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金融理财 > 当理财顾问画出这张养老思维导图
  • 当理财顾问画出这张养老思维导图

    时间:2017-07-27 20:59:39  来源:  作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策研习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一个明媚的下午

    “不劳而获”的被动收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迷上了一本专业书籍《不上班也能月领万元》,它来自国外,有事实依据和大量研究数据支持。

    《不上班也能月领万元》,乍一看书名有点忽悠吧?怎么可能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呢?但从业人员其实都懂,这就是传说中的被动收入。本书的副标题尽早实现自己完美的退休计划,这才是这本书要讲的真正内容。两位资深从业老师给大家分享读书心得,非常精彩。

    “核心养老规划最关键在于不是拥有多少房产和股票等金融资产,而是资产年金化。” 资深保险大咖沈杉老师重点解析了书中也是她本人非常认可的一个观点。另一位分享者是有海外金融留学背景的李沐涵老师,他列数据所展示的图表,一看就是数学天才。

    沈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养老的各种问题,李老师介绍说书里有教大家算法去做养老规划,就更坚定了我看这本书的兴趣了。

    一份养老的图解

    瞬间清晰的养老规划逻辑

    在这个讲效率的时代,看一本书其实一般最快一天就能啃完的,可是这本书却花了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实在是有很多数学的东西需要补补课了,另外有些美国金融领域的概念和背景也需要搜百度。

    看完书,我觉得很受启发,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新的视角,可以借鉴到平时为客户做规划的实践中,于是,我一气呵成做了一张脑图。

    脑图的确是个好东西,也是最近比较迷的一个工具。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最多能记住同类型的7个选项,还得是智力超群的人,普通人能记住4个就不错了,所以,思维导图的应用能方便记忆,而且能让做解说的人思路清晰有逻辑,看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财富管理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脑图还只是借鉴了书的前半部分,也是我个人对作者阐述观点的一点理解,它为规划养老提供了一个思路。

    我把养老面临的风险分成三个部分来考虑:

    1. 长寿风险

    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法去预测自己的寿命,养老最怕的就是“人活着,钱没了”。现实是,女性普遍长寿,家庭的养老规划需要考虑夫妻的综合概率,夫妻双方一方会比另一方长寿的概率高。

    2. 通货膨胀引起的购买力下降

    我们平时考虑得多的就是CPI这个通用的通货膨胀率来测试规划数据,而本书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个人通货膨胀。

    每个人的消费都是不一样的,对某些商品的偏爱会形成自己的个人通胀,比如我喜欢喝红酒,好多客户喜欢每周打高尔夫,这些消费都会形成高出平均数的通胀率。

    那么对于老年人,医疗消费就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医疗消费又是所有消费里最昂贵的,那么其实老年人的通胀率更高。

    3. 收益率发生次序

    书里有用公式给大家测算两种主流的收益方式:

    (1)每年固定7%的收益(2)忽高忽低的类似于炒股票这种收益方式

    前者资产耗尽的时间是最长的,另外就是牛熊市的周期也是我们把控不了的。由此推断出把资产年金化是养老规划的核心。

    那么怎么年金化呢?

    脑图的后半部分分析了不同类型产品的优势和劣势,这部分就涉及很专业的一些东西了。我简单罗列了一些产品类型,是结合目前国内理财市场的产品类型做的,也是为了方便给客户分析,那么很显然保险肯定是养老首选的配置。

    一份财富管理事业

    我喜欢这种霸道的思维模式

    作为一个入行不到5年的理财顾问,一路走来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从刚开始财经大学毕业的迷茫到进入金融圈,选定财富管理作为自己的终身的职业,现在的我每一步都迈得很笃定坚决。

    刚毕业,我单纯地为了把口语练好,我进了一家使馆杂志社,也算是混入外交圈。经常出入各大使馆的建交国庆等大大小小的聚会,品尝着五星级酒店都一个味道的西餐,听着各腔调的英语口语,交际着不同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的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人。

    后来,我去了红牛集团旗下的高端俱乐部,这里有重金打造的高尔夫球场还有马球俱乐部。我同样混迹着各种顶级圈子,朋友同学都羡慕得不要不要的,我又是个不甘示弱的人,借着职位的优势自费学打球学骑马。

    但是,我觉得,这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终于,在2013年,我受朋友启发决定进金融圈。

    跟一些经济、金融背景的球友交流时,你会感觉他们看待任何事物总是那么的一针见血和透彻,那种运筹帷幄的感觉真爽。我很喜欢这种霸道的思维模式。

    出于好奇,我加入了三方做财富管理的队伍。好在有之前的积累,我做起来还算顺利。我还是发挥我做一行爱一行的深耕的“革命优良传统”,学习各种金融知识。坐观P2P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信托资管的扩张、私募规模的超越,银行的挣扎。

    特别有意思和吸引我的是,这里有学不完的知识,应验了刚入行时领导告诉我的真理:一入金融深似海,学海无涯苦作舟!对我这么一个喜欢深耕的人还真算一物降一物了,好吧,我就这样拜倒在金融和财富管理的“石榴裙”下了。

    渐渐地三方的培训体系和产品线也满足不了我了,兜兜转转我到了独立理财师孵化平台。

    我们都知道,商业经历了供销社1.0,商超2.0,淘宝3.0的模式。财富管理也是一样,最早的银行理财,后来靠房地产信托起来的三方,然后就是最近一两年兴起的独立理财师孵化平台,其实就是互联网+财富管理。

    在这里我可以研究各种类型的金融工具,一个高净值客户需要配置的资产我都可以提供,客户服务我可以从保险到固收权益类再到海外配置,带着一整套方案。

    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得到之前的高净值圈的客户的认可,真正意义上在帮他们解决很多未来规划的问题。相信这条路上我会走得更远更深。

    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

    看透资产,客观公立

    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客户需求导向=客观中立。

    作为理财顾问,我们的定位是怎样的一个角色呢?是像传统的三方、银行、保险公司里面的“医药代表”一样的销售呢?还是像律师和税务师一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独立于金融机构,永远从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去考虑规划方案,做真正意义上的理财顾问?

    如果你很明确要做一个客户需求导向型的财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来支持我们平时的工作呢?

    首要的,我想应该是客观中立地看待市面上任何的金融产品,不偏向于任何大品牌,而是穿透底层资产,缕清投资逻辑,从一个专业咨询人员的角度给客户推荐,揭示风险,不误导销售。

    在目前的财富管理圈,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如果误导销售了,产品出现问题了,客户第一想到的不会是正常的市场风险,而只会认为理财顾问骗了他。

    如某视事件,相应产品暴露的风险,如果理财师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充分揭示风险,有任何误导或多或少会影响销售过这类产品的理财顾问。

    因此,在未来更加复杂、震荡持续、黑天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来的大环境下,我们的财富管理应该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生长,而这正是我们该做出改变争取输出价值,并创造新社会地位的时候到了。

    最后,我非常感谢财策研习社。因为喜欢看书,我机缘巧合的来到了财策研习社『读书吧』,这里聚集着一群跟我一样爱看书爱研究,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儿,也结缘了这样一本书,聊下这样一席话。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财策研习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