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微信群中议诉求,互助站里谋共识,镇海老旧小区改造—— 共同缔造背后的新治理
  • 微信群中议诉求,互助站里谋共识,镇海老旧小区改造—— 共同缔造背后的新治理

    时间:2020-04-09 18:00:11  来源:  作者:

    这两天,宁波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港城花园小区里,一群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又忙碌开了。安装雨棚、更换排水管、修补路沿……港城花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过去半年时间,这个始建于1988年的老小区迎来了一场蝶变。

    历经30年风雨,港城花园成为当地典型的“高龄”小区,屋顶漏水、管道渗水、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居民对小区改造提升呼声十分强烈。

    2019年初,港城花园小区成功申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用“共同缔造”原则开展小区改造。改造项目也由小区居民自己做主,在众多的改造项目“菜单”中按需“点单”。经过半年施工,小区里凌乱的“空中飞线”消失了,原本斑驳的楼道墙面经过粉刷后整洁亮堂,平坦的沥青路代替了原来破损龟裂的水泥路,停车位也多了……虽然改造过程中有阵痛,但是经过这场全民参与的大改造,这个老小区正焕发新生。

    “众筹”建议把民心拧成一股绳

    “砻糠搓绳起头难。”说到小区改造的整个过程,没有谁比港城花园小区业委会主任朱学年体会更深。

    要不要改造?成为要迈过的第一关。去年初,镇海区老旧小区改造开始申报,但是只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小区业主同意,才有申报资格。而且与以往棚户区改造不同,此次改造采用的是“共同缔造”原则,改造资金政府出大头,业主出小头。

    业委会一盘算,按照港城花园的规模,政府出资约1700万元,业主每平方米6.4元,802户人家总出资约35万至40万元,平均每户也就500元左右,但是做了多年小区工作的老朱知道,涉及到钱的事,没有小事。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们不争取,没法向小区居民交代。”业委会连夜开会统一意见:一定要争取。随即,小区社工、楼组长、志愿者都被发动起来,用了10个晚上时间,带着改造意愿调查问卷一户户上门去征询意见。结果很理想,802户住户中同意改造的比例高达82%,达到镇海区政府提出的多数同意提升改造原则。

    怎么改造?是接下来最难形成共识的一项工作。为了居民有更多参与感,改造采用“菜单式”模式,让居民按需“点单”。但是众口难调,这个“单”并不好点。在港城花园小区门口的自治互助站里,一场场联楼会议接连召开。作为小区居民议事献策的平台,这个自治互助站也成为了小区改造的指挥部。

    “我们召集业主一栋楼一栋楼开会,讨论具体改造项目。”改造项目分为基础类和自选类。最终,港城花园业委会综合多数业主的选择,确定了屋面翻新、楼道粉刷、防盗门安装等4个自选类项目,以及弱电上转下、地面白改黑、绿化梳理、增加停车位等8个基础类项目。

    改造项目确定了,但是居民们各自的诉求并未完全统一。自治互助站每天安排人员值班,敞开门“众筹”意见建议。“花坛能不能缩小,增加停车位”“路灯设计不妥,应有利于业主上下楼”……在一本厚厚意见记录本上,不同的笔迹记录了数百条居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在招宝山街道后大街社区党委的引领下,施工队进场的前一天,港城花园业主自治临时党支部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一共有党员80名,分成4组,设置了政策宣传、议事协调、质量监督和进度联络四个岗位,由各位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认领岗位。社区党委书记吴民丽主动参与,负责起户数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一个楼群,每天楼上楼下不停奔波,把每一户都通知到位,把政策和方案讲透。在她的努力下,该楼群居民们都作了正面表态,改造费用也全部交齐。

    微信协商 大事小事都叫得应

    事非经过不知难。去年7月11日,工程队正式进场。随着改造大幕拉开,一项项具体的难题、一件件尖锐矛盾也冒出来了。

    小区里蜘蛛网般的各种线路要改走地下,需要凿开水泥路面,施工发出的噪声让居民们不胜其扰,各种牢骚就来了。有的打了退堂鼓,有的说不如把改造资金平分了;小区的楼道重新粉刷,要铲掉原来的腻子,铲腻子的那段时间,不仅楼道里粉尘弥漫,粉尘还通过缝隙进入到居民家中,家家户户过着灰头土脸的生活,不满的声音也出来了。

    “改造过程毕竟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如果小矛盾不及时化解,最后越积越多可能影响到项目的正常开展。”社区和业委会认为,除了自治互助站,必须有个协商平台,让百姓的意见实时反馈、诉求叫得应。

    “那就一栋楼建一个微信群吧,居民的意见可以在群里反映,我们也方便第一时间跟进解决。”网格长胡伊娜发挥年轻人善用网络的特点,为小区25栋楼建起了25个微信群。

    小区改造启动以来,在每个群里,群主“社工小胡”成为居民们“@”最多的人。胡伊娜印象最深的,是去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给小区带来的难题。“当时小区不少楼正在进行屋顶改造,有的改造了一半,台风一来,就遭灾了。”胡伊娜说,那段时间她天天关注天气动态,有部分房屋在改造期间遭遇了台风损失。

    8月10日早上8时许,胡伊娜的手机叮咚叮咚响个不停,10多个微信群里都有居民反映,屋顶漏水了。“小胡,屋顶盖被吹开了,雨淋进来了。”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位家住顶楼业主急切反映。“好的,马上来。”在群里回复完,她马上喊上值守在小区的工程人员,一同去现场处置。台风前,这个楼顶刚拆下隔热板,还没来得及对防水层进行改造。由于原来的防水层已经老化,台风一来,顶楼的住户家首当其冲。工程队急忙上楼顶疏通排水管,胡伊娜则一边帮忙抢救家当,一边安抚住户。“出了这样的事情,居民心里肯定有怨气,如果我们不及时跟进,这个矛盾就更难解开了。”胡伊娜说。

    车位改造,也是小区改造过程中的矛盾集中点。车位不足是港城花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800多住户只有62个车位。改造意见征集时,增加停车位的诉求强烈。但是要增加车位,就势必要减少绿化,这又引发了另外一些居民的不满,双方互不相让,为此还把问题反映到了社区。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对绿化养护有研究的小区业委会副主任徐骏祥站了出来,成为车位改造的现场指导员。他蹲在施工现场,结合居民的意见,指导施工队边修改图纸边施工,最大程度兼顾小区的绿化需求和增加停车位的诉求。通过合理减少绿化、优化布局,小区的停车位从62个增加到了200个左右,小区的停车秩序也更加规范了。

    一起动手 邻里关系变融洽了

    随着改造的推进,小区的模样渐渐变了,居民们对改造的信心足了,牢骚少了,一桩桩暖心事也出现了。

    去年8月,小区改造工程项目部把一面写有“真心相助、爱心永存”的锦旗,送到自治互助站,向自治互助站副站长刘国胜表示感谢。

    这面锦旗,要从刘国胜的一锅开水说起。小区楼顶启动改造,正值酷暑时节,工人们在无遮无挡的楼顶施工,挥汗如雨。刘国胜看在眼里,于是,他把家里一口大锅搬到了自治互助站门口,每天提早两个小时起床,5点半就开始为工人们烧开水,供他们饮用。因为工程队人数较多,每天一烧就是4大桶。

    看到刘国胜的举动,小区居民桂健兵也参与进来,除了帮忙烧开水,他还自掏腰包买来了茶叶和菊花,工人们从此喝上了清凉的茶水。

    “夏天我们工人半天就要喝掉七八斤的茶水,没设这个茶水点的时候,每天要提前买好矿泉水,一箱箱地搬到施工平台上去。有了这个茶水点,随时可以喝水,第一次遇到这么好的业主。”负责楼顶防漏隔热改造的俞师傅感动地说。

    有搭把手的,也有撸起袖子一起干的。

    在港城花园小区西长营弄231号,一条刚刚修缮完毕的室外楼道,是10多户居民每天进出必经之路。小区改造开始后,这栋楼的居民普遍反映,楼梯设置比较陡,老人上下不方便,希望通过这次改造的机会,为楼梯增加梯级。但是这项目并不在改造菜单中。

    几个业主一商量,“我们自己动手得了”。正好小区住户徐荣懂点建筑,他就成了楼梯改造的总指挥。画好图纸,叫来工人,大家就这样开干了。一帮居民运材料、递砖头,1天时间,楼梯就改造完成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通过这次改造,小区的凝聚力强了,居民间的关系也变融洽了。”老朱说,起初部分业主不愿缴费,原因之一就是担心改造出不了成效,开工后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慢慢地,业主们愿意主动缴费了,有的还积极为小区改造出谋划策。

    他表示,改造完成后,小区还将进一步商定小区的停车方案以及公共部位专项维修金的使用办法,规范小区管理,努力通过“共同缔造”,持续推进小区有机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关键词:微信群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