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回溯20年起伏,历经三轮周期,谁塑造了今天的寿险业
  • 回溯20年起伏,历经三轮周期,谁塑造了今天的寿险业

    时间:2021-02-28 10:54:23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又是一年春节长假,在陪伴家人欢度假期之余,在暂时远离工作之时,或许你也需要一些深度思考。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即保险业没有经历完整的经济周期考验,但『慧保天下』认为,周期不是尚未到来,周期无时不在。此前,保险业一直处于上升浪,对周期的变化不敏感。站在当下的时点,风险形势今非昔比,2020年,寿险业同比7.5%、财险业同比2.4%的增速,均在宣告这一现实。

    以寿险业为例,仅从经营层面,重重困难已经摆在面前:传统个险营销模式陷入深度、持续、大面积的困顿之中,大公司纷纷探寻新模式新出路;银保渠道、经代渠道、互联网渠道高速发展,但其高手续费率、低价值率的特点,依然是广大中小公司当下依然难以逾越的现实。

    从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寿险业目前在哪里?未来会去向哪里?市场主体又该如何去?这是当下最为迫切的问题。然而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过去寿险行业经历了什么,呈现哪些周期性的变化,其本质驱动力是什么……这些正是『慧保天下』2021年春节假期“寿险潜望”系列文章所希望探讨的全部内容。

    基于该系列文章的特殊性,『慧保天下』将首次尝试付费阅读,每篇文章均需单独付费。

    引言:为什么要研究周期?核心是要把握事物本质、内在规律

    周期往往意味着有规律的波动,而有规律意味着能够反复出现。通过了解周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测,即在下次机遇、挑战、灾难来临前可以提前应对,主动为之,或者能够获利,或者能够避险。这也是周期研究最吸引人的地方。

    周期还意味着把握事物本质、内在的联系。偶然一次出现,算不上周期,只是扰动;由必然动力驱动,反复出现的现象才称得上周期。把握周期,意味着把握了物质内在规律,洞悉了发展趋势。即便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的因素被引入,但只要规律不变,就能以不变应万变。所谓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一直是自古以来经济、军事、政治追求的最高境界。

    从企业经营角度看,周期往往和战略紧密相连。战略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结为“在哪里,去哪里,怎么去”,而周期研究可以从时间维度上解决在哪里;如果能够预测准确,则还可以解决去哪里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怎么去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寿险行业内部的经营模式,除了昙花一现的投资驱动模式之外,一直变化不大。但行业外部环境一直在变,且近期变化尤其剧烈,本轮科技革命是背后主要推手。几乎行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变革压力。但是究竟怎么变,似乎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不论外部环境的变化速度和幅度有多大,最终还是要通过改变行业内在机制引发变革,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笔者力图通过回溯性研究,厘清行业周期变化情况,进一步明确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机制,明晰外部环境压力引起变革的方式,为分析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寿险周期研究将按照如下方式展开:首先,分析寿险承保周期的基本情况以及梳理过去20年行业重大事件对行业周期的影响;其次,提出宏、中、微三个层次的分析框架,分析形成周期的主要因素、提出不同主体多目标博弈的机制的分析模型;最后,基于上面的框架和模型,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和预测。

    寿险行业的经营模式比较复杂,回溯中也面临历史情景难以还原,很多“拼图”仍然残缺的问题,但如果能引起大家对于行业周期研究的兴趣,本研究的目的也就实现大半。

    寿险行业承保端存在明显周期变化,三大周期呈周期逐渐拉长、波动逐渐减弱的特征

    保费一直是寿险行业最重要的指标,既是牵引行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行业从业者们最为敏感和关注的指标。同时,保费数据也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重要的指标之一。加之数据可得性的原因,笔者首先主要聚焦在承保周期的研究上。

    图1寿险总保费整体情况

    数据来源:WIND

    笔者分析了2000年以来寿险行业总保费的变化情况。从同比增速的角度看,在过去20年,寿险行业大致完整经历了三轮周期:

    2000年至2004年左右的第一轮周期,周期长度约4年,平均增速约47%;

    2004年至2011年左右的第二轮周期,周期长度约6年,平均增速约21%;

    2011年至2018年左右的第三轮周期,周期长度约7年,平均增速约13%。

    而目前,寿险业正处于第四轮周期中,约第3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将2004年至2011划定为一个周期,主要考虑为:2005年只是此轮上升周期启动的起点,从幅度和持续时间看不足以认定为单独周期;而2009年增速的相对低点主要是2008年高增速(约50%)作用下的基数效应,同时2010仍然保持一个较高增速,因此将2008-2010认定为同一周期的波峰区段。

    整体来看,寿险行业在过去20年保持了一种高增长的状态,虽然最近一轮周期(2012年-2018年)中平均增速降低到13%,但整体增长速度仍然是高于整体经济增速的(过去20年GDP平均增速约9%)。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行业增速的名义上的负增长只在2011和2018年出现过;同时,从过去三轮周期看,进入周期底部的时间不超过3年。

    纵观这些周期,整体呈现行业周期逐渐拉长、波动逐渐减弱的特征。

    从行业生命周期一般规律看,任何行业从起步阶段开始,往往要经过一段快速发展,并不断波动的阶段。随后行业波动会逐渐减弱,周期会被逐渐烫平,因此“周期拉长、波动减弱”是行业逐渐向成熟阶段靠近的必然表现。

    其次,保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与整体经济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是相关的。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寿险行业增速随之放缓也是必然。

    第三,从监管机构的角度看,促进行业良性发展,避免行业大起大落始终是监管机构乐于看到的。

    寿险业每次从低谷走出,依靠的都是行业创新、改革以及监管机构的逆周期政策支持

    上文从增速的角度对寿险的承保周期做了简单的描述,下面结合行业不同发展阶段重要事件,对过去的三轮周期做一下简单分析。

    图2 过去20年行业重要事件对周期影响

    第一轮周期(2000-2004)

    在2000年之前,由于从1996年开始的快速降息,导致整个寿险行业出现了利差损问题,监管机构以紧急通知的形式,将行业费率锁定为2.5%,行业整体进入了萧条阶段。

    随后,行业创新性地引入了投连、分红、万能等新险种的创新,使得行业开始复苏,并在2002年左右进入第一轮周期的顶部,随着政策对于投资型产品的限制,行业进入下行区间,并在2004-2005年左右又一次进入低点,但行业整体增速仍然为正。

    第二轮周期(2004-2011)

    在2006-2007年,伴随着银保渠道的快速扩展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股市、楼市资金的出逃,行业又进入了下一轮的高潮。此轮高速增长大约持续了3年左右。随着90号文对于银保的限制,行业在2011年左右进入低谷。

    第三轮周期(2011-2018)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