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充值350次得千万 误充竟也被判刑?
  • 充值350次得千万 误充竟也被判刑?

    时间:2017-11-18 16:01:23  来源:  作者:

    男子充值350次得千万,误充竟也被判刑?

    11月17日,上海一男子因多次充值理财APP获千万而被判11年的新闻引起网友热议,为什么充值理财APP竟然被判刑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谣言:男子充值350次得千万,不该被判刑

    真相:男子充值350次得千万,属于盗窃罪

    据悉,上海一男子叶某在去年用银行卡向一款名为“壹钱包”花漾卡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转入资金,发现钱被原路退回,而App却显示资金增加了。此后的8天,他重复操作了350余次,App中“多出”了1125万元。

    平安付公司在6月12日发现这个漏洞,随后与叶某联系,希望他返还所有资金,但是叶某此时已经用这些钱买了车还了账,现在没有足够的钱返还,于是就协商分期还,但是这一建议被平安付公司拒绝,随后平安付公司向上海警方报警。

    平安付公司在6月12日发现这个漏洞,随后与叶某联系,希望他返还所有资金,但是叶某此时已经用这些钱买了车还了账,现在没有足够的钱返还,于是就协商分期还,但是这一建议被平安付公司拒绝,随后平安付公司向上海警方报警。

    在一审中,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认定叶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但是这一决定让叶某不服,他的代理律师解释,叶某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他无任何窃取、非法占有他人钱财的主观意愿。“该案的发生,是叶飞主动将钱存入账户,而后平安付公司自己往被告人的账户上加钱,又把(银行卡的)钱款返还给叶飞。请问,被告人何来非法占有的目的?”

    平安付公司在6月12日发现这个漏洞,随后与叶某联系,希望他返还所有资金,但是叶某此时已经用这些钱买了车还了账,现在没有足够的钱返还,于是就协商分期还,但是这一建议被平安付公司拒绝,随后平安付公司向上海警方报警。

    这些辩护意见未被法庭采纳。今年9月30日,奉贤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叶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司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并处罚金50万元,责令退赔平安付公司205.94余万元。

    现行刑法规定,犯盗窃罪,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辩护律师告诉记者,叶飞对一审判决不服,目前已提出上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