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这是杭州一个由1.1万名外来务工者组成的社区 复工的你不论几点 社工都在等你回家
  • 这是杭州一个由1.1万名外来务工者组成的社区 复工的你不论几点 社工都在等你回家

    时间:2020-03-17 10:00:49  来源:  作者:

    这是杭州一个由1.1万名外来务工者组成的社区 复工的你不论几点 社工都在等你回家

    浙江在线3月17日讯像某个隐匿的集结号被吹响,伴随夕阳而来的是一片忙碌。

    3月11日下午5点半,正是杭州钱塘新区邻里中心小区门岗“晚高峰”开端。

    半小时内,两辆满载的大巴相继停下。伴随各地方言,所有人下了车,排成百米长的队伍——这是耕德电子公司的一批新员工,200多人即将入住设在小区里的宿舍。

    分设在大门两侧的岗亭随即投入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保安核验健康码,志愿者用额温枪测温,公司派驻人员登记信息,社工核查……六七个人没有一刻停歇。

    39岁的社区书记张敏华守在门口,每分钟就有十几张面孔在面前闪过。

    这是她惯于应对的日常,她所管辖的是杭州首个全由外来人口组成的社区——邻里社区。

    抗疫大背景下,这个社区继续探索自治的治理方式。

    这是杭州一个由1.1万名外来务工者组成的社区 复工的你不论几点 社工都在等你回家

    四十多家企业

    把员工宿舍放在这里

    见到张敏华时,她刚忙完邻里中心小区门岗“早高峰”。阳光柔和。她身穿一件羊绒毛衣——就在前一天,她还穿着羽绒服和棉裤,“晚上八九点,守在门岗实在冷。”

    从大年三十开始,张敏华连轴上班。直到3月,街道下了强制休息令,她才又有了周末概念——彼时,她的皮鞋已经穿坏了两双。

    张敏华这个年过得忙乱。

    邻里社区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部,管辖面积达3.3平方公里,被各类工业园区包围。社区内,全是新杭州人,拥有1.1万名外来务工人员。

    作为杭州首个专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的新型社区,邻里社区容纳的人员遍及国内28个省区市。在杭州,他们参与这座城市的建设,渴望融入这里。

    “今年,留在杭州过年的就有1000多人。年后复工,人从四面八方回来,压力更大。”张敏华说。

    1月23日,浙江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张敏华当即取消春节一家三口去哈尔滨旅行的计划,并中断了社区共吃年夜饭的传统。

    过去14年,每逢除夕夜,张敏华会在社区,和留在杭州过年的异乡人一起热闹地吃个年夜饭。今年,她把备好的食材荤素搭配好,分给打算一起吃年夜饭的60人,还为每人送上一只口罩。

    邻里社区下辖三个小区。其中,拥有15幢楼的邻里中心小区,是四十多家企业员工宿舍的大本营,“都是40平方米的通间,一间住6到8人,有独立卫生间,但不能烧饭。”张敏华说,“就像我读书时住的宿舍一样。”

    小区内配套齐全,分布有24家商铺。每天,张敏华和社工会给店主一一测温。

    3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跟着手持额温枪的张敏华走遍这些商铺。开理发店的福建小哥、经营小超市的安徽夫妻、蒸菜馆忙碌的湖南老板……张敏华走近他们,一边测温登记,一边唠起家常,“你家丽丽上课没?”“这里怎么放个盆,漏水吗?”

    穿梭在小区里,我们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很少有她不认识的。

    “你今天是夜班,怎么还不休息?”一位保安从身旁走过,张敏华嘱咐道,“穿这么少,晚上会冷。”

    这是杭州一个由1.1万名外来务工者组成的社区 复工的你不论几点 社工都在等你回家

    无论多晚

    都应该向他们敞开怀抱

    截至目前,邻里社区共有47户、87人曾被隔离,大多是返杭时途经湖北的人。现在,只剩3户还在隔离状态。

    临近中午,张敏华去看望一位独自被隔离在宿舍的20岁小伙。她敲了许久的门,小伙才把门拉开一条缝隙,露出一副没睡醒的面孔。由于感冒,前一天,他的健康码变成黄码,需在家隔离七天。

    “中午吃什么?”张敏华问。

    “我自己准备了。”回答的声音很微弱。

    “准备了什么?”她追问后,得到一个简短的答复——“面包”。

    “你生病了要多吃饭。可以点外卖,我们帮你送过来。”张敏华嘱咐门后这个腼腆的男孩。下楼时,她又嘀咕着,“不行,等会儿要给他送个盒饭。”

    邻里社区成立于2006年。社区“年龄”在增长,来来往往的常是年轻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1岁。看到他们,张敏华总会想起十多年前的自己。

    她老家在海宁,也是新杭州人,也曾是外来务工者。20岁时,张敏华只身来杭州打工,当过仓库管理员,做过前台,也做过人事。2004年,她通过考试成为下沙一名社区工作者,次年,被下派筹建邻里社区。

    人生由此展开新的轨迹,但过去的生活仍刻在记忆里。这段时间,张敏华时不时会看到微信群里有被隔离的人发牢骚。张敏华理解他们,“独自待在那么小的房间,不能正常上班、吃饭,内心很不舒服。归根结蒂是怕扣工资。”

    这时,她会去找这些人私聊,联系企业,确保他们的一日三餐。

    在隔离期满第8天或第15天早上8点前,邻里社区就会把解除隔离通知书送达,因为“有人急着上班,超过7天或14天就要被扣工资了。”

    相对年轻人,年龄大的外来务工者内心可能更急切。张敏华对一位快60岁的江苏大伯印象深刻。

    2月9日晚上快10点,他拎着大包小包,气呼呼地站在门岗。“疫情期间,如果有人复工,企业会提前报备人数。但那天他突然出现,保安一开始就没放他进小区。”张敏华当即联系了公司人事,对方确认没有安排复工。“其实,大伯是在电视上看到新闻,说2月10日第一批企业复工。他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的公司也复工了,就急匆匆搭了侄子的车从江苏回来了。”

    张敏华安排他进小区居家隔离7天,“大伯很感激,他说一周的干粮都带好了。他主要担心,如果回来晚了,会丢工作。”失去工作意味着什么?十多年前,张敏华曾亲身体会过那种恐慌感。

    因为这位大伯,2月10日起,张敏华调整了社工的工作机制:9个社工三班轮换,一天24小时都有社工,“以前,晚上10点后,门岗只有保安。万一有其他人也这样突然回来复工,社工就要作好应对。”

    张敏华说,有些人只能买到半夜回杭的票,但这是他们的家,无论多晚都应该向他们敞开怀抱。

    关键词:复工 大巴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