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五月五 迎端阳【组图】
  • 五月五 迎端阳【组图】

    时间:2017-05-31 23:07:44  来源: 乌兰察布日报  作者:

     

    画龙舟迎端午

     

    集宁区霸王河办事处和顺社区的工作人员与老党员付日忠老两口包粽子唠家常

     

    多彩多福的香包

    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端午节时,街上鲜艳的香囊,飘香的粽叶,无不向人述说着端午节的来临。端午前夕,记者通过走访学校、走进商场、采访市民,感受了节日带来的吉祥。

    感动端午 特殊孩子们接受传统民俗教育

    “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大家跟我一起把五色彩纸裁成窄窄长长的纸条,相互折压,叠成一个个正方形,这就是‘符块’。”走进市儿童福利院,记者看到几位老师正耐心指导特殊孩子们做“符”。

    另一边,一位老师则把裁好的长纸条折成基础粽模,然后用各种颜色彩线细细缠绕,慢慢的,仔细的,粽子穿上了彩衣,再串个流苏,穿上彩珠,一只颜色绚丽的“粽子”就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5月25日,为了让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氛围,市儿童福利院通过讲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做手工、一起包粽子等形式,提前过了个欢乐的节日。

    除了做手工的孩子们,在教室的一头,一个正在老师陪伴下画画的孩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画的是一个赛龙舟的画面,画好框架,涂上颜色,每一个步骤都那么流畅。问他画的是什么,他小心翼翼地说:龙……舟。”“

    “这孩子擅长画画,我早上给他看了赛龙舟的图片,他就说要画出来,看画得多好。这样的孩子,我们就希望通过他能接受的形式,让他了解节日的习俗。”陪在他旁边的老师樊芸告诉我们。

    在学校食堂的方桌上,盆里装着糯米、放着粽叶、还有捆粽子的细棉线,旁边盘子里装着蜜枣和红枣,卷粽叶、放糯米、扎线口,老师们正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包粽子。“你们知不知道,粽子是在哪个节日吃的?是端午节吃的。”老师边包边教,孩子们也享受着包粽子的乐趣。

    市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夏军花说:“这些孩子都是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他们可能没法像正常孩子一样理解端午节的含义,甚至有可能连个完整的粽子也包不出来。但我们每到传统节日,都会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参与进来。希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多了解一些民俗文化。”

    他们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或许他们的世界是黑暗无声的,他们的肢体是残缺不全的,但他们也和同龄孩子一样天真可爱,热爱生活,有着一颗向往美好的纯洁心灵。希望孩子们在儿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的庇佑下健康成长,一天比一天好。

    消费端午 粽子“打头”促热端午经济

    端午节临近,伴随粽子飘香,浓浓的端午情搅热了与吃、住、购物等相关的“端午经济”。

    早在一个月前,粽子就成为了街头巷尾、超市卖场的主角,开始热销起来。记者走访联营、海天等多家超市,散装、精装粽子相继上市,散装的主要以红枣、蜜枣两种口味为主,真空包装和半成品的创新口味比较多,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

    一位正在购买粽子的李先生说:“粽子作为端午节一种传统食物,传统的口味更容易让人们接受,抱着尝鲜的心态会购买一些新增口味,也只是图个新鲜,但肯定以传统口味为主。”

    “我们一个月前就开始卖了。还是现包的卖的最好,1个2块钱,一天最少能卖200个。”集宁新区海天超市的店员说。

    记者发现,市场上满足市民自己动手包粽子的粽叶、糯米、江米、红枣等配料也卖得不错。有些市民则或是因为怀旧或是为了节日气氛,总会自己亲手选料做一些家人爱吃的粽子。

    走进联营农贸市场,这个时时都热闹的地方,到处充斥着店员的吆喝声和顾客的购买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市民王大妈指着手提袋里的红枣、粽叶、江米对记者说:“过节孩子们都回来,买上材料大家一起包粽子,更有过节的氛围。”

    此外,香包、彩绳等各种各样的端午商品也比较受人们的欢迎。记者在浙江小商品市场看到五颜六色的彩绳和做工精巧的香包摆放在一起,尤其是用五彩线编制成的精致手链非常畅销。“最便宜的五彩绳是两块钱一条,也有五块的,十块的,手工工艺不同。现在过端午,买五彩绳的人会比较多,特别是一些女性和小孩,戴在手腕或脚腕上既漂亮还能保平安。”一位摊主表示。

    同时,酒店和饭店也是相当火热,一些特色饭店都得提前预定。还有一些商场也把握节日商机打出各种促销牌,推出各种折扣优惠活动,为“端午经济”下足了功夫。一位商场营销人员表示,这些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足以表明各商场、超市对端午小长假的重视,由于端午节和六一相邻太近,一些正常的营销会显平庸,所以各商家都在这个小长假的营销上花了很多心思,希望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畅游端午 周边短线游受到市民亲睐

    “端午你怎么过?”随着节日的到来,对端午节去处的话题已经成了我市市民间最热门的话题,看出了大家对端午小长假的期盼。端午节作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后,“旅游”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许多家庭准备全家总动员,以自驾游或跟团出行的方式享受节日乐趣。

    说起端午节,早在半个月前,上班族张鑫便有了自驾游的打算,“平时忙着工作,很少顾及家人,就想趁着这次假期带家人出外转转,也不往远处走,就在周边散散心。”同张鑫一样,端午临近,许多上班族早早制定好了游玩计划。

    由于放假时间较短,多数市民偏爱短线游、周边游。记者了解到我市众多景区也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准备迎接端午小长假的到来。

    平地泉水世界于5月28日起开展“相约前旗邂逅水世界——察右前旗平地泉水世界首届旅游文化节”活动,文化节囊括了旅游文化演艺、儿童亲子游乐、旅游产品交流、美食文化街四大版块内容,规划场地总占地面积约为60000㎡,设立停车位约1000个,活动将持续到9月15日。

    5月28日至6月1日,内蒙古宇创国际旅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凉城县岱海旅游渡假景区推出“童心浪漫少儿艺术节”及爱心家庭出游行动,凡是自驾游到景区的家庭,只要携老人和孩子的,老人和孩子均可免票入园,并可在5月28日免费观看市小天鹅艺术团的精彩演出。

    除此之外,近两年,我市农(牧)家乐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持续提高,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并参与钓鱼、采摘、摄影采风等游乐项目也成为了众多市民的选择。

    端午话习俗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饮雄黄酒】

    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