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自媒体:坚持很难,赚钱更难
  • 自媒体:坚持很难,赚钱更难

    时间:2017-02-28 00:37:14  来源:  作者:

    互联网普及以来,网络信息平台以及社交平台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发布渠道,一些致力于发布深度原创内容的网民形成了被定义为“自媒体”的群体。自媒体的基础在于互联网手段的快速传播,2012年,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号,这种基于熟人朋友圈的内容分享方式将国内的自媒体推向了高潮。

    江涛,32岁,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上班族,外表温润而平凡,是走在街上一般都只会擦身而过的那种。然而,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江涛就化身为一位美食评论自媒体人,在他选中的餐饮店品尝一番美味后,他会撰写自己的美食心得和评论,通过微信公众号“台州美食家”分享给关注者。

    江涛从今年1月开始运营这个公众号,主要推送他对台州本地商家的美食挖掘和体验评论,目前已经有5000多粉丝。记者发现,“台州美食家”里的文章以原创为主,每期主稿的阅读量都有1000上下,而且全都跟台州本地的吃有关。“偶尔会转发一些其他文章,这篇转载文章的火暴出乎意料。”江涛说。

    因为有某美食评论平台民间吃货领头人的兼职经历,江涛对于台州市区的美食如数家珍,但是遗憾于当时并没有人把台州本地的美食评论事业真正做好,他决定自己动手。

    “团队有3个人,还有兼职的小编投稿。不过目前,八成以上的原创内容都是团队自己去吃再写的,五成以上是我自己来做的。”江涛说。

    探索不影响内容公正的盈利模式

    按照台州的市场行情,“台州美食家”的5000多个关注可以让江涛在与商家谈合作的时候开出每篇文章500元的稿费。不过,至今为止,江涛直接谈钱的合作并不多,而且他自己目前也不想以这种形式来盈利。“八成的商家都愿意直接用钱买单的,但是我想保证我内容的公正性。”江涛说。

    江涛认为,并不是每一个微信公众号都能称之为自媒体,“首先,要有能够吸引读者的原创内容为根基,我的5000多粉丝大都是被我的原创内容吸引过来,有的粉丝每天看我推送的文章决定晚饭吃什么。其次,内容的公正性必须保证,不能为了合作赚钱去选择吃起来不好吃和服务不行的商家。”

    为此,江涛尝试探索了一种不影响内容公正的盈利模式,他打算在经过自己认可的商家那里树立一个“台州美食家”的认证牌。“认证牌上印有我对这家美食评论文章的二维码,顾客进门时扫下码,就可以知道这家店特色是什么,什么最好吃,凭借朋友圈对这篇文章的转发记录可以打折或者领取礼品。”江涛说。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的原创文章依旧是核心,我在微信公众号里放置了一个美食地图,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台州各地我们推送过的美食文章链接。”江涛说,这和团购平台消费一次就过去不同,评论文章可以长存,积累起来是个很强大的知识产权,而且这种评论文章也不会通过类似团购的手续费压榨商家。

    原创内容,精准读者定位,坚持写作是核心

    像江涛一样的自媒体人,台州出现过很多,他们的微信关注有成千上万,也有的只有几十到几百。由于原创内容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打造,所以并不是每一个自媒体人都可以坚持下来。居住在椒江的朱玖和陈庆之曾经运营过自媒体,前者主要做原创的心情分享文章,后者主要做网络文学书评。

    “一开始我想发展成类似于韩寒的《一个》那种形式,几个朋友一起在做,但是后来慢慢就懒得写了,粉丝也不多,只有几十个。”朱玖认为,工作的忙碌是主要原因,“走心的东西要花很多经历去写,随便写写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自媒体的读者群体定位还是需要更精准一些。”

    陈庆之的自媒体读者定位于年轻的网络文学读者群体。“但是写书评的话,就要不停地看很多书,网络文学存在着书的数量大、文字内容多的特点,发掘一本好书,再看完书的话,时间节奏跟不上。也尝试过让人家投稿,但是投稿的内容又无法满足我的定位需求,所以也坚持不下来。”陈庆之说。

    和江涛一样,陈庆之也认为,优质的原创内容才是自媒体的核心,但是想倚靠自媒体的文章内容来赚钱依旧很难,“除了连载的长篇小说之外,中国网民还没有形成为了文章本身付费的习惯,如果接受广告写成软文的话,又影响了文章的公正客观,会流失关注数量。这也是现在国内自媒体泡沫化的原因之一。”

    在这一年里,江涛也曾经历过迷茫期。“就像每天打两份工,这份工作又没有实际上的收入来源,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做。后来,厘清了自己的定位,坚持做本土美食地图,非美食类的不发,非原创的少发。现在粉丝越来越多,粉丝的鼓励和留言让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江涛说。(节选自《台州商报》,有删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