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额尔敦毕力格:草原上的“义务电工”
  • 额尔敦毕力格:草原上的“义务电工”

    时间:2017-05-31 23:07:32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

    5月11日早晨,匆匆吃完早餐的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供电所所长额尔敦毕力格召集两位同事,驱车前往工作地。头一天晚上朝克乌拉苏木阿日高勒嘎查牧民敖特根宝力格给额尔敦毕力格打来电话,说他家附近的一根电线杆被大风吹歪了,存在安全隐患。

    野外,风力逐渐增强,呼啸的大风卷起地面的尘土在空气中弥漫,能见度越来越低,额尔敦毕力格不得不减速慢行。“天气越恶劣,对电力设施的损坏越大。”他担心地说:“牧区供电线路长,一旦发生故障,查起来费时费力。”

    一个多小时后,额尔敦毕力格他们来到敖特根宝力格家网围栏里那根倾斜的低压杆旁边。额尔敦毕力格系好安全带和脚扣,带上安全帽,停变压器,验电后,噌噌噌几下就爬到了电杆中段。他用绳索把电线杆固定住,下来后人和车配合往后一拉,把倾斜的电线杆扶正,再用土把底部压实。

    把电线杆扶正后,额尔敦毕力格他们又赶往下一个点——图古日格嘎查牧民乌日图那苏图家。由于有块高产饲料基地,乌日图那苏图家独立安装了一台变压器,眼看青贮种植时节到来,乌日图那苏图希望额尔敦毕力格帮他维护一下变压器和配电箱。询问情况后,额尔敦毕力格爬上了变压器上,把破裂的低压立瓶更换下来,仔细检查完各个配件才下来,再把配电箱仔细查看了一遍,告诉乌日图那苏图一些用电注意事项。乌日图那苏图感激地说:“毕力格是个好所长,牧民的事他从来不会拖。”

    近年来,经过“农网改造”“户户通电”等项目实施,牧区通电覆盖率不断提升,为牧民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但是另一方面给供电部门带来了繁重的工作压力。

    朝克乌拉供电所担负着辖区查干路、图古路、朝克路三条共计500公里高压线路、220多个变压器、近1万根电线杆的运行维护工作。然而,他们服务的730多个电力用户分散在全苏木1940平方公里土地上,所里的电力维修车一年就跑5万公里以上,而且经常面对高温、高寒、大雪、大雨、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在草原上“电杆比树杆多”,飞鸟喜欢将巢建在电杆上,容易引起线路短路导致停电。

    困难不止这些。额尔敦毕力格说,2012年他调任朝克乌拉供电所所长时,包括他在内,只有2名工作人员,虽然后来增加到6人,但是面对繁重的工作,还是不够用。

    然而,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额尔敦毕力格带领全所职工,坚守岗位,风雨无阻,为牧民守护着光明。

    对额尔敦毕力格来说,休息是一种奢望。在他写的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上很难发现有休息日、节假日,工作到半夜是常态。猴年除夕,有一家牧户修变压器把一条线给接错,导致沿线用户停电,为了让牧民过好年,额尔敦毕力格带着几名抢修人员冰天雪地里奔波了两天;去年夏天,有一处高压线出口电缆被挖断,额尔敦毕力格他们顶着烈日排查了一周。

    电力系统有服务热线“95598”,但是牧民都愿意给额尔敦毕力格打电话。用敖特根宝力格的话来说,“牧民大多不会说汉语,还是联系额所长方便。”

    牧民安全用电常识不足,很多人一停电就通知额尔敦毕力格,赶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路过去一看,很多时候是保险丝烧断、屋内电线短路等小问题。“说实话,电表以下的线路不归供电所管理维修,但是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小问题,对牧民来说却是事关生产生活的大事,牧区也没有电工,只能找我们。”额尔敦毕力格说。

    傍晚,忙碌了一天的额尔敦毕力格开车往市里返,快到时一位牧民打来了电话,反映自己家停电了。额尔敦毕力格答应她,明天一大早赶过去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