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香港新闻 > 業界料大灣區整體經濟體量可比擬德、韓
  • 業界料大灣區整體經濟體量可比擬德、韓

    时间:2018-12-12 08:29:14  来源:香港中國通訊社  作者:

    香港中通社12月10日電 (記者 寧之羽)來自政界、金融界、地產界等界別的講者及嘉賓10日齊聚“香港經濟峰會2019”,探討環球經濟形勢不斷變動之下,香港的產業及經濟如何尋求新機遇。參與討論的與會者普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帶來巨大經濟發展機遇,大灣區集中全球目前現有各大灣區的優勢,若能成功整合,相信將可與德國、韓國等大型經濟體相比擬。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集中全球數個灣區的優勢,包括紐約灣區的金融優勢、東京灣區的製造業優勢以及舊金山灣區的創新優勢,即分別對應香港的金融實力、“世界工廠”珠三角的產業能力以及深圳的創新能力。他指出,大灣區需要通過機制和體制改革,去達成各城市的無縫對接,業界的建議包括成立超級金融監管局,處理跨境電子支付、跨境信用卡支付等業務。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行政總裁黃碧娟認為,大灣區建設是珠三角經濟發展的延伸、升級版。珠三角之前的發展為大灣區奠定堅實基礎,如果地區進一步整合成完整經濟體,相信可與韓國、德國等大型經濟體比擬。她指出,城市之間的資本、貨物和人才互通是進一步整合經濟的關鍵,各地方政府需要尋求政策突破,才能充分利用已落成的基建去實踐區內的互通,比如人才互通,不但需要建立教育和研究機構之間的緊密聯繫,還需要通過簽證、稅收優惠等各種政策去促進人才的自由流動。

    菜鳥國際執行總經理劉朔湖講述粵港澳大灣區物流發展與前景時指出,互聯網開創全球供應鏈時代,未來需要物流企業連接成網,以消費需求為中心,通過技術協同來創造更高的效益。他以公司與圓通速遞等企業合作,在香港國際機場啟動建設的高端物流中心為例指出,該項投資總額超過120億港元、融入物流倉儲自動化技術的項目在2023年投入使用後,每年可處理數千萬件跨境電商包裹,成為全球中小企業在港的貨運樞紐。

    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今年已初見成效,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在年內通車,實現區內基建互聯互通。年內,港交所落實修訂上市規則,允許同股不同權的新經濟公司以及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上市,這次上市制度的改革,正是配合大灣區推動創科發展的創意,為區內萌芽中的新經濟企業提供全面的投資選擇,幫助他們進入金融生態圈。

    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則表示,對於已經在大灣區工作或者準備到大灣區發展的香港人來說,稅務安排無疑是最貼身和最重要的考慮之一,包括對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關注,特區政府向內地相關部門反映此事,目前得到的回應正面。他指出,目前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有按內地個人所得稅與香港薪俸稅負差額給予補貼的做法,特區政府會繼續在推進大灣區建設的框架下,與內地有關部門探討有關港人在內地工作的稅務事宜,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