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 改變"守財奴"哲學 善用財策促發展
  • 改變"守財奴"哲學 善用財策促發展

    时间:2017-08-04 20:41:46  来源:香港《文匯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8月4日電 香港《文匯報》4日發表題為“改變‘守財奴’哲學 善用財策促發展 ”的文章,全文如下:

      前金管局總裁、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昨日發表網誌指出,特區政府過去10年一直採取“守財奴”的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了經濟後腿。此說與特首林鄭月娥的“理財新哲學”異曲同工。全球發展已進入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各國各地政府紛紛增加對科研基建的投入,增加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誘因和推動,力促經濟升級轉型。香港不能墨守成規,落後於人,必須借鏡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政府應扮演更積極角色,善用儲備力促新經濟增長點;社會各界更應以發展的眼光建言獻策,支持政府謀劃長遠,對香港的未來負責。

      任志剛的文章重點闡述他對基本法第107條的看法,認為香港過去10年經歷有史以來偏低的經濟增長,而政府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亦不合時宜”。基本法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條文要求本港財政預算與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從來沒有要求特區政府保持龐大盈餘,只要不搞赤字經濟,就不應被理解為違背基本法。

      隨全球經濟一體化,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日益劇烈,在經濟低潮期,需要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和作出赤字預算,但當經濟增長速度太快,又要用相反的財政政策。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日益重視這些調節手段的利用,香港無必要僵化地理解基本法條文,自綁手腳。以往政府長期持守積穀防饑的理財原則,似乎並無不當;但從與時俱進、適應發展所需的角度來看,就值得商榷。

      公共財政政策最主要的兩大功能是照顧民生和促進發展。特區政府近年在照顧民生方面投入了相當大的資源,但在促進發展上卻明顯投入不足,甚至傾向無為而治,香港近年經濟增長緩慢,產業結構轉型未如理想,新經濟增長點建立遲緩,與此有不小關係。全球發展近年迅速進入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創新科技成為最大的經濟帶動力量,所有具基礎的經濟體都努力增加投入、推動發展,由政府引領、推動科技的研發,一方面完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為商界提供投資誘因。這種模式,是由新經濟的特性所決定的。因為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研發的前期投入和風險巨大,單純的市場承擔力有限,必須由政府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協助商界開拓新產業。環顧其他在創新科技上較為成功的國家和地區,無論是一河之隔的深圳,還是特首正在外訪的新加坡,無不如此。新加坡的非國防研發總投入佔GDP 2.07%,深圳更超過4%,遠超於香港的0.74%。正因為如此,這兩地的競爭力亦遠勝香港。

      若香港繼續坐擁龐大財政儲備而無所作為,經濟發展、產業更新落後於人,只會一再錯失機遇。採取較積極進取的財政政策,大膽投資未來,提高生產力,將經濟增長和政府收入帶上新台階,正是為應對香港人口老化未雨綢繆;相反,如果不利用目前良好的財力基礎積極作為,一味想“積穀防饑”,難免財源日益萎縮,未來何以為繼?為未來打算,香港是時候扭轉“守財奴”式的財政政策。

      特首林鄭月娥的“理財新哲學”,“把握機遇、投資未來”的願景,廣受社會好評和期待。希望新一屆政府盡快提出善用財政資源、推動發展的具體方案,社會各界亦應貢獻智慧,提出良方,與政府一起推動香港發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