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瑞士再保险张永强:中国重疾险保单销售数量占全球近6成
  • 瑞士再保险张永强:中国重疾险保单销售数量占全球近6成

    时间:2017-12-11 16:25:32  来源:  作者:

    编者按: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保险业内生增长均面临换挡调速、固本强基的处境,寻找新的发展动能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保险业共同的挑战与机遇。在从保险大国走向保险强国的转型道路上,行业领军人至关重要。

    和讯网保险频道2017年度重磅打造“高管”系列视频访谈,深度专访行业高管,旨在通过与中国寿险行业知名领军人物深入交流,廓清行业大局,前瞻发展趋势,解析公司战略,彰显领袖风采。本期访谈嘉宾为瑞士再保险中国人寿与健康险业务负责人张永强。

    以下为张永强采访实录: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和讯网:如何看待老龄化带给保险业的影响?

    张永强:老龄化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被讨论了将近二十年的话题,虽然不能说各个国家政府疏于应对,但是实际上近二十年以来,我们没有看到实际性的解决方案的突破。当然这也说明了老龄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包括国家社会监管部门、一些私营机构以及我们每个人。

    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是对医疗卫生支出,第二个是对养老金和长期护理。医疗卫生支出方面,世界市场的普遍经验, 65岁以上的老人,平均的医疗成本是65岁以下人的三倍到五倍左右。中国的老龄化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在过去七年间,每年60岁以上的老人会增加1000万的绝对数。中国还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东部地区的老龄化速度更快。我们的基数更大一些,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会更大。

    第二方面,除了医疗卫生体系可能面临的压力之外,还有养老金来源的压力和挑战,以及长期看护。老龄化带来的赡养率的逐渐降低,以及社会和国家在养老资金融资支持方面的可持续方面的压力,需要我们有更多可行的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瑞士再保险前段时间在中国、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日本几个市场进行了“养老资金来源”的市场调研,在这个调研中发现:平均而言养老金的来源有50%左右是来自于社会和国家(包括有企业雇主),25%是来自于家庭,20%左右是来自于储蓄,来自于商业养老保险的平均值只是5%。

    中国养老金来自保险的只占2%

    中国是一个储蓄习惯和家庭观念更重的国家,因此养老资金来自于家庭和个人储蓄的部分要大一些。但是来自于商业养老保险的只有2%,我个人觉得整体而言目前这个2%都可能有点高估。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最严重,也有比较强大的老年保险文化,但是日本的养老资金来自于商业保险的也只有7%。

    从绝对数来看,日本平均一个老人每年的养老成本差不多是45000-50000美金左右,如果他6%-7%来自于保险的话,实际上绝对额应该是3000美金。在中国,平均老人的养老成本差不多每年是在15000美金左右,只有2%来源于保险,换算则是300美金。从绝对数量来说,和日本占的市场相比较,我们的空间会大很多。但我们也应该客观认识到,整体平均而言,商业养老保险在解决养老资金来源这一方面尽管空间巨大,但不能期待商业养老保险成为解决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政府应该发挥主要作用承担主要责任。

      中国养老保险缺口对保险公司是很大的商机

    国内寿险公司,在商业养老这一领域的参与积极性和方式方法还是比较高比较多的,无论是中国保监会正在推动的税延养老保险政策,还是在普通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供给这一方面, 都比较积极和活跃。另外很多保险公司,在养老产业的生态链条里,例如在养老社区的投资方面,医疗健康管理等都有一些涉足。

    目前中国应该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或唯一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养老地产的国家,据我们了解有些其它成熟市场也在研究国内的这个现象, 有些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政府也希望他们的保险企业能像中国的保险公司一样,在养老地产这块做一些投资,当然在中国这本身也是一个探索和尝试的过程。

    针对老年人的健康保险大有可为

    保险公司在老龄化时代另外大有作为的领域就是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老龄人群提供一些合适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资金的压力。

    我们其实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像瑞士再保险5年前在韩国推出一款专门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一个老年癌症保险。韩国是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国家,差不多是五千万人口,但是有18%,即九百万人是60岁以上的。这个保险只是针对60岁以上的投保人群,在推出三年时间内,就有180万人购买这款保险,覆盖渗透率超过20%,这说明实际上保险公司在这个领域可以做的很多。

    现在瑞士再保险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在做这样一个课题,从产品供给的角度,如何开发和推动适宜老年人群的健康保险产品。刚才讲到日本是一个拥有比较强大的老年保险文化的国家。在中国,我们也应该加强这种老年保险文化的建设。当然首先需要的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形象,真正成为可以被信赖的行业和机构。

    国内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组织,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之前老龄委也联合保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部委, 在省市政府的支持下, 在很多省市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的意外保险、骨折保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持续在推动这样一些研究。大家的目的就是使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这一领域,可以在逐步老龄化的中国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

    另外要提到的中国传统和强大的“孝”文化。刚才讲在韩国,三年之内有20%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购买了这一款保险。瑞士再保险在中国推出后,差不多也是在一年之内,销售超过了100多万张。但中国的一个特点,有60%的保单是子女给父母买的,在韩国的话99%是自己购买。

    我们现在会有更多一些尝试,包括推出针对老年人的重大疾病保险(对老年癌症保险的延展)。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是我们和香港的一个养老机构,三方共同合作,把一些这种所谓的附加值服务涵盖进来。这都是保险公司可以去尝试和探索的一些领域。

      中国健康险增长速度远超寿险业平均增速 重疾险保单销售数量占全球近6成

    和讯网:健康险还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张永强:在过去六年间,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增长速度,复合增长率超过30%,健康保险本身增长速度是远远超过我们寿险行业平均增长速度的。

    健康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保障保险,以及长期看护保险。我们主要讲重大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

    中国的重大疾病保险,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市场,我们每年在中国市场售出的新单超过一千万张。从供给角度,市场主体愿意推动和销售这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从消费者的角度这类产品确实有强大的保障功能,大家都知道现在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更好的医疗技术,这类产品可以帮助大家去填补医疗费用可能存在的缺口,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

    在中国现在重大疾病保险,保单销售数量应该是占到全世界的55%-60%,过去五年间,中国的重大疾病保险的保单数量和件均保额几乎都已经是成倍增长。现在几乎每家寿险健康险公司,都有自己品牌旗舰性的重大疾病保险品牌,从趋势上来看,我们也相信在未来一定时间之内,应该还会成为市场上最受消费者欢迎、也是保险公司最为重视的一类保险产品。

    “百万中端医疗险”的兴起触发点是税优健康保险的推动

    现在市场上我们看到的另外一个热点是“百万中端医疗保险”。“百万中端医疗”是最近两三年的时间在国内兴起,目前每年的新单数量也是上千万单。我个人觉得它很大程度上是保监会在推动税优健康保险产品的过程中引导出来的产品供给改革。当然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所以现在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无论是内资公司、外资公司,无论产险公司还是寿险公司,几乎每家都在推,其实是一个好事情,这说明这个市场的需求被抓住了。在推动过程中,有很多借助一些新的非传统平台在销售,比如像支付宝,腾讯的9宫格等。所以我们也相信在中短期内,这可能也会持续成为一个热点。

    无论重大疾病保险,还是医疗保险,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保险公司现在对产品创新的需求比较大,产品的升级或者速度也比较快。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产品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尤其是刚才讲到的百万医疗保险,更多的要做一些实质性的创新和突破,而不只是说保额和保费的无限制竞争,没有人希望看到这个市场被做滥了,可能这时候其实需要一个保险公司经营这种医疗保险的一种诚意,需要真正的管理医疗保险的能力。

    医疗科技的进步使不可保风险变得可保

    和讯网: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保险前期的设计、后期的服务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张永强: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会影响健康保险的发展趋势,刚才我们讲到,中国健康医疗保险的市场的现状,重大疾病实际上是主要产品,然后百万医疗是方兴未艾。但我们也看到,和医疗科技的结合可能会是下一个重点和热点。医疗科技本身,我想可能从几个方面对我们行业产生影响。

    医疗科技本身是人类的福祉,所有的医疗科技进步,都是为了使我们活得更好,活得更长。它对保险来说,首先它其实是扩大了一个保险需求。举个例子,前阵子诺华刚推出了一个针对少儿白血病的一个新药,印象中一个疗程的费用是47.5万美金。

    大家会意识到,因为医疗科技的进步,有很多之前觉得治不了的病是可以治的,但是这时候其实你需要的是一种财务的支持,这时候保险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所以它会扩大这样一个保险的需求。

    第二,医疗科技的进步会扩大一个可保风险的范围,会使很多以前不可保的风险成为可保利益。比如现在行业推动很多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保险,就是因为医疗科技进步带来的对这类疾病进展的实时监测,使得保险行业有了更好的手段来对这类风险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

    另外一个扩大保险人群,像刚才讲的,我们针对老年人,这些是需要一些数据支持,需要医疗科技的支持。包括我们现在讲了很多的基因测试技术,癌症的液态活检技术,都可能被结合到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保险管理中。

    医疗科技的进步可能提升过度诊疗的风险

    医疗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音,但对于保险行业本身来说,需要考虑它对目前保险公司风险图谱的影响:

    第一,因为一些新的检测技术的提高,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那么严重的疾病,出现过度诊疗过度诊断,从而带来医疗资源过度使用甚至浪费的风险。

    第二,保险行业是很难预测医疗科技进步,到底能进步到什么水平,我们所经营的很多长期健康保险,可能就面临这样一个风险的问题。在讲重大疾病风险产品的风险管理的时候,全世界可能都在看中国。中国的参与者,无论是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行业协会还是监管,行业之外的一些卫生医疗组织和研究机构,需要共同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积极通过产品创新扩大风险池

    和讯网:瑞士再保险是怎样践行“保险姓保”理念的?

      张永强:瑞士再保险的企业使命和愿景,有句话叫做We make the world more resilient,意思就是说我们让世界更有韧性,就是当灾难发生的时候,无论是财产保险方面,还人身保险,我们通过提供财务支持,能让世界恢复得更快。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监管机构实际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推动保险姓保。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监管、行业协会,包括中国的精算师协会,做了很多基础工作来推动行业在保险保障类产品,在回归保障上能做得更稳,做得更好。这些基础工作包括例如寿险行业的生命表,重大疾病发生率表以及意外残疾标准表等颁布和制定等等,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我们在未来回归保险保障上,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平台。

    瑞士再保险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践行保险姓保:

    第一是瑞士再保险的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创新是需要踏踏实实的数据获得和数据分析能力,这是瑞士再保险在全球范围内寿险健康保险领域比较擅长的,我们通过产品创新来扩大风险池,来为更多的以前不能购买商业保险的消费者提供商业保险服务。

    第二作为世界上领先的再保险公司,瑞士再保险在各市场一直使用的一个口号是“缩小保障缺口” 这也是瑞士再保险的使命。 我们一直是在各个市场,包括在中国做很多的研究。在四年前,在中国做了一个医疗健康保险的保障缺口分析,两年前做了一个寿险的保障缺口分析,所以这些实际上是想提高社会和消费者的商业保险意识。

    第三,我们为这个行业提供风险管理能力和承保能力。风险管理可能未必是非常愉快的话题。中国有很好的数据基础和风险管理意识,行业都很了解已经发生了什么, 但是对于很多未来潜在的风险可能需要想的更多。瑞士再保险公司全球只有10000人左右,但有一个300人的研究院,这个研究院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研究医疗科技,研究技术进步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在前瞻性这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和我们行业一起做更多风险的预警。

    当然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为这个行业提供一个承保能力,当真正有风险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站在我们的合作伙伴,也就是保险公司的身后,履行我们的承诺,和我们的客户一起能够为行业提供一个充足的偿付能力,今年在7,8月份美国的飓风灾难中,瑞士再保险赔付总额是36亿美元左右,但公司也很骄傲,因为这是公司和行业存在的意义和理由。

    最后想说的是协作和合作。在现在这样一个分工日益精细的金融环境下,没有哪一个企业说自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候需要一种合作和协作。

    所以我觉得可能从这些方面,瑞士再保险在中国包括在其他市场努力去做的,就是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让这个世界更加有韧劲。

    在中国建立创新实验室 健康险是战略重点

    和讯网:请谈谈接下来的五年,瑞士再保险的战略和健康险的布局是怎样的?

    张永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实体,也是世界经济一个主要增长引擎。中国的保险市场,实际上目前是世界上应该是第二大的市场,(这个统一口径不一样,有的说第三,有的说第二),也是世界保险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任何一个外资企业,不仅是我们保险行业,都会把中国当作高速增长的市场,一个重点发展市场。

    瑞士再保险在内部,把中国定位为一个高速增长市场和战略重点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持续地在人员等资源上持续投入。

    我们要在中国要建立一个大数据团队,这实际上这是我们只有在个别区域总部才会有的团队。另外,我们在中国也会建这种保险的创新实验室,这同样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在区域总部做的。所以对中国这个市场,瑞士再保险其实是非常有信心,而且有一种承诺会持续地投入。

    健康保险持续将会是瑞士再保险战略发展重点。就像刚才讲的,中国的保障缺口依然很大,中国的产品线相对比较窄,有很多没有发展起来,我们也相信,未来我们会和客户共同做更多的产品线,一起填补这样一个保险保障缺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