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同业理财“过冬”个人理财“逢春”
  • 同业理财“过冬”个人理财“逢春”

    时间:2017-11-07 15:48:21  来源:  作者: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同业理财三季度发行数量仍低于到期量,因此净发行数量依然为负值,同业理财规模仍在收缩。分析师预计,同业理财规模四季度继续收缩概率较大;在此背景下,个人理财成为整体理财规模维持的支撑点。个人银行理财收益率近期居高不下,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3个月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甚至再次冲上5%。

    同业理财持续收缩“从银监会日前披露的信息中,我们已得知银行理财三季度规模变动的情况。整体而言,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同比增速已连续8个月下降,月度规模受MPA考核影响,显现出"季末收缩"效应。”华宝证券分析师杨宇指出,“三季度同业理财仍在收缩,非同业理财稳步增长,理财的结构性调整仍在继续。9月末理财规模约29.72万亿元,其中同业理财4.01万亿元,非同业理财25.71万亿元。”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不完全统计,从发行角度来看,同业理财产品三季度发行约2300只左右,较二季度增加411只,但整体发行量仍低于到期数量,印证了同业理财规模仍在收缩的现状。从参与主体来看,与二季度相比,各类银行发行同业理财产品的数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城商行发行数量环比增长70.18%,幅度最大;截至三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发行数量占比分别为0.08%、39.88%、32.52%、26.82%。

    杨宇同时表示:“另外,同业理财结构也出现新的变化。以往产品以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为主,二季度时,招行开始发行净值型同业产品。三季度时,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开始发行一系列与利率挂钩的结构型预期同业产品,同业理财产品的结构愈发丰富。”

    “四季度同业理财的到期数量依然较大,到期产品中,占比较高的为去年三季度委外爆发之后发行的1年期产品,预计四季度同业理财收缩概率依然较大。”杨宇表示,“一方面,今年以来委外产品逐渐到期,且部分产品不续作,理财委外规模的逐季降低也验证了这一点。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三季度理财委外规模约2.55万亿元,较二季度下降0.21万亿元,较一季度下降0.53万亿元。另一方面,十九大会议结束,金融严监管趋势确立,银监会明确表示"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领域依然是后期监管重点。”

    根据华创证券债券团队的研究,三季度上市银行负债端的变动情况与二季度相似,但变动幅度有所收窄: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同业负债占比持续回落,从二季度的13.7%进一步下滑至三季度的13.3%;受其他中小银行、货币基金分流的影响,吸收存款科目占比小幅下降;9月同业存单净融资额快速上行,带动应付债券科目占比小幅上升;在当前基础货币投放环境下,向央行借款占比微幅上升。

    中金公司的陈健恒等分析员指出:“银行从5月以来持续压缩同业资产,反映到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的"股权及其他投资"科目,5月以来持续压缩,今年净减少。银行压缩了同业理财、债券委外、资管产品和通道业务等。从三季度的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规模数据变化,亦可看到这些通道业务规模的收缩。从银行的三季报数据也可看到,银行的同业资产有明显压缩,尤其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压缩的规模较大。反映到银行的负债端,当同业资产明显压缩,银行对同业负债的依赖性在下降,同业负债的规模也有所下降,比如同业存单的余额从高峰的8.4-8.5万亿元降至目前8万亿元左右。从年初的快速增长到目前余额小幅回落,表明同业杠杆已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华创证券债券团队指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去杠杆仍在路上”,因为“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二季度广义同业负债(同业负债+同业存单)占比回落较明显,但三季度明显反弹。逆势上行的原因可能是迫于业绩压力与流动性压力,不得不重新转向同业业务进行融资。”

    个人理财竞争激烈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三季度个人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49695款,环比增长10.03%,存续规模为18.58万亿元,环比增长1.18%,占存续规模总量的65.32%,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16978款,环比增长31.81%,存续规模为6.06万亿元,环比增长12.70%,占存续规模总量的21.32%,环比增长2.14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为4053款,环比增长11.47%,存续规模为3.80万亿元,环比减少11.97%,占存续规模总量的13.36%,环比下降2.02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同业规模进一步下滑、零售规模增速回升,凸显严监管条件下,银行理财业务的结构性调整。”普益标准指出,“同时,在宏观审慎框架的引导下,未来银行理财将更注重与实体经济的对接,发展方向将从重"数量"(规模)转变为重"质量"。”

    “同业理财萎缩之后,银行明显加大对居民和企业理财的争夺力度。”中金公司分析员张继强指出,银行理财利率持续、明显上行,近期居高不下,甚至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3个月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再次冲上5%。张继强表示,存款争夺引发一系列冲击: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更加依赖同业负债,大量发行同业存单;理财产品利率上行,对理财规模及其配置行为有冲击;股市存量资金博弈特征明显,机会成本抬升;大型银行受冲击较小,从央行获得相对廉价资金,买入中小银行同业存单。

    杨宇统计了3个月期同业存单与非同业表外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上限,结果显示,6月之后,非同业理财曲线较平坦,一直在4.7%-4.9%区间内窄幅波动;同业理财收益自6月初开始高位回落后便一路下行,8月上旬开始反弹,但幅度不大,之后在4.9%-5.15%区间内波动。

    华创证券债券团队指出,尽管二季度以来,监管重拳出击整顿同业业务,银行加速调整负债结构,但存款占比仍下降,可见“存款脱媒”趋势难以避免。“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端最主要的来源,但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货币基金与互联网产品对银行存款形成分流,近几年这一科目规模占总负债的比例处于下行通道,三季度占比较二季度继续下降0.2个百分点至72.5%。”

    净值化转型待观察

    二季度,招行重新启动发行同业净值型理财产品,当季发行13只,其中“聚益生金”系列为定期开放式产品,固定周期涵盖理财产品所有主流期限,因而对同业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具有一定替代作用。三季度,同业净值型产品共发行8只,其中招行发行6只,江苏银行发行2只,均为封闭式产品。“目前来看,招行虽然在二季度率先开启同业产品的净值型转化,但未来是否会有更多银行参与进来还有待观察。”杨宇指出。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分别发行净值型产品172只、351只、334只。杨宇分析,一季度发行数量与2016年全年季度平均发行水平相当;二季度时,随着监管风暴来临,发行量较一季度大幅增加104%;三季度发行334只,虽较二季度小幅减少17只,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二季度净值型产品数量的大幅增加主要来自招行,以及工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江苏银行对该类产品的增量发行。三季度净值型产品数量较二季度减少17只,至334只,主要因为工行发行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环比减少64.1%。招行三季度发行142只,环比增加26.79%,市场占比提升至42.5%,几乎占据净值型产品的半壁江山。”杨宇表示,“从单家银行历史发行情况来看,根据普益标准的数据统计,累计发行排名前十的银行现状各有不同。招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渤海银行在2017年发行量出现大幅增加;而曾在2016年发行较多的光大银行(601818,股吧)和贵阳银行,2017年以来发行量有明显下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