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八年同植绿 情洒读者林
  • 八年同植绿 情洒读者林

    时间:2019-04-24 18:51:33  来源: 正北方网  作者:

     

    现场热火朝天

      

    心情不错

      

    一起来种树

     

    挂上心愿卡

     

    爱上这片桃林

      

    我们用画换树苗

     

    领树苗

      

    爷孙齐上阵

      

    桃花盛开

     

    为小树浇水

      

    人多力量大

    谷雨时节,500名新老读者再次走进大青山哈拉沁沟,为北方新报读者林种下700株绿植,为呼和浩特再添一抹新绿。

    4月20日,在第50个世界地球日来临前夕,《北方新报》第八届大型植树公益活动如约而至。在这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原本灰白色的荒山披上了大片绿衣,有了“山桃红花满上头”的美景。这一切,是广大读者、单位及社会团体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园林部门支援树苗

    4月19日,呼和浩特市天空灰蒙蒙的,天气预报有小到中雨。为了保障4月20日本报发起的大型公益植树活动能够如期顺利举行,由首府园林部门支援的400棵樟子松、300棵山桃树苗提前一天送达哈拉沁沟水泥厂植树点。从2012年开始,《北方新报》在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到来之际,都号召广大读者到大青山哈拉沁村水泥厂废旧矿区进行义务植树。多年来,首府园林部门积极响应本报公益植树活动,每到活动开展之际,调拨一批批优质树苗运到新报读者林。在一批批新老读者的接力下,曾经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采矿区,如今满眼绿色。云杉、山桃、丁香、连翘、稠李、白杨……在这里深深扎根。

    4月20日10时许,调拨树苗的呼和浩特市园林项目综合服务中心的两名工作人员来到植树现场,仔细查验山桃树苗是否发芽,并查看树苗是否适应这里的植树环境。工作人员金喆告诉记者,要想提高山桃的成活率,必须保证树苗没有发芽。看到去年栽种的山桃花儿开得正艳,金喆称要想树苗成活率高,勤浇水很重要。

    公交车接送读者

    4月20日,3辆58路公交车在终点站依次停放,读者们将自驾车辆有序停好,走上公交车,三辆公交车满载着一心播绿的读者们,一路驰往草木回春的哈拉沁沟北方新报读者林。

    “我们每年都为新报植树的读者们提供绿色出行服务,降低碳排放,减少植树现场车辆拥挤情况,用公交人的一份心,为首府建造绿色生态出一份力。”呼和浩特市公交五公司营运科科长董俊杰告诉记者。

    当日,呼和浩特市公交三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进行义务植树。

    记者了解到,当日,58路公交车司机柴进开末班车回到终点站时,发现一位小女孩因沉睡坐过站,因终点站水泥厂过于偏僻,无法打出租车,柴进用私家车,将孩子安全送回家中。“第二天,小女孩的家长特意给公司打电话致谢,其实这没什么,我们车队任何一个司机,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坐视不管,”柴进告诉记者,自己曾多次为本报植树提供公交出行服务,时刻保持首府公交人的一颗热心。

    绿化办指导种树

    “今年的树坑已经按照标准提前挖好,大大减轻读者播绿时的工作量,但是为了保证树苗成活率,安放树苗、填土依然需要现场技术指导,”新城区绿化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植树现场,绿化办特意安排了技术员,为读者挖坑种树、铲土培实、提桶浇水,提供技术指导。

    “哈拉沁沟曾因水泥厂、白灰厂的存在,生态遭到一定的破坏,新城区将厂区设备全部撤出清理,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对沟域进行平整、对坡面和山体进行绿化,让哈拉沁沟的生态得到进一步修复,”新城区绿化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哈拉沁沟的生态恢复,也有新报读者们多年来的一份功劳,协力共建的读者林为大青山增添了一抹亮色。

    “新城区计划在2019年年底,新增绿地面积1600亩,实现绿满青城,美丽首府……”新城区绿化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忙碌的志愿者

    植树地点引导、秩序维护、安全提示、工具回收……在当天的活动现场,由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清水河界通行费收费所、内蒙古高路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组成的新报雷锋服务队志愿者们,可谓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好,今天参加活动的人数众多,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请有序乘坐公交车到达指定地点,尤其是带孩子的家庭,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当日8时30分,在位于旧水泥厂院内的集合地点,志愿者们分头嘱咐着参与活动的读者。确保所有人有序登上3辆公交车后,志愿者们最后上了车。

    由于今年设有两处植树地点,20多名志愿者便兵分两路,分别引导一大批读者安全到达目的地。植树活动开始后,志愿者们更加忙碌起来,除了分发工具、树苗,他们还时刻维护着现场秩序,不断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不要打闹嬉戏。虽然现场参与活动的读者较多,但是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序进行着。

    活动接近尾声时,大部分读者已经离开现场,此时的志愿者们仍在忙碌着,因为现场还有一部分树苗待种植,他们又拿起铁锹,与剩下的10几位读者一道,将剩余的几十颗树苗栽进去。

    采访中,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清水河界通行费收费所副所长朱丹明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在这里变成现实,通过此次植树活动,进一步唤醒了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孩子眼中的世界

    4岁的骉骉在妈妈的陪伴下,又一次来到了植树活动的现场,这次他除了带来了自己关于环保的绘画以外,还想看看去年种的树苗是否开出美丽的花朵;

    5岁的杨默涵小朋友,画出了一棵棵翠绿的松柏,希望自己种下的树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6岁的邢溪城用画笔绘出了去年和爸爸、妈妈一起植树的场景,画中,一家人用心呵护着一棵绿植慢慢地生长;

    8岁的于熙智,画了一颗蔚蓝的地球,地球上有翠绿的树木、广阔的草地,还有欢笑的孩子们……

    在集合地点,参与活动的孩子展示了他们的绘画作品。为了使此次活动更加有意义,让孩子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本报在活动前期发出倡议:孩子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并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兑换树苗。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收集到近30幅绘画作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小博士幼儿园共有13个家庭参与了此次绘画换树苗活动。该幼儿园负责人郭女士表示,又是一年植树季,孩子们早早地就开始心里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在活动前夕,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小小的画笔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并希望以此来换取一棵棵稚嫩的树苗。

    队伍壮大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新报》的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已深入人心,每当活动发出号召时,报名热线便忙个不停。根据记者统计,今年共有500多名新老读者参与了植树活动,为历年之最。这其中,除了连续几年参加活动的老面孔,也有不少来自各行各业的新面孔,内蒙古恒众尧律师事务所就是其中一员。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植树任务,该律师事务所派出11名工作人员参与活动,并带来了水桶、铁锹等工具。该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律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为当事人服务的,还承担着社会职责。看到《北方新报》刊发的报道后,我们便及时报了名,希望通过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为首府绿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样,碧桂园内蒙古区域也是首次参加本报组织的植树活动。“此次植树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我们将参与到贵报组织的一系列环保公益活动中,感染、影响更多人从身边点滴做起,保护环境、爱绿护绿,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碧桂园内蒙古区域志愿者奇蒙格说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已经举行的本报大型植树公益活动之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碧桂园内蒙古区域还将积极助力环保知识进社区、低碳骑行两个系列活动。

    祖孙携手播绿

    4月20日8时许,距离活动集合时间还有半小时,呼和浩特市鹰翔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门前已经人头攒动,众多读者自发携带镐、锹、水桶等工具陆续到达集合点。70岁的张国昌老人扛来重重的一大袋子旧报纸,习惯用此来换取树苗。

    今年是张国昌第6年参加本报义务植树活动。当天,陪同他一起来植树的还有11岁的小孙子。受张国昌影响,孙子已经连续4年陪同爷爷前来植树。张国昌告诉记者,20日上午,孙子有兴趣课,因为不愿意错过一年一次的大型公益植树活动,孙子于4月19日就恳请妈妈准许他20日请假去植树。植树现场,孙子生怕落后,与爷爷搬运树苗、移入树坑、挥锹覆土……忙得不亦乐乎。当天,他与爷爷合力种了8棵树。记者问他累不累,他大声说:“不累。”张国昌告诉记者,带孙子参加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可以在孩子的心里厚植绿色种子,从小懂得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山桃开花了

    11岁的许嘉璐是金桥小学四年级(4)班的学生。去年春天,她与班里的10名同学一起来植树,并精心制作了希望与小树苗一同茁壮成长的心愿卡。今年,她与部分同学和家长再次来到现场。徒步爬山约2000米到达植树点,许嘉璐的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不远处靠山脚的山桃是她去年与同学和家长种下的。许嘉璐兴奋地跑了过去。当看到山桃开满了白粉相间的花朵,心愿卡仍然完好地挂在树干上,她高兴地合不拢嘴,站在树旁踮起脚跟和小树比身高。有过植树经历的她显得颇有经验,带着新同学直奔“红马甲”那儿领取铁锹、树苗。不一会儿工夫,许嘉璐和另外两名同学及家长合力种下6棵树苗。填好土后,孩子们照着大人的样子将树坑中的土踩实踩匀。随后,3名学生再次将精心制作的心愿卡小心翼翼地挂在树苗上。学生阿娜尔的妈妈感慨地告诉记者,城市里的孩子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氛围中,业余时间接触的都是电子产品,很少有机会亲近泥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不仅给了孩子接触泥土、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还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劳动的兴趣,是一个值得长期坚持的社会实践。

    除了金桥小学,当天,来自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的10名小学生也在家长的带领下种下了一棵棵小树苗,为读者林添上一抹新绿。

    老读者年年见

    今年,老读者葛向东再次来到现场,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六年参加本报大型公益植树活动。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每年的一个坚持,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机盎然的森林,我觉得值。”葛向东每年都自带锹、镐,早早来到集合现场,积极上山植树。

    读者王女士也连续六年参加了本报公益植树活动,每一年她都拍照发朋友圈留念,在小树上留下心愿牌。“这片小树是我们去年播种的,都活了,转过去山脚下,是我们第一年种下的……”看到每一片山坡的小树,她都能如数家珍,对这片林子她充满了感情。

    当日,内蒙古高路公司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200余人来到现场,种下一片绿油油的樟子松,数目超过300棵。“这也是我们连续第六年参加新报大型公益植树活动了,人数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同事们一到三月,就开始询问活动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人员曹凌燕告诉记者,大家还写下了心愿卡,在山脚下喊出了自己的口号“建设靓丽内蒙古,我们在行动”。文·摄影/北方新报融媒体记者王利军郝儒冰牛天甲首席记者张学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