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即使赔钱也要满足老客户
  • 即使赔钱也要满足老客户

    时间:2017-03-01 01:37:50  来源:  作者:

    金增敏 杭州毛源昌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

    就如金增敏所说,接手毛源昌之后,他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老字号的原汁原味。

    “比如说,相比于如今市场上常见的树脂镜片,老一辈人偏爱玻璃镜片,所以我们店里现在还在卖玻璃镜片;成本大概需要100元,但我们只卖30元,这么多年都没有涨过价。”他说,为了满足这些陪伴毛源昌走过几十年的老顾客,毛源昌至今仍有1%-2%的产品,即使赔钱也在坚持出售。

    除了这样的特殊产品之外,毛源昌其他眼镜的价格一般也比同行便宜10%-15%,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消费者。更令人惊叹的是,顾客可以到任意一家毛源昌的门店,免费调整或修理自己的眼镜,即使那副眼镜不是毛源昌出售的,店员也会笑脸相迎。

    同时,毛源昌积极从事慈善事业回报社会。2015年,浙江省毛源昌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宣布将之后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300多家门店的营业收入,全部捐赠于助学基金会,重点资助浙江省贫困学生就学。去年,省关工委联合毛源昌启动“百校万人”公益活动,为浙江省内3万名家庭困难且视力健康存在问题的中小学生,开展眼镜赠配工作,每人资助市场零售价500元左右的眼镜一副。

    除此之外,义务进社区为居民维修眼镜也是毛源昌的“固定节目”。据金增敏透露,每年大概要举办200场类似的活动,都是员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的。在刚刚过去的省市两会期间,毛源昌也在会场参与了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服务工作,受到了一致好评。

    金增敏:毛源昌眼镜的初心与匠心

    把科学验光配镜做到极致

    北京大学出版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有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我国13.5亿人口中有5亿属于近视人口,且到2020年预计达到7.2亿人。我国近视人口的激增,对于眼镜行业来说,显然意味着市场空间的扩大。但看到这样的数据,金增敏内心却带有一丝沉重,他认为,眼镜行业普遍存在的验光、配镜不专业问题,也是导致国民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的一大因素。

    “看得清与舒适的用眼体验之间其实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今十分流行的互联网配镜,至少在目前看来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案,专业配镜一定是客观检测加上主观判断,需要先进的设备、丰富的从业经验以及不间断的学习共同实现。”金增敏表示,为了确保验光与配镜的专业性,毛源昌在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花费了巨大的成本与精力。

    “我们引进了许多眼视光专业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他们在入职之后需要接受1-2年的职业培训;同时,那些有多年验光、配镜经验的老员工,每年也需要接受三个月的带薪培训以及每个月五期的讲座,学习生理构造、光学知识、选材设计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案例,不断扩充、更新专业知识库,并通过再考核机制竞争上岗。”金增敏语带自豪地说,就业内公认的配镜难度极高的渐进多焦点眼镜(能够解决同时看清远、中、近不同距离的问题)来说,毛源昌的配镜师能够保证95%以上的准确率。

    记者观察到,在毛源昌的门店里,员工各司其职,不存在前台、后台由同一个人提供服务的情况。他表示,这样不仅是为了把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还能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互相监督,确保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不同于业内普遍采取的当天配、当天取的模式,消费者在毛源昌确定镜架、镜片之后,三天之后才能拿到最终的成品。“这是因为毛源昌眼镜全部由专业工厂加工完成,标准则由毛源昌统一制定,这样一来,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就被大大降低了。”金增敏说,“虽然许多消费者对取镜时间长这一点提出过疑议,我们仍然坚持这样做,来确保产品的品质。”

    “五年前我刚接手毛源昌的时候,许多老杭州人特地赶来毛源昌了解情况,担心老字号会就此消逝。”毛源昌眼镜的现任掌门人金增敏坦言,这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也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说得再好听也没有用,我希望用行动向他们证明,毛源昌不会动摇老字号的根基,而是会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创新经营管理,最终的目标是给老百姓(603883,股吧)带去更多实惠。”

    经历这五年的发展,金增敏能够自信地说,无论从销量还是纳税上来评估,毛源昌都稳坐浙江省眼镜行业第一品牌的宝座,目前已经在浙江省内开设了300家门店,正在加快向全国范围扩展的步伐。

    更重要的是,毛源昌依然保持着民族品牌的初心与匠心,真正实现了价格回归、专业回归以及服务回归,提升了消费者满意度。

    商报记者 茹雪雯

    自小与老字号眼镜结缘

    说起毛源昌的历史沿革,老杭州人都略知一二。毛源昌成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创始人毛四发原本在杭设摊售卖眼镜,后积资盘进詹源昌玉器眼镜店,改名毛源昌。上世纪30年代初,其经营资力已达到杭州同行之首。1956年公私合营时,将另外三家眼镜店合并改为毛源昌眼镜厂,1958年9月易名杭州光学仪器厂,1984年恢复原名。

    金增敏自小对老字号眼镜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的祖辈曾是一位托着眼镜匣走南闯北的“行商”。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曾写过一篇逸趣横生的小品,生动地描述了这个行当:“他左手半捧半托着个木头匣子,匣子一底一盖,后面用尖麻钉卡着有合页连着。匣盖子里面二三十副眼镜。平光镜、近视镜、老花镜、养目镜。这么个小本买卖没有什么验目配光的设备,有人买,挑几副试试,能看清楚报上的字就行。”

    到了父亲这一辈,家族的眼镜生意不断壮大,逐渐在西北地区站稳了脚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金增敏16岁就开始在眼镜店做学徒,从验光、制镜到装配,他在各个岗位上磨炼技艺的同时,也对整个眼镜行业有了深刻的认识。2012年,听闻毛源昌有意引入民间资本,为老字号注入年轻活力,金增敏作为浙商回归故土,成为毛源昌的新任掌门人。

    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如何让老字号焕发新生机,获取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是众多百年老店面临的问题。对此,金增敏没有固守陈规,大胆地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

    从树立品牌形象上来说,毛源昌对大大小小的几百家门店进行了差异化定位,有的属于社区店,主要针对35岁以上的顾客;有的属于时尚店,主要针对20到35岁的年龄段,LOGO选用更年轻化的“MYC1862”,采用开架模式方便消费者自行挑选心仪的眼镜;另外还有所谓的精品店,满足高端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毛源昌更是独家签约多国的独立设计师与买手,在镜架的款式上紧跟时尚潮流。

    对于如今正火热的“互联网+”,金增敏表示,由于眼镜行业对服务与体验近乎苛刻的要求,目前还没有探索出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能够进一步提升线下的服务质量与消费体验,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预约,系统管理会员积分,精准传递折扣信息,点对点提醒顾客到店维修保养等等。

    “但无论如何,毛源昌在前行与改变的同时不会丢掉自己的根。”金增敏透露,今年毛源昌将举办“我的第一副眼镜”主题活动,征集杭城市民与毛源昌眼镜的故事,未来还将建立属于毛源昌眼镜的历史博物馆。“前不久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亲自把一副毛源昌眼镜送到店里来,别人问她买,3000块她都不卖。”金增敏说,消费者的信任是品牌最大的财富,毛源昌作为一个民族品牌,绝不会丢掉这份信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