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先苦后甜 顺势而为-债市投资市场投资策略
  • 先苦后甜 顺势而为-债市投资市场投资策略

    时间:2017-12-14 15:42:51  来源:  作者:
    QQ总

    谢谢主办方,非常荣幸参加这个活动。刚才李总讲到确实我在9月写过债券市场最后一跌的这个观点。我觉得会跌的时间比较长,我换了一个标题,叫先苦后甜,反映了对明年市场找到一个利率的上限。但是短期而言,我们觉得还是应该顺势而为,短期的势我觉得还是调整的压力,基本上是这样的观点。

    第一个问题,市场的回顾。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搞清楚从2016年四季度以来这么大一拨熊市到底市场犯了什么错误,包括到现在大家还有一个概念,认为本轮的债券市场可能脱离了基本面。如果我们认为经济和通胀是基本面的话,我觉得应该没有脱离基本面。很简单,如果你只看CPI确实通胀不高,但这轮的PPI已经起来很久了。所以名义GDP已经超越了2013年到2014年的水平,那时候十年国债是4%以上。所以从基本面来说,我觉得也能得出债券市场应该调整到3.9%到4%的位置。今年整个金融监管是影响债市的核心因素,这跟政策有关系。但是我们也要问一下,为什么2016年上半年央行不紧缩,是因为当时经济相对比较差,或者说没有那么好。正是因为经济的相对比较稳定,甚至出现了些许复苏,给央行敢于调控金融问题的基础。所以债券市场没有脱离基本面,甚至年初大家的希望是经济前高后低,经济下来后央行就会放松,我们看到经济也没有下来。所以当我们在讨论2018年的时候,首先要把2017年发生的事情,2017年犯的错误大家要讨论一下。我们认为经济决定债券市场,这个逻辑永远没有错,但是我们看到的经济,和央行看到的经济,和监管看到的经济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要问这个问题。可能并不一样,这是我觉得过去带给我们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当然,更多需要关注未来。就像2017年年初在讲的时候,2017年不是2016年的结束,是2016年四季度的延续,延续的是强监管。监管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前几天十个股份制银行加上七个国有大银行,对于资管新规表达了很大自己的想法。我自己读了这两篇文章,我觉得很明显,如果资管新规真的严格执行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分析远不如那些银行讲得那么详细,但是压力也会是很大的。我是两个维度,第一资管新规会影响什么,第二到底监管有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大家看了周末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声明,应该没有太多讨价还价的余地,唯一可以讨价还价的可能只是在执行的过渡期有点,这是从我们的理解。我们的角度,资管新规会长期而言颠覆我们对过去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一切,因为这是纲领性的文件,不能指望它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问了一些人,这个资管新规至少没有违背现有的所有凌驾于它之上的法律,《宪法》,包括行业的规则。所以我想,为什么在股份制银行里面会反对,甚至讲的这个资管新规不具有法律意义,我觉得是错的。这些监管出台一定是融会贯通的。第二,强调了所有的监管一定是统一的标准,未来银行不需要通过资管放大杠杆,所有机构的标准都是一样的,甚至我们可以看到非标,以前叫标准化资产,也就有了非标,后来又弄出非非标,非非标到底是非标还是标?所以未来一定会明确。现在的压力就是净值化,现存的业务中如果按成本化估值你觉得赚了很多钱。净值化的管理一定要做下去,否则如何打破刚性兑付?

    净值化的第二个,规范资金池。提到了单独建账,建立管理,单独计算。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大银行可能有系统,小银行没有系统,都是一个池里面的。包括期限错配,包括我们看到的现在很多券商发的结构产品,你能够规避资金池吗?很明显就是个旁氏骗局。最后穿透的监管,因为讨论所有的业务,如果去证监会讨论资管的产品很简单,你去证券业协会,去调数据可以很清晰。但是我们银行的产品很多都没有严格的登记,没有严格的穿透的监管。所以我如果把这些东西做下来,相信很多人要失业。因为它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过去做资管业务,过去的业务大家都很清楚,未来的标准有多少机构能达标,那17家银行的反馈就知道了,很明显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如果纲领性的文件都这么严格,你能指望细则更松呢?

    如果我们的业务都按照资管新规做了规范,做了调整之后,我相信确实能促进市场。但未来大家要面临很长一段时间,按照资管新规要求做的调整。这会存在几个问题,第一个是过渡期。监管给了过渡期。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客户会不会给你过渡期?不会。明年正式执行这个规则的时候,当你发现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的时候,老百姓(603883,股吧)认不认识?不认,马上负债就没有了,你买的资产都是长期性的,这时候给你过渡期没有用,因为你马上就会出现流动性的问题。包括给券商的集合产品也给了过渡期,2019年6月份,银行什么时候会赎?2016年的二季度、三季度是券商产品大规模发行的一年,2017年二季度、三季度很多银行被动续了,如果银行不赎,要等到2019年6月份。所以我相信明年二季度、三季度,不管池子里面到底是赚钱还是会钱,券商的集合产品规模一定会缩小。因为客户不会给你过渡期,所以过渡期没有什么用,因为理财产品是滚动发行的。今年我们已经看到了理财开始萎缩了,当然今年萎缩的是大行的同业,因为大行讲政治。但是中小银行的同业还在扩张。如果市场不去主动的监管约束你是能扛住的,就是倒挂。但是当有一天监管不让你扛的时候,你怎么处理资产和负债的倒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说这次妥协了,我们按照过去的模式会有更大的风险,监管想的是到底长痛还是短痛,我觉得按照现在我们对政府的理解,我觉得不太可能妥协。所以做好长期业务调整的准备。这是监管未来核心的因素。

    再说经济,我们也认为确实债券市场不能脱离基本面,什么时候基本面决定性一定是对的。但是变化的是我们对经济的看法,变化的是我们对经济的标准,变化的是政府对经济的看法。首先我们认为明年经济有向上的动力,也有向下的压力。向上的动力第一点来自于政治周期的更替,地方政府换届,他想做业务,自然有经济扩张的冲动,这点我觉得应该压力不大,因为这届政府对经济的诉求没有那么强。当中央政府不希望快速的经济增长来损耗我们的资源和环境,把我们的地方政府的杠杆弄的太大,一定会约束地方政府融资的行为和投资行为,所以政治周期的跟进会有一个向上的支撑,但不会那么大。

    第二点是实打实的,确实看到了从2016年外需的改善,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今年的出口还是非常不错的,而这点基本上跟我们没有关系,外需改善是因为美国人、欧洲、日本在改善,这种是外生的。第三点回到国内,其实我们对经济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我们看到了经济中确实出现了很多好的迹象,我们就说消费。我们看到了网上消费每个月都是30%的增速在增长,我们也看到了快递已经深入到了农村,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发达激发了很多农村人消费的动力。昨天我去浙江出差,我看都有很好的车。我想讲的是我们确实面临经济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平稳。这几年如果你看经济,你发现真的很平,政府要6.9%就是6.9%。逻辑而言,过去中国经济出口是一个波动比较大的,工业波动比较大,投资波动比较大,消费比较稳,现在慢慢消费很大一块东西成为经济的主体之后波动不大,因为取决于老百姓的收入,这是消费比较稳定的。当然中国经济会稳,因为大头是消费决定的,工业的波动不是那么稳了。所以经济决定债券市场永远没有错,但是过去看经济看工业、投资、出口,现在更应该看消费。因为消费已经占据了中国经济大部分的动力。

    再回到我们的消费,在金融街(000402,股吧)吃饭中午不订位置就没有位置,这是我们看到好的东西。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不好的,这里面更重要的,我们看经济怎么看真的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政府怎么看。十九大说得很清楚,未来经济要讲求质量,不要数量。当政府都不强调经济要到7%以上的人,我们做债的人不要操心,大家还是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过去中国经济从8%到7%政府会慌,过去是趋势管理。现在是区间管理,我们更关注的是数字背后代表的意义。我们看到这几年,至少从去年到今年,过剩产能行业业绩的改善,去年大家不敢玩产能过剩债,今年有了,因为业绩改善了。我们看到价格从通缩走向了通胀,这肯定是经济复苏的表现。包括就业的稳定,同样看到了房价的飙升,所以当这些微观的指标告诉我们经济出现了改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政府不再强调经济要那么高的增速的时候,主动在调控经济的时候,经济增速往下掉,我们的货币政策不会放松。中间的变量现在不存在了。

    我们也认为明年经济肯定有下行风险。第一个是房地产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政府不希望它涨,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这是政府调控的风险。在这个风险下,我认为北京、上海、深圳,和周边的城市问题不大。但是三四线未来的房价会具有很大的压力。很简单,他没有二手房市场,有一天当你抛出去的时候根本没人接盘。三四线城市有多少城市有链家,有链家的地方才会有二手房市场,咱们都是做债券的,我发现我的客户趁着房价涨的时候,在三四线城市的房子卖掉,在北京周边买房子。你们都是在当地属于有钱人,你们肯定懂宏观,你们手里肯定有五六套房子,我想问一下,你在河北的小城市有房子没有用,以后没有用。现在在利率高点全卖掉,可以在北京周边买。未来你们做债券本身的眼界很开阔,你的孩子不会在那个城市,要么出国要么在北京上海。回到市场,由于政府调控,所以我觉得未来房地产市场应该有下行的压力,但是这个东西是政府主动调控而为的,政府可以控制它的节奏和速度。

    第二个下行压力是基建,因为内蒙古地铁被暂停,是标志性的事件。说明政府已经注意到地方政府过度强调业绩和做基建,隐含了巨大的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和杠杆风险。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要把它拍下去,所以未来基建也会下降,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风险。

    第三个风险,我们也承认利率的上行从长期来说会导致经济的下滑,但为什么今年利率上升这么多,经济还不错?因为上行了是新增的债务,存量的没有变。国开行说成本受不了,国开行今年的成本是去年发债的成本,去年发债的成本是3出头,他明年才会有压力。国开债现在是4,跟他没有关系。从长期来说伴随着新增债务不断的发行,确实融资成本会上升。到底现在的融资成本的上升是不是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了,我们想个极端的例子,企业很明显喜欢通胀,通缩的时候贷款利率很低,企业连钱都赚不了,还在意贷款利率有什么用呢。通胀的时候确实贷款利率很高,因为央行要加息,但是他的收入上升更快。如果一个钢铁企业从银行贷100块钱,他造了钢铁,钢铁价格涨了一倍,那就赚了100块钱,就算利率从5%上升到10%,他依然赚钱。所以利率上升的阶段,如果是通缩阶段其实是很差的,如果通胀的阶段至少对钢铁煤炭企业盈利非常好的,所以他根本不在意成本的提高。当然我们承认如果更多的债务不断的更新,新增债务的成本确实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下行的压力,但是压力依然可空。上行的压力是外需,是我们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决定的。下行压力是房地产基建,这是政府可以控制的。至于做利率,正是一个相对不太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觉得明年经济应该相对比较稳定,也许读数上会下降一点点,但不会引发货币政策的放松,这是监管主动而为的调控市场。

    通胀,我觉得明年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客观来说前几年PPI起来,大家不太关注,从来没有人说十年国债去看PPI,但是PPI非常重要,因为PPI是经济的指标,也是通胀的指标。cpi1.7%你觉得有点低,但是10年国债和5.8%的PPI相比是倒挂了。所以明年的问题在于CPI可能会起来,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油价起来了影响很大,如果国际油价到80块钱,你们就要承受8块钱以上的油价,对所有的产品有很明显的影响,运输、交通、出行,都有影响。第二点是基数很低,明年会被抬高。第三点PPI向CPI的传导,很多人说没有这个传导,钢铁价格起来,煤炭价格起来,可能很多下游的纸的价格在起来,酒的价格在起来,装修装璜、出行成本起来。现在政治局会议也讲了三个任务,去金融,精准扶贫,环保。环保还要做,意味着供需可能还是由于大宗产品跌不下来,当PPI在高位持续的时间越长,会对下游的传导越来越明显。所以明年的CPI拍着脑袋算一下,2.5%到3%中枢水平,央行货币政策不一定加息,但是市场有加息预期。

    第四点是流动性,2016年7月我说要给交易员加工资,一个机构如果流动性管不好,就没钱买债。我看一下我们的部门最忙的是流动性管理资金交易员。大家都借钱,所有的流动性都是央行决定的。我觉得央行明年下半年有可能会适度放松。其实2013年、2014年就已经看到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开始金融监管的时候一定是总量收缩,银行只能管总行,银监会没干活。2014年银监会出台了很多的政策限制非标,央行想既然银监会干活了,我就货币政策松一下,不需要通过总量的紧缩达到目的了。今年也有可能是这个逻辑,先是从2016年四季度,银监会补监管的漏洞,所以银行和银监会都会紧。到明年,当真正的银监会很多的细则落地之后,即使央行把钱放的很松,你也没有能力,也没有空间的时候,央行确实可以适度的把流动性放松一点,当然那是明年的事了。现在是银监会在打你,央行也在打你,这个阶段是最难受的。这比之前银监会不管,央行管更难。

    我们会关注有没有更便宜的钱,现在没有很多超越央行之外的基础货币的投放,因为没有外汇占款。很多人今年犯了一个错误,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外汇占款会多,但是没有多。因为大家出去玩你只去美国吗?不一定,你要去欧洲要花欧元,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有多少用呢?现在去欧洲留学的人已经超过了去美国,去亚洲旅游的人超过去美国旅游的人,所以你要对欧元和日元升值。现在的钱是央行给的,央行给的2.45的钱你拿不到,当大行把这些钱拆出来的时候,就不是这个价格了。你自己主动找钱,你依然倒挂。所以我想到在这里面我们没有能力,当你流动性还是按照分层投放的时候,小银行真的没有能力,我们非银更惨了。

    明年的看点在哪儿?公开市场加息。因为金融杠杆也有约束,一定要把金融杠杆的成本抬高,就是公开市场的成本,就是回购率。明年我觉得还会加。美国会更快的加息。现在美国是负利率。所以明年比较大的压力,今年美国加一次,明年加四次。中国至少加三到四次,1年MLF要到3.5到3.6,十年国债能不能跌破3.6是个问号。除了美国加息之外,加拿大、英国也在加息,亚洲韩国已经加息了。我们前期做了很好的统计,韩国加息之后没过多久中国就会加息,所以有这个压力。贷款利率会不会加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有可能会加,没加也没关系,反正大家水涨船高。

    MPA也是限制信贷配置的,未来中小银行靠什么,2006年靠的息差,不用做表外。2011年做规模、做杠杆,现在做不了,只能又回到息差。未来真正考验大家投资,现在很多人想中小银行怎么办,我觉得大家和大银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你能找到便宜的钱,你能做高收益的资产,比的不是渠道。所以很多人老是想我去做零售,问题是你有零售的经验吗?因为零售蛋糕就那么大,你多了人家就少了,凭什么你会多。所以未来资管新规出来,我们真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大家依靠我们的智慧,把资管行业,把债券市场从体力劳动变成脑力劳动,相信在座的人都有优势。让没参加我们会的人失业,因为他们没有学习,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我们华创有良好的投研给我们今年的业务扩张的机会,当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赚钱,你觉得银行会找我们做业务吗?当然不会,他会找中国最好的券商,因为出了事他会跟领导说我找中国最好的券商都出事,你能怪我吗。但是去年到今年的熊市,是不是好券商做得好?真的不是。但是我们要依靠我们的投资研究能力,这是我们唯一能够跟大机构比拼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熊市对我们小机构来说真的不是坏事,我觉得这是我们自己的感触。

    前几天十年国债上4%以后,2015年以来参与市场的小朋友确实没有见过上4%。再想想4%为什么具有合理性?就是看资金。我们现在的资金七天回购2.45%拿不到,想想历史上的而言十年国债和7天回购的均值是110bp,最低点是50个bp。去年的十年国债七天回购2.65,2.25,历史上最低就是40到50个点,现在为什么不能是4呢。第二个是CPI,一般历史上十年国债-CPI要150bp。你要考虑未来一年,如果明年CPI上到2.5%左右,加150个点就到4。再说中美利差很低,那没有参考意义。那是人民币升值阶段的利差。就目前而言,美国今年加一次,明年再加三到四次,美国十年国债到3%,中国也要到4。未来4并不太意外。今年基本上是围绕3.6上下波动的,我觉得明年十年国债的中枢就是4,好的时候下降。我做统计,历史上而言每一年围绕当年的中枢会波动。

    虽然市场我们偏谨慎,但是利率高了以后一定会有机会。但是当前我们面临监管压力,大家还要清理业务,好多的存量业务受不了,你要先保证流动性。第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央行相对偏紧,你也看到整个的供需还是不利于债券市场,我觉得先调整。但你说明年二季度变好还是三季度,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明年一定会先苦后甜,这是大的方向。我觉得十年国债在4.5%。这都不重要,我们希望点位一定是跟着你的基本面,跟着基本因素走。当你发现我们关注的经济开始往下掉,央行开始放松,监管开始到位以后,不再影响市场了,我觉得那时候十年国债只有3.6%你也应该做。哪怕到4.5%你也要谨慎一点。今年有个很典型的图,存单王看30年的国债死了,曲线很平的情况下,我们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曲线很平的时候应该怎么买,你买短端并不比长端少收益。我想说的是曲线很平的情况下确实给大家很多的机会变成短端,而确实今年配置短端的存单,包括短久期高收益的信用债确实不错,你不要老看十年国债,那个东西市场好的时候就做,市场不好就不做。熊市的时候不要做交易,每次你可能做错了就全亏了,牛市的时候也不要做交易,因为牛市一个往下你拿着就好了。利率上下有波动的时候你去做交易。所以回到短期,我觉得还是以短期为主,是不是要买一年的存单?我觉得不是。如果你买了一年的存单,可以买比较灵活的三个月的存单。

    对应现在的机构分几个,对银行来说,你杠杆比较高的银行,我觉得还是要去杠杆。因为这是一个博弈,你不去杠杆,监管不会松口。你不能说死扛,所以年初如果大家去掉杠杆,去买存单,今年收益率肯定很高。为什么你一定要扛呢?你可能扛不住。但是对于我们没有杠杆,并且还有投资压力的这些银行来说,确实未来利率越上,你可以多买一点,但不能全在4.5买完了,我觉得现在也不一定。对于中小银行,我觉得确实未来一段时间,你可能要想想,流动性很重要,别出事。委外的钱你要考虑清楚,委外的机构过去几年说要做到5,做到6,但是没有做到。你要想一个问题,在熊市的时候每个机构有他自己的特点,如果在牛市的时候没做好,熊市的时候可能也没做好。你应该看底层,如果底层确实太烂,杠杆比较高,我建议你把它赎回来,当市场开始好的时候它依然起不来,所以你最终赎的不是产品,而是对你机构客观的理解,对仓位客观评估之后的决定。明年应该会有机会,即使利率不下来,我们也要做好准备,也没关系,升到4.5,央行由于监管慢慢放松,曲线变陡了,那时候也可以。在黎明来之后我们要把自己的流动性把握好。

    最后,我在过去也是受杨总之托参加过几次培训,我非常愿意也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我也许看得不对,但是我希望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而且这几年我们刚好面临着转型,监管在转型,领导在转型,我们自己也在转型。所以很多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角度,确实需要更新。当然我们也确实承认,中间有不变的,1+1等于2永远不变,但是1+2等于几不知道。不管市场里牛市还是熊市,当我们有基本的支持,有很好的交流场所,有更开放的心态,那么我们把这个东西学好,真正有一天我们是能够穿越牛熊的,这是我们到这个会来的最主要的目的。期待不管从研究还是业务大家都可以聊,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面如果明年还有这个会,我希望我们还是这些人,不要被行业整合掉。谢谢大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屈庆债券论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