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 完善法例堵疏結合 確保工廈消防安全
  • 完善法例堵疏結合 確保工廈消防安全

    时间:2017-08-14 17:43:50  来源:香港《文匯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8月14日電 香港《文匯報》14日發表題為“完善法例堵疏結合 確保工廈消防安全”的文章,全文如下:

      葵涌一棟舊式工業大廈12日傍晚發生火警,造成3人死亡。現場單位被分隔成17間房,相信作為寫字樓及攝影工作室等。本港工廠大廈更改用途而帶來的消防安全隱患較為嚴重,需要加強執法和合法改建,以一堵一疏雙管齊下來應對。保安局亦打算在即將來臨的立法年度,就提升舊式工廈的消防設備提出草案,希望相關法案盡快得以通過,提升舊式工廈消防安全。

      起火單位原本6,000多呎,間隔成17間房。其中一名死者本身是兼職調酒師,單位儲存大量酒精及裝滿隔音棉,亦有說火警與其近日“玩魔術”有關,真正的起火原因仍待調查。無論如何,本港工廈存在私下更改用途的問題,所衍生的消防安全隱患不容忽視,為此付出的性命財產代價已經不少,包括去年的牛頭角迷你倉四級火警,奪去兩名消防員的寶貴生命。本次起火的單位,屋宇署指沒有接獲分間單位申請,初步認為部分改動工程未符合逃生途徑及耐火建造的安全標準,會向相關人士發出命令要求糾正,及進一步搜證後再考慮是否檢控。

      面對不斷發生的慘劇,當局有必要亡羊補牢,加強執法,規管工廠大廈的安全。既要加強巡查,也需加強對業主和管理公司的問責,防止一些人為賺錢而罔顧安全。例如,工廠大廈單位被改建成房,改建過程需要搬運大量建築材料上落,大廈的管理公司不可能不知道,管理方有責任去確保改建符合建築物的消防標準,若存在違規改建,業主和管理公司都應負有相應責任。

      另一方面,本港工廠大廈多數是上世紀工業興盛時代的產物,本身已不適應市場需要,空置率甚高。由於本港土地供應不足,缺乏住宅、商業用地和娛樂、休閒場地,政府提出活化工廈,本意就是想促使工廈改變用途。但活化不能只是出一紙政策就了事,而應積極作為,配合不同地區的產業特點,主動按照當地工廈的消防和建築情況,有規劃地活化。工廈也有新式舊式之分,要按照有關標準分類,劃分成可改建作住宅,或改作樓上商店或遊戲場地;實在不能改建的,就應嚴格規定只能作工業用途。事實上,要解決年輕人缺乏文娛、表演場地等問題,確實可以考慮在傳統工廈內闢出部分場地,但必須從整體上規劃並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

      活化工廈是解決目前住宅、商業用地和娛樂、休閒場地供應不足之道,但如果毫無規劃地打亂仗只會埋下更多的消防隱患。此次工廈起火導致人命傷亡的慘痛教訓,再一次提醒社會,需盡快完善相關消防法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工廈煥發生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