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从规模扩张到追求效率 保险资管的升级之道
  • 从规模扩张到追求效率 保险资管的升级之道

    时间:2017-08-23 17:06:13  来源:  作者: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革新,给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快速增长,逐渐形成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资管行业齐头并进、百舸争流的局面。而伴随着保险资产强劲的增长势头,保监会整治险资运用乱象的步伐也随之变得愈发铿锵有力。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保险资金净现金流充裕、资金期限较长。因此,提升优质另类投资产品配置比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环境下险资运用的不二选择。

    在股市较为低迷的状态下,险资权益投资更注重长期性与产业协同性,青睐保险上下游联动的产业板块。同时,险资也青睐符合国家经济转型的产业,希望从长期角度获得投资的增值。

    近年来,保险资金累计规模快速增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保险资产管理业紧贴国家战略、民生建设和行业需要,发挥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市场的认同。

    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战略部署和要求过程中,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和支持实体经济建设,并在投资范围、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等多方面推出创新性举措。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再次指出引导险资服务实体经济,要坚持稳健审慎运作,积极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定的独特优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资本性和股权性投资,从而提升经济中长期发展的韧性。

    从宏观经济 审视保险资金运用

    早在今年年初,陈文辉就曾表示,2017年可能是保险资金运用非常困难的一年。事实也正是如此,因为这一年我国经济正面临从数量时代向质量时代的关键转型阶段。从强调增长速度到追求结构优化,从强调扩张规模到追求效率提升,必然会经历阵痛。

    而这种宏观经济阵痛也会传递给保险资金运用,从中长期来看,现阶段宏观经济数据虽有回暖,但经济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并未完全解决,资本市场仍会面临波动,预计低利率和资产荒的局面将维持较长时间。当利率下行时,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会受到极大程度的冲击。如果片面强调资产负债匹配,则很有可能在减少波动性的同时,锁定较低甚至负收益。反之,资产与负债完全脱节会使险企面临巨大风险。

    业内专家表示,较低的利率水平与优质资产的稀缺,给固定收益类品种配置带来巨大挑战。从目前来看,未来的经济运行将呈现较长时间的L型走势,经济低速运行导致实体企业很难承担较高的财务成本。同时,信用事件频发使资金竞相追逐优质资产,并进一步推低收益率水平,使优质资产相对更为稀缺。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保险资金的长期配置能力是一种考验。“长钱短配”(负债久期长于资产久期)带来再投资风险,“短钱长配”(资产久期长于负债久期)带来流动性风险。一方面,诸如资产久期低于负债久期一类的久期不匹配现象是常态。一是因为符合负债特点的长久期的优质投资品种缺乏;二是在未来可能的中低利率环境下,将面临资产收益率不达负债要求的风险,需要被动提高高收益风险资产配置的比重,久期缺口将长期存在。

    另一方面,前段时间部分保险公司集中发展短期限、高回报的中短期保险产品和理财型产品,业务结构单一、保费过度集中。在当前利率变动复杂、资产配置难度增加的环境下,这些短期限资金很可能投向收益高、流动性低、期限较长的非标资产。由于这部分资金来源的保险产品保障程度低、业务波动性大,如发生集中退保、声誉风险等突发事件,可能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如何实现资产与负债端的合理匹配是未来保险资金运用需着重考虑的事情。


    回归本源 秉承稳健的投资文化

    在过去一个时期,少数保险机构存在激进经营和激进投资问题。陈文辉强调,“决不能使保险资金成为大股东投资控股的工具,树立审慎稳健的投资文化是保险资金运用的应有之义,也是保险资金运用安身立命之所在。”

    无论何时,保险资金都需秉承的原则是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把握好保险资金运用的三个原则十分关键:投资标的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即使进行战略投资,也应当以参股为主。

    而对于稳健的投资理念,商业养老领域的资金管理和运用最有发言权,险企需增加风险防控来确保商业养老保险资金的安全运用,不能激进投资、盲目追求高收益。

    太平养老有关人士介绍,截至2017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管理的资产余额和保费收入近1500亿元。随着职业年金、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正式落地,管理资产规模和产品类型将进一步扩大。对于信托型产品,太平养老始终秉持稳健的投资理念,强调“获取风险可控前提下的确定性收益”;对于契约型产品,太平养老更加注重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控制。

    在股市较为低迷的状态下,险资权益投资更注重长期性与产业协同性,青睐保险上下游联动的产业板块,同时,险资也青睐符合国家经济转型的产业,希望从长期角度获得投资的增值。这也是为何中意资产会对包括医疗健康、养老等新兴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表示格外的关注。

    此外,记者从多家险企获悉,对于未上市股权投资领域,资管公司更倾向于选择稳健的投资对象。

    以太保资产的杭州银行项目为例,该项目开启了公司股权投资的新渠道,经过严格的尽职调查和内部投资决策流程,通过定向增发入主杭州银行。2009年至2016年的8年间,太保资产对杭州银行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后续管理;2016年10月,杭州银行成功登陆A股市场。太保资产表示,对未上市股权投资项目的标准是投资标的经营模式比较成熟,公司未来成长性较好,可通过上市或股权转让方式退出。

    国寿资产创新业务投资总监刘凡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保险资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公司未来会在基础设施不动产、能源环保、医疗健康、先进装备制造、消费升级以及信息传媒这六个方面重点发力,因为这六方面既涵盖了传统经济也包含了“新经济”的转型方向。公司将寻求包括固定收益、类固定收益或者是股权方面的投资。优选公司治理情况良好,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或有独到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在退出方式上可以选择IPO、并购等多种市场化手段进行安排。

    在民生通惠首席风险执行官刘灿看来,任何险资运用的创新业务都必须在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展开。“不管投向哪个领域,首先要求的是安全性,其次才是流动性和收益性。不管用哪种形式去投资,资产稳健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

    开拓创新对接 实体经济险资有责

    近年来,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6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等方式,直接投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养老社区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累计金额超过4万亿元。

    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保险资金净现金流充裕、资金期限较长。因此,提升优质另类投资产品配置比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环境下险资运用的不二选择。 正如刘凡所说,“保险资金的优势在于保险业掌握的资源,是市场上含金量较高的一类资源。”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实体经济主要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资产支持计划。三种投资方式各有利弊。债权投资计划交易结构最成熟,备案效率最高,最能满足实体经济对保险资金量大、期限长的直接融资需求;但债权投资计划对投资项目和信用层级要求较高,能投放的区域受到一定限制。股权投资计划可以提供股本金的投资,有利于企业降低负债比例,优化股比机构;但股权投资计划对当期收益以及退出安排要求较高,合作对象受到一定限制。资产支持计划(ABS)的优势可以盘活企业存量优质资产,提供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但保险资金作为私募性质的ABS,成本较公开市场高,与公开发行ABS产品比,对企业吸引力较小。

    回顾近年来险资对接实体经济的落地情况,多数险企可谓成绩斐然。比如太保资产近10年已累计设立债权计划、股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另类投资产品82项,累计投资资产规模1600多亿元。其中,太保资产主要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进行直接投资,各类债权投资计划75项。

    国寿资产上半年公司通过股权、债权等创新模式完成投资项目25个,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港口、煤炭、地铁、棚改等领域,新增规模达到1084亿元,创历史新高。资产公司先后参与认购“中保投――招商局轮船股份股权投资计划”,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重大项目。

    对于市场上投资实体经济回报不高的担忧,太保资产副总经理程劲松并不认同。在他看来,首先,通过参与实体经济投资,保险资产管理业扩大了自身可投资范围,为背后的保险资金需找到优质资产;其次,通过投资实体经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培养了自己的专业团队,加深了对实体经济各行业的认识,风险识别能力得到提升。最后,通过投资实体经济,保险资产管理业跻身大资管行业的潮流,成为未来大资管行业最具活力与潜力的一股力量。

    谈及在险资服务实体经济中对于公司自身风控的把握时,程劲松表示,会在另类投资中前置风险审查环节。首先,风控合规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阶段就介入,对交易对手、交易结构等作初步判断;其次,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内部风控合规和法务人员会同外部专业机构进入企业现场就法律、财务、评估等多个维度开展尽职调查,防范企业道德风险以及利益输送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外双评级体系也是风险审查的重要手段,可利用内部数据库对交易对手进行量化分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