。二是建立绿色供应链。畅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国民经济循环,要着力从推动绿色发展的角度,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三是促进绿色消费。注重需求侧管理,培育和发展绿色消费,对推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四是推动城乡绿色发展。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创造巨大需求,也提升有效供给,城乡绿色发展对于助推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具有突出作用。五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于企业、产业来说是一种转型的挑战,对于民生来说则意味着稳就业的压力,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与之相伴的社会风险,促进更充分就业,化挑战为机遇。六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新发展格局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要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就是努力的一个方向。

    绿色保险发挥独特作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在加快助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绿色保险六项机制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目前国际上对于绿色保险没有统一界定。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保(601319,股吧)财险”)按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的要求,依托多年实践,研究提出界定绿色保险的“3-3-7”框架。第一个“3”是服务三大方向,绿色保险作为服务绿色发展的保险解决方案,致力于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第二个“3”是囊括三个板块,包括绿色保险产品、绿色保险服务和保险资金的绿色运用。“7”是七类绿色保险产品,包括环境损害风险保障类、绿色资源风险保障类、绿色产业风险保障类、绿色金融信用风险保障类、巨灾或天气风险保障类、鼓励实施环境友好行为类、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类。

    绿色保险赖以发挥作用的机制可归纳为六点。一是稳定机制。保险事故发生后,提供保险赔偿,稳定客户的财务状况。二是利益机制。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要负责赔偿,因而有足够动力为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而努力。三是整合机制。保险公司积极动员各种力量,整合服务、科技等资源要素,为客户做好风控等增值服务。四是增信机制。保险公司通过偿付能力支撑的赔偿承诺和有效的风控服务,增进绿色环保行为的信用。五是联动机制。保险同其他金融板块及相关各方联动,促进信息共享,服务社会多元共治。六是激励机制。为实施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等环境友好行为的投保人,提供费率优惠或权益增进。

    绿色保险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实效。“十三五”期间,到2020年10月底,中国人保财险通过提供风险保障和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保驾护航。

    风险保障方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提供580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9700万元;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累计提供20.95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3亿元,助力化解环境损害风险。森林保险累计提供3.62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44.5亿元,助力维护绿色资源安全。太阳能(000591,股吧)光伏组件长期质量与功率保证保险累计提供522亿元风险保障;风电设备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累计提供6550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4555万元;首台(套)保险为清洁能源装备、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43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5亿元,有力支持了国产绿色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护航了绿色产业发展。巨灾保险累计提供2.34万亿元风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7.04亿元,发挥了保险平滑灾害所致财政波动风险的机制作用,助力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贷款保证保险为绿色企业增信,帮助企业累计获得融资5.13亿元,累计支付赔款277万元。

    保险资金运用方面。截至2020年10月底,从存量看,公司的绿色投资规模为64.8亿元,其中,债券29.47亿元,非标债权投资33.4亿元,股权基金1.93亿元。

    绿色保险助力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稳步推进。中国人保财险扎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沃土,通过强化机制建设、落地产品服务、探索模式创新,加快推动绿色保险支持地方绿色发展。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服务试验区工作。全程参与各试验区建设方案的制订,协助论证试验区绿色保险工作内容。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开展多层面战略合作,成立多层次工作机构,在浙江湖州、浙江衢州、江西赣江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广州花都区等地,陆续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接,挂牌成立绿色保险产品创新实验室,整合资源要素,增强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联合各界力量开展绿色保险研究,论证提出因地制宜的绿色保险解决方案,拓宽支持地方绿色发展的思路。

    二是落地产品服务,支持地方绿色发展。自各试验区设立至2020年10月底,中国人保财险在试验区内稳步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森林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养殖保险等产品服务落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为1442家企业提供超过709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赔款超过1090万元;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估服务11814家(次),发现环境风险隐患28660个,给出改进意见28219条。森林保险累计承保森林2546万余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50亿元。与无害化处理联动的养殖保险累计承保生猪840万余头,处理病死猪288万余头。

    三是探索模式创新,增强支持地方绿色发展的力度。在湖州,首创“保险+服务+监管+信贷”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新模式,助力企业环境风险减量管理,该模式荣获“2019年度湖州市绿色金融创新案例”;与政府部门共同发布全国首个环境污染责任险市级地方标准,为绿色保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成立“绿贷险运营中心”,与多家银行开展绿色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合作,放大金融行业的协同效应;首创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保险+服务+科技+信贷”模式,发挥财政补贴、信贷优惠、保费杠杆等机制作用,为建筑企业提供事前信用增进、事中风控服务、事后损失补偿的全方位保障,是湖州作为全国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一项创新,该模式荣获“2020年度湖州市绿色金融创新案例”;与交通管理部门共筑保险参与交通治理的新机制,解除电动车绿色出行的安全后顾之忧,得到公安部交管局、省政法委的认可,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衢州,首创养殖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助力源头解决病死畜禽的环境污染,得到国务院、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首创“安环保险”模式,助力安全生产与环境风险综合治理,联合清华大学建立“安环云”风控平台,增强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推动绿色保险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如何把握新发展格局构建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对于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保险业应在贯彻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策部署中,找准绿色保险的发力点,发挥好绿色保险机制的比较优势。

    一是助力绿色科技创新。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支持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环保技术装备、绿色农业等领域发展,保障安全、质量、性能方面的风险,为绿色新技术的落地推广保驾护航。利用保险业丰富的服务场景,主动应用绿色新技术,助力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在风险减量服务中运用新的环境风险防控技术,在理赔环节推广运用绿色建材、绿色零配件等,发挥好保险的市场优势。发挥保险资金体量大、长期性等特点,投资适合的绿色科技创新项目。

    二是参与绿色供应链金融。利用贸易信用险,承保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增进绿色供应链底层交易的安全性,发挥增信机制,创新保单增信融资模式,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畅通绿色供应链。沿着绿色供应链,与关键节点性企业合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产品提供风险保障,提升互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

    三是支持绿色消费。通过保障绿色产品的安全、质量等风险,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促进新产品的消费,如创新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产品,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动力。发挥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地理标识保险的增信机制作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绿色保险助推交易成本降低,提升绿色消费品质。通过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发挥激励机制作用,促进消费者选择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如创新基于里程的车险,将保险费与行车距离挂钩,激励绿色出行。

    四是助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加大绿色建筑性能保险推广力度,为绿色建筑的预定星级目标与实际评定星级之间的偏差风险提供保障。在开发建设前,打通保险公司、政府和银行等主体之间的信息互通,让项目更好地获得政府政策和金融资源的支持;在开发建设中,聘请绿色建筑风险管理机构为企业提供风控服务,预判绿色建筑性能指标设计的可落地性,识别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绿色性能指标与设计之间的偏差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在开发建设后,针对绿色建筑项目评价结果出现的偏差情况,通过绿色改造和货币化补偿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善后解决。

    五是护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面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所带来的稳就业压力,围绕新就业形态,创新研发相关保险,为新就业形态人员提供职业伤害等风险保障,降低转型带来的社会风险。

    六是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保险业的海外服务联网优势,与相关机构合作,对于“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风险和巨灾风险,创新绿色保险解决方案,结合项目需要,探索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发挥保险资金体量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匹配资金需求,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 张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