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上半年理财产品增速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进入“新常态”
  • 上半年理财产品增速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 银行理财进入“新常态”

    时间:2017-09-26 16:30:55  来源:  作者: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9月22日发布银行理财“半年报”(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8.38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6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也低于同期银行表内资产增速(上半年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同比增长11.3%)。在规模增长不易的时期,中金公司分析师称银行理财业务进入“新常态”。兴业研究分析师则称,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将成为后续理财业务竞争的发力点。

    同业理财“负作用”未完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有55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为8.58万只。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55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理财产品11.92万只,平均每月新发行产品1.99万只,累计募集资金83.44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上半年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平均每月募集资金13.91万亿元。上半年发行产品数较去年上半年提高22.05%,而募集资金额较去年上半年减少0.64%。

    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为28.38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67万亿元,较4月末减少1.9万亿元。上半年,理财产品日均存续余额为30.15万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增长5.01万亿元。

    天风证券分析师廖志明、林瑾璐表示,上半年理财规模下降,主要受4月监管趋严影响,尤其针对资金空转的同业理财监管的影响较大。根据报告,截至6月底,金融同业类产品(指专门面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4.61万亿元,较年初减少2万亿元,下降31%,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16.24%,占比较年初下降7个百分点。同期,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3.1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46.30%;高资产净值类产品存续余额为2.1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51%;私人银行类产品存续余额为2.0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08%;机构专属类产品存续余额为6.48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2.83%。相比同业理财,包括一般个人类、高资产净值类及私人银行类产品在内的个人类理财产品余额在6月末总计17.2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74万亿元;合计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60.89%,较去年末上升7.4个百分点,其中,一般个人类产品余额同比增长18.6%,占比甚至较去年末上升1.4个百分点。中金公司分析员张帅帅认为,个人类理财产品余额保持良好增长,主要受益于居民财富的迅速积累、理财意识的加强,以及金融服务电子化带来更便捷的购买渠道。

    张帅帅表示,考虑到同业理财4.61万亿元的余额和16.24%的占比,及其集中在3―6个月期限,年内银行理财余额预计将继续下降,“当存量理财结构完成调整,以及理财新规正式落地,2018年理财规模增长将趋于稳定。”

    中小银行增速下降较快

    从不同机构类型来看,根据报告,截至6月底,国有大型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9.27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70%,市场占比32.66%,较年初上升0.20个百分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存续余额为11.80万亿元,较年初减少3.67%,市场占比41.58%,较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存续余额为4.39万亿元;外资银行存续余额为0.37万亿元;农村金融机构存续余额为1.62万亿元。

    “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8%、16%,分别较年初增速下降6、15、35个百分点。中小银行理财增速下降较快,主要与央行MPA考核、监管升级及资金成本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有关。”廖志明、林瑾璐指出。

    “前期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增速远高于五大行,成为规模增长的主力军。上半年,上述银行的理财增速延续去年的放缓趋势,部分银行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压缩。”兴业研究分析师孔祥、吕爽预计,下半年中小银行的理财增速仍将放缓,部分银行的理财规模将继续压缩。

    理财收益率上升

    报告再次强调,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然而,截至2017年6月底,非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1.63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6.22%,较年初下降3.34个百分点;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6.75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3.78%。

    分机构类型来看,截至6月底,按存续余额计,国有大型银行非保本产品占比74.71%,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78.93%,城市商业银行占比76.99%,农村金融机构占比69.20%;外资银行的非保本产品占比最低,仅为26.39%。

    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来看,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42.51%。债券、现金及银行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同业存单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69.19%。

    “债券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在理财资金投资的资产中占比最高。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7.71%,商业性金融债、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外国债券和其他债券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34.80%。”报告介绍。

    廖志明、林瑾璐发现,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同业存单)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54.24%,现金及银行存款占14.95%,非标投资占比16.14%,三项占比较年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他们因此预计权益类资产比重较年初有所上升。在他们看来,低收益的资产配置占比下降,高收益的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上行,主要因为年初以来理财产品发行利率上升,资金成本压力上行,推升资产配置要求。

    张帅帅也表示:“包括权益类资产在内的其他资产占比有较大幅度提升,主要是因为银行理财收益率居高不下,倒逼资产端风险偏好提升。”

    据孔祥、吕爽估计,权益类资产占比由去年末的6.16%提升至今年上半年末的9%左右。“从今年权益市场表现看,行业龙头估值中枢稳定提升,这为银行理财参与资本市场带来绝对收益的机会。上半年银行理财在权益市场领域试水,成为银行通过风险资产定价获取收益的有效尝试。”孔祥、吕爽表示,“为缓解利差收窄压力,预计银行注重资产端的高收益资产的配置,加快资管产品转型进程,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和产品结构的差异化将成为后续理财业务竞争的发力点。”

    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唐笑天认为,由于近期信用债收益并未恢复到5―6月水平,未来理财直接配置债券的动力不会有明显提升,对委外与配置公募基金仍有一定诉求;同时,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之外进行多元化、多策略配置的倾向仍会延续。

    就收益情况而言,报告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5672.0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增长948.2亿元,增幅为20.07%。上半年,已终止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从年初的平均3.5%左右上升至平均4.0%左右。

    此外,上半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占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81.66%,较去年上半年下降1.01个百分点,较去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占比为0.18%,较去年上半年下降0.13个百分点,较去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三级(中)”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占比为18.16%,较去年同期提升1.14个百分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