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新闻 > 生活消费 > 非遗技艺进校园 传统文化庆六一
  • 非遗技艺进校园 传统文化庆六一

    时间:2021-06-02 07:42:00  来源:中国消费网  作者:董芳忠

    亲自动手印一张木版年画、剪一张剪纸作品,再试试制作臭豆腐中关键的环节——搓毛……5月31日,多位非遗传承人带着非遗技艺,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寓教于乐、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儿童节。

    孩子们体验王致和非遗传承技艺:搓毛

    活动一开场,国家级非遗口技项目代表传承人方浩然的一段口技“百鸟朝凤”让大家仿佛来到了百鸟园,接下来的各种动物叫声更是让孩子们的欢笑声不断。北京非遗传承人“天桥坛子周”周仁喜的耍花坛绝活儿,大家看得紧张又惊喜,现场数次响起掌声。京味画家杨信带来了自己绘制的画作《王致和非遗故事》:北京的胡同、街巷和发生在这个古老城市中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很多孩子说,自己的家就在东四的胡同里,“胡同里虽然都是老房子,但是经过改造,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环境越来越优美。”

    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教孩子们绘兔儿爷。

    之后,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手环节。北京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张阔带领孩子们一起印年画,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为孩子们讲解了兔儿爷的制作、着色技艺,不少孩子跃跃欲试。一张纸、一把剪刀,国家级非遗剪纸项目传承人刘晓迪用简单的工具,就带领孩子们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小学生在为本版年画“王小和”图色彩。

    大家还发现,北京老字号王致和也变得“年轻”,卡通形象“王小和”也出现在了木版年画、泥彩塑和剪纸作品中。国家级非遗王致和腐乳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就将王致和腐乳磨豆、卤水点豆腐、搓毛、红曲灌浆等制作过程一一向孩子们展示,不少孩子还亲自参与到其中,亲自体验这种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食品制作过程。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德育主任郭京京告诉记者,“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将非遗引进学校,把这份文化大礼送给孩子们当作节日礼物,希望孩子们在聆听、体验、互动的过程中感受祖国文化底蕴的深厚,希望以这样“特殊”的形式将爱国之情浸润在每个孩子心中。在场的多位非遗传承人表示,能将非遗技艺展示给学生,让孩子们了解、体验、热爱非遗和传统文化,才能让非遗技艺在未来有所传承和发展。

    作为主办方之一,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包括王致和在内的非遗技艺今后也将走进更多学校、社区,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老字号的知名度,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匠心,深入了解老字号的知识、感受非遗的魅力。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