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保险信托 > 商车费改系统切换:风险识别+定价能力将成“风火轮”
  • 商车费改系统切换:风险识别+定价能力将成“风火轮”

    时间:2016-06-28 11:53:00  来源:  作者:

    商业车险费改在全国已大范围铺开,据记者了解,北京作为第三批试点地区已于6月24日晚完成商车费改新系统切换,而全国系统切换也已完成或在进行中,未来产险公司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将成为差异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商车费改也给大数据+车险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从人定价和从车定价将更合理的结合,所谓的UBI定价从更深的层面来讲,是驾驶行为的因子切分,一家财险公司人士曾在和记者交流时分析,“车险竞争最核心的是客户,如果哪家能拿到一手客户的真实信息数据,那将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

    而所谓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目前在商车费改中可体现在几个可自主的相关系数中,而在这些系数背后,则是险企如何获取大数据、运用大数据以及实现风险筛选、定价的过程。

    险企差异化差在哪儿?

    商车费改推开后,大家最关注的是同质化产品竞争会否发生变化?市场化的产品差异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近日,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此次商改方案,将多险种投保、年平均行驶里程、特殊风险三个系数调整为两个保险公司可根据经营情况灵活使用的自主系数,分别为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

    商车费改系统切换:风险识别+定价能力将成“风火轮”

    根据保监会要求,两系数可选用的区间均为0.85至1.15,在具体业务定价时使用也相对灵活。李晴进一步解释:“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根据其渠道获取成本、经营情况、渠道战略、市场发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差异化确定渠道系数;同时,基于其核保定价原理,将车险业务按照风险分类,根据成本控制目标的需要,调节自主核保系数,以控制各版块业务的成本;两个系数结合使用,充分体现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

    此次商车费改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主要有车险价格、责任保障范围和赔付范围,其中主要是定价规则的变化,商改后用来决定车险价格定价系数是NCD(无赔款优待系数)、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及交通违法系数,另外五个方面如下。

    商车费改系统切换:风险识别+定价能力将成“风火轮”

    说来道去,费改之后险企的差异化主要在哪儿呢?此次商改只是我国商业车险改革规划的初步阶段,各保险公司使用的都是由保监会审批通过的行业示范条款,对于大多数车主来说,《机动车综合商业条款》中规定的4项主险,11项附加险,其所规定的保险责任是一致的,在产品设计上不存在差异。主要的差异则体现在产品定价上。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对于双85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优质业务上,在高风险业务的定价上则会体现差异。导致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各公司发展规模、经营情况、经验积累不同,在风险分析时可用的数据、市场竞争时可用的利润空间、核保岗位风险分析能力的差异。而对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如果各公司产品和价格完全一样,服务则是各保险公司间进行客户竞争的主要手段,也应该是消费者所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就未来创新的发展方向,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商车改革尚在起步阶段,短期内平稳过渡,在监管要求的范围内使用自身核保定价思路,通过两大系数去加大业务筛选。同时为下一步产品创新做准备,在行业全面型、基本型产品原则下丰富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探讨新的商业模式和风险筛选抓手。”另据记者了解,对于风险识别的能力将主要体现在自主核保系数项中。

    大数据+车险下一步

    商车费改的另一大亮点就在于给车险的玩法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在这个“兵家必争”的领域内,无论大小、无论中资外资、无论传统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都在筹谋着如何分得一杯羹。

    6月27日,就费改后差异化定价的问题,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健康险事业部CEO袁颖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从2014年以后,我们就引进了安盛全球的定价系统,这其中包含的变量因子非常多,我们相信随着商车改革逐步深入推广,这些因子都会逐步放开给走过市场使用。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你能够从什么样的渠道得到可信赖的数据、怎样精准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最终可以反应出你的定价,以及通过定价给客户最后的实惠。”

    大数据+车险的玩法方面,袁颖晖也介绍了目前和第三方合作的两种模式,一种是“从第三方获取数据,比如说针对具体客户我们选取6至8个变量如年龄、性别、职业、是否有固定的停车位、以及对哪些话题比较感兴趣等,把变量数据拿来和我们自身的数据做一个结合。”

    第二种模式是,“我们将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公司,他们可以在他们的自己的数据中间做匹配,通过结合我们的数据模型,也可以使我们在这部分客户中去做非常精准的画像,对客户做出精准画像以后,我们会看到我们的定价单可以有什么样的改进,透过定价端的改进来看怎么样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

    实际上,UBI只是大数据+车险中的一种玩法。另以保车险(众安、平安联合车险)为例,则是以合作共保的形式,依靠双方大数据资源,以OBD(车载诊断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多通道场景式理赔服务体系等创新技术为驱动,力图将差异化定价和精准服务等未来车险概念变为现实。

    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创新产品的设计,保车险相关负责人称,会继续做一些数据积累和小规模的尝试,尤其是在综合金融的方向上,会努力提高车险的交互频度。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仍放在基础搭建上。相信随着监管方式、方法的改革,互联网车险挖掘数据、个性化定价的优势也将逐步显现,而提前布局基于使用量和车主使用习惯的UBI(可实现一人一车一价)的车险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这部分市场,此前人保、平安、太保等就均有涉及,而据记者了解,安盛集团也在2015年时就推出了一个APP应用“安盛驾驶(AXA Drive)”,目前这个APP暂时还没有跟车险直接关联,它主要还是对驾驶行为做一些判断,会判断驾驶员在加速、刹车、转向等几个参数,并进行评分。而目前市场上与车险相关的互联网保险创业项目也大多属于此类,以APP端口来记录驾驶行为习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