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新闻 > 【变化】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
  • 【变化】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

    时间:2017-06-05 22:46:34  来源: 锡林郭勒日报  作者:

    胸痛中心医护人员进行介入手术。

    20世纪70年代,手工炮制蒙药。

    20世纪70年代,医务人员深入蒙古包为产妇做产前检查。

    20世纪70年代,马车医疗队下乡为农民义诊。

    远程会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挂“专家号”。

    温馨的病房缓解了病患的压力。

    91岁的退休老干部旺庆苏荣因为高血压已经在锡盟医院住院一个多星期了,住在明亮宽敞的两人间内,旺庆苏荣老大爷一边惬意地看着电视,一边和记者聊着天儿。他回忆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看病经历时感慨万千,说那时他做都梦想不到医疗条件会这样突飞猛进。“我记得那是1954年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输液,有了病找蒙医大夫吃点蒙药就行了,更别说能住院了。”

    70年沧桑巨变,70年岁月如歌。从最初贝子庙医院的几间房到如今锡盟盟医院、锡盟蒙医医院、盟妇幼保健医院等高楼耸立现现代化医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锡林郭勒草原上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令人瞩目的变化……

    医疗环境显著改善

    锡盟医院主任医师体检科主任孙建平上世纪七十年代参加的工作,年底就要退休了。孙建平回忆:“那时候医疗条件、医疗设备、办公条件都非常简陋,心电图机在那个年代都很宝贵,连B超机都没有,分科也不是很细,那个时候的医生也很少,对新医生的培训基本上就是老医生传帮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盟不仅医院数量少,医院的硬件水平也落后、设施差,极度缺少检查和治疗器械,所能选择的药品非常少,能使用的治疗手段非常缺乏。

    到现在,我盟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盟医院医疗医技综合楼投入使用,完成了住院楼改造工程,锡昌疗养院正式开业,启动实施了4个旗级蒙中医医院综合楼项目、3个旗市妇幼保健院项目,8所苏木乡镇卫生院列入国家建设项目,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全盟各级医疗机构投入2亿多元,进一步提高了医疗设备水平。各级医疗机构引进开展各类新技术40余项。成立了锡盟临床检验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盟医院、蒙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与北京朝阳医院、世纪坛医院、首都儿研所、安贞医院建立了战略帮扶关系,双向交流合作趋于常态化,提高了疑难危重病例诊疗水平。各种先进检查仪器在大一些的医院已经普及,医疗技术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年82岁的白日光老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有20多年了,每年都要多次住院治疗,说起现在的就医条件和环境,老人特别兴奋:“现在我们不用去外地,在当地就能够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还能通过网络专家会诊。70年的变化是希望也是幸福。”

    老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实现

    “小病不出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如今也在农村牧区中实现了。多伦诺尔镇北村村民赵金蓉今年61岁,一直生活在农村。她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儿时乡村医疗条件差,村里没有卫生室,乡村大夫紧缺,老百姓看病常受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有限等种种制约。和过去相比,现在村里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院,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现如今,全盟各苏木乡镇、嘎查村牧民就近就医不再是难事。目前,全盟共建成62所苏木乡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周转房、552所标准化卫生室。

    在不断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盟充分发挥流动卫生服务车和健康保障小药箱的作用,采取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方式为农牧民提供服务,就连行动不便和居住偏远牧民也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服务。

    格日勒是苏尼特右旗桑宝拉格苏木查干朝鲁图嘎查的牧民。一年到头忙着牧业生产,牲畜刚出栏,又开始了接羔子、储备饲草料,忙得没时间旗里检查一下身体。现在,卫生院的流动卫生服务车就能上门提供服务,她既高兴又感慨万分:“他们这个流动车经常过我们这儿。尤其这雪天,我们一打电话,他们随叫随到。需要什么药也给我们拿过来,我们很感谢这个流动车。”

    目前,全盟120个苏木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流动卫生服务车,累计为农牧民发放了健康保障小药箱5万个,为15万农牧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经过多年努力,全盟已建成以旗县市(区)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嘎查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医疗卫生流动服务车和健康保障小药箱为补充的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是农牧民的“靠山”

    在农村牧区,提起合作医疗大家都说它是农牧民的“靠山”。“关节炎已经折磨我五六个年头了,白天有事干,有人陪着说说话还好,每天晚上才是最难熬的,膝盖像针扎似的疼,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了几小时。”说起这些年病痛的折磨,镶黄旗文贡乌拉苏木巴音查干嘎查牧民娜仁其木格依然心有余悸。2013年11月份,她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终于治好了多年的顽疾。“那次医疗费用一共花去了近16万元,新农合就为我报销了84000多元,是新农合帮我治了大病。”娜仁其木格激动地说。在广袤的草原上,像娜仁其木格这样被新农合阳光普照的牧民已数不胜数,政府给农民的“健康礼包”越来越鼓,农民的“幸福指数”自然越来越高。

    如今,牧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盟参合率从2010年的93.88%提高到2015年的97.76%,筹资标准从140元每人提高到470元每人。统筹层次由旗县级提升到盟级统筹,增强了合作医疗基金抗风险能力,实现了农牧民盟内“异地参合、异地住院、同等直报”。通过提高筹资标准、调整补偿政策、重大疾病引入商业保险等一系列政策,逐年提高报销水平,合作医疗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6万元。全盟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75%以上,实际补助比达到59.7%,位于全区第二位。积极开展了农牧民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引入商业保险,把无第三方责任的意外伤害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大额费用支出的疾病和13种重大疾病报销封顶线合并提高到20万元,参合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进一步扩大了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其中慢性病、地方病和特殊病门诊补偿病种扩大到37个病种,重大疾病补偿病种由自治区确定的24个增加到28个。推行了单病种定额付费和医疗机构住院总额预付费改革政策,其中单病种定额付费政策覆盖53种疾病,住院总额预付费覆盖29家医疗机构,在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了合作医疗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方式。通过协议和谈判方式确定了张家口市第一医院为区外直报单位,在全区率先推行了跨省住院直报,方便了参合农牧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